专题54 探究发现类创新型综合素养能力题探究题类型比较烦杂,以问题表现形式来分,大致可归类为开放型、新信息型、存在型等.一、开放型探究题 开放型探究题按题型结构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与策略开放型.此类探究题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新信息型探究题 进入新时代,新信息型探究题逐渐成为考查中的亮点,这类题目通常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定义概念、规则、运算等,如何理解和运用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是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比如“等邻边四边形”、“智慧三角形”、“勾股分割点”等都属于新信息探究题. 三、存在型探究题 存在与否型探索问题历来都是考查的重点,几何与代数都有涉及.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假设结论成立或存在.结合已知条件,建立数学模型,仔细分析,层层推进,如果能获得相应的结论,则假设成立,如果出现矛盾则说明原假设并不成立. 探索结论的存在性问题,是综合探究题之一,是开放型试题的重点题型,是中考的热点,也是难点,更是亮点若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一般考查的难度属于中等难度,若在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最后一道小题出现,就属于压轴题但根据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看,探索结论的存在性问题,都以压轴大题形式出现,这类试题只是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解决问题基本思路是:首先假设研究的数学对象存在,然后从假设出发,结合题目条件进行计算推理论证,若所得结论正确合理,说明结论存在;若所得结论不合理,说明结论不存在解题时要注意的是:(1)明确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即假设存在法;(2)要对各方面知识理解到位,能灵活应用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3)心中一定要装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建构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思想等,在数学思想方法引领下,让解决问题具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4)作图要科学规范,便于解决问题为宜例题】(2020•河南)小亮在学习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点D是BC上一动点,线段BC=8cm,点A是线段BC的中点,过点C作CF∥BD,交DA的延长线于点F.当△DCF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BD的长度.小亮分析发现,此问题很难通过常规的推理计算彻底解决,于是尝试结合学习函数的经验研究此问题.请将下面的探究过程补充完整:(1)根据点D在BC上的不同位置,画出相应的图形,测量线段BD,CD,FD的长度,得到下表的几组对应值. BD/cm01.02.03.04.05.06.07.08.0CD/cm8.07.77.26.65.9a3.92.40FD/cm8.07.46.96.56.16.06.26.78.0操作中发现:①“当点D为BC的中点时,BD=5.0cm”.则上表中a的值是 ;②“线段CF的长度无需测量即可得到”.请简要说明理由.(2)将线段BD的长度作为自变量x,CD和FD的长度都是x的函数,分别记为yCD和yFD,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画出了函数yFD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CD的图象;(3)继续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所需的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DCF为等腰三角形时,线段BD长度的近似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见解析。
分析】(1)①由BD=CD可求BD=CD=a=5cm;②由“AAS”可证△BAD≌△CAF,可得BD=CF,即可求解;(2)由题意可画出函数图象;(3)结合图象可求解.【解析】(1)∵点D为BC的中点,∴BD=CD,∴BD=CD=a=5cm,故答案为:5;(2)∵点A是线段BC的中点,∴AB=AC,∵CF∥BD,∴∠F=∠BDA,又∵∠BAD=∠CAF,∴△BAD≌△CAF(AAS),∴BD=CF,∴线段CF的长度无需测量即可得到;(3)由题意可得:(4)由题意画出函数yCF的图象;由图象可得:BD=3.8cm或5cm或6.2cm时,△DCF为等腰三角形.【对点】在Rt△ABC中,∠ABC=90,AB=,AC=2,过点B作直线m∥AC,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A′B′C′(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射线CA′,CB′分別交直线m于点P,Q.(1)如图1,当P与A′重合时,求∠ACA′的度数;(2)如图2,设A′B′与BC的交点为M,当M为A′B′的中点时,求线段PQ的长;(3)在旋转过程中,当点P,Q分别在CA′,CB′的延长线上时,试探究四边形PAB′Q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四边形PA′B′Q的最小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旋转可得:AC=AC=2,∵∠ACB=90,AB=,AC=2,∴BC=,∵∠ACB=90,m∥AC,∴∠ABC=90,∴cos∠ACB==,∴∠ACB=30,∴∠ACA=60;(2)∵M为AB的中点,∴∠ACM=∠MAC,由旋转可得,∠MAC=∠A,∴∠A=∠ACM,∴tan∠PCB=tan∠A=,∴PB=BC=,∵tan∠Q=tan∠A=,∴BQ=BC=2,∴PQ=PB+BQ=;(3)∵S四边形PAB′Q=S△PCQ﹣S△ACB=S△PCQ﹣,∴S四边形PAB′Q最小,即S△PCQ最小,∴S△PCQ=PQBC=PQ,法一:(几何法)取PQ的中点G,则∠PCQ=90,∴CG=PQ,即PQ=2CG,当CG最小时,PQ最小,∴CG⊥PQ,即CG与CB重合时,CG最小,∴CGmin=,PQmin=2,∴S△PCQ的最小值=3,S四边形PAB′Q=3﹣;法二(代数法)设PB=x,BQ=y,由射影定理得:xy=3,∴当PQ最小时,x+y最小,∴(x+y)2=x2+2xy+y2=x2+6+y2≥2xy+6=12,当x=y=时,“=”成立,∴PQ=+=2,∴S△PCQ的最小值=3,S四边形PAB′Q=3﹣.【点拨】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题时注意: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1.(2020浙江宁波)[问题]小明在学习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求不等式x3+3x2﹣x﹣3>0的解集.他经历了如下思考过程:[回顾](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1=ax+b与双曲线y2=交于A (1,3)和B(﹣3,﹣1),则不等式ax+b>的解集是 .[探究]将不等式x3+3x2﹣x﹣3>0按条件进行转化:当x=0时,原不等式不成立;当x>0时,不等式两边同除以x并移项转化为x2+3x﹣1>;当x<0时,不等式两边同除以x并移项转化为x2+3x﹣1<.(2)构造函数,画出图象:设y3=x2+3x﹣1,y4=,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双曲线y4=如图2所示,请在此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x2+3x﹣1.(不用列表)(3)确定两个函数图象公共点的横坐标:观察所画两个函数的图象,猜想并通过代入函数解析式验证可知:满足y3=y4的所有x的值为 .[解决](4)借助图象,写出解集:结合“探究”中的讨论,观察两个函数的图象可知:不等式x3+3x2﹣x﹣3>0的解集为 .【解析】(1)如图1中,观察图形可知:不等式ax+b>的解集为x>1或﹣3<x<0.故答案为:x>1或﹣3<x<0.(2)函数y3=x2+3x﹣1的图形如图所示:(3)观察图象可知,两个函数图象的公共点的横坐标为﹣3,﹣1,1.经过检验可知:点(﹣3,﹣1),点(﹣1,﹣3),点(1,3)是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满足y3=y4的所有x的值为﹣3或﹣1或1.故答案为﹣3或﹣1或1.(4)观察图象,当x>0时,不等式两边同除以x并移项转化为x2+3x﹣1>的解集为x>1,当x<0时,不等式两边同除以x并移项转化为x2+3x﹣1<的解集为x<﹣3或﹣1<x<0,∴不等式x3+3x2﹣x﹣3>0的解集为x>1或x<﹣3或﹣1<x<0.故答案为x>1或x<﹣3或﹣1<x<0.【点拨】本题属于反比例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思考问题,把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问题解决,属于中考压轴题.2.(2020湖北随州)一个问题解决往往经历发现猜想——探索归纳——问题解决的过程,下面结合一道几何题来体验一下.(发现猜想)(1)如图①,已知∠AOB=70,∠AOD=100,OC为∠BOD的角平分线,则∠AOC的度数为 ;. (探索归纳)(2)如图①,∠AOB=m,∠AOD=n,OC为∠BOD的角平分线. 猜想∠AOC的度数(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并说明理由.(问题解决)(3)如图②,若∠AOB=20,∠AOC=90,∠AOD=120.若射线OB绕点O以每秒20逆时针旋转,射线OC绕点O以每秒10顺时针旋转,射线OD绕点O每秒30顺时针旋转,三条射线同时旋转,当一条射线与直线OA重合时,三条射线同时停止运动. 运动几秒时,其中一条射线是另外两条射线夹角的角平分线?【答案】见解析。
解析】(1)85;(2)∵∠AOB=m,∠AOD=n,∴∠BOD=n-m∵OC为∠BOD的角平分线∴∠BOC=∴∠AOC=+m= (3)设经过的时间为x秒,则∠DOA=120-30x;∠COA=90-10x;∠BOA=20+20x;①当在x=之前,OC为OB,OD的角平分线;30-20x=70-30x,x1=4(舍);②当x在和2之间,OD为OC,OB的角平分线;-30+20x=100-50x,x2=;③当x在2和之间,OB为OC,OD的角平分线;70-30x=-100+50x,x3=;④当x在和4之间,OC为OB,OD的角平分线;-70+30x=-30+20x,x4=4.答:经过,,4秒时,其中一条射线是另外两条射线夹角的平分线.【点拨】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理清各个角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3.(2020•江西)已知∠MPN的两边分别与⊙O相切于点A,B,⊙O的半径为r.(1)如图1,点C在点A,B之间的优弧上,∠MPN=80,求∠ACB的度数;(2)如图2,点C在圆上运动,当PC最大时,要使四边形APBC为菱形,∠APB的度数应为多少?请说明理由;(3)若PC交⊙O于点D,求第(2)问中对应的阴影部分的周长(用含r的式子表示).【答案】见解析。
分析】(1)连接OA,OB,由切线的性质可求∠PAO=∠PBO=90,由四边形内角和可求解;(2)当∠APB=60时,四边形APBC是菱形,连接OA,OB,由切线长定理可得PA=PB,∠APC=∠BPC=30,由“SAS”可证△APC≌△BPC,可得∠ACP=∠BCP=30,AC=BC,可证AP=AC=PB=BC,可得四边形APBC是菱形;(3)分别求出AP,PD的长,由弧长公式可求AD,即可求解.【解析】(1)如图1,连接OA,OB,∵PA,PB为⊙O的切线,∴∠PAO=∠PBO=90,∵∠APB+∠PAO+∠PBO+∠AOB=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