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养殖流程及常见问题防治一、河蟹的养殖流程分为三大部分(一) 、扣蟹培育1 育苗阶段 (生殖洄游或)成蟹亲蟹交配(9-12 月)→抱卵蟹(12- 次年 3 月) →蚤状幼体(4-5 月)→大眼幼体(5-6 月)2 仔蟹培育阶段 大眼幼体(5-6 月)→幼蟹、豆蟹( 6-7 月)3 一龄蟹种培育阶段 幼蟹、豆蟹(6-7 月)→一龄幼蟹( 11-12 月) (扣蟹)4 一龄蟹种越冬阶段 一龄幼蟹(11-12 月) (扣蟹) →一龄幼蟹(翌年 2 月) (扣蟹)(二) 、成蟹养殖一龄幼蟹(翌年 2 月) (扣蟹)→黄蟹(8 月)→绿蟹(9-11 月) (上市)(三) 、亲蟹培育绿蟹交配→抱卵蟹(12-次年 3 月)二、扣蟹培育的流程扣蟹培育分为四个如上四个阶段,育苗阶段因涉及繁育,养户一般直接购买繁育淡化好的大眼眼体,培育扣蟹苗种阶段为其创造良好的培育环境,此时水位较浅,温度适中,是河蟹生长最快和蜕皮(壳)最为频繁的阶段,注意做好底质、水草、饵料、水质等几个方面14 月-6月清塘于大眼幼体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100kg-150kg/亩,或用漂白粉,5-去 kg/亩,清除过多的淤泥,目的是杀灭细菌、虫卵、寄生虫修整池埂,晒塘至板结状为好,为后期的灌水肥水做准备。
2 4 月肥水下塘目的是为大眼幼体下放时提供充足的饵料,培育出有益的藻类和轮虫如枝角类、桡足类等,提高成活率,通常有清塘后一周即培水,施用农家肥或海得肥水培藻产品如“硅藻旺、肥水专家” ,农家肥施用较易恶化水质,残渣和未腐化分解及时捞出也可人工培育出卤虫饵料投喂,但应掌握好时机3 全程 栽草 池塘进水 0.30 米左右,种植水花生,通常在塘四周浅水区,围成一周,为大眼幼体栖息生活创造良好环境4 饵料育苗阶段及仔蟹前期通常以藻类和轮虫为饵料,后期逐渐摄食天然水草、小型野杂鱼和大型藻类,食性较杂,也可摄食人工处理的饲料如玉米、山芋、小麦、大豆、米糠、麸皮等植物性粗饲料( 大豆切要蒸煮,破坏其抗胰蛋白酶,其他可以浸泡 12 小时以上) , 人工捕捞的野杂鱼、冰鲜鱼、河蚌、螺、虾等( 剁碎投喂 )动物性饵料,也可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一般前期处于河蟹生长最快和蜕壳最频繁的时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保质保量大眼幼体下池前可以 10ppm 的食盐水或海得新苗复康浸泡 5-10 分钟5 水质水位随着蟹体的增长逐渐加深目的是:1,随着蟹体的增加,降低养殖密度 2,水位太浅,水温变化剧烈,不利于河蟹生长发育 3,其他水化性质的要求,如 DO.透明度等扣蟹的培育从当年的 5-6 月大眼幼体的放养到年底的 11-12 月,经越冬后至来年的 2-3 月就可培育出扣蟹。
三、成蟹养殖的流程从第二年的经过越冬的扣蟹养殖到 9-10-11 月的成蟹上市称为成蟹的养殖流程如下:1 清淤,清除过多的淤泥,留 10cm 左右厚度即可,修整加固池埂进排水环道,过多的淤泥是细菌等微生物滋生的环境,防止河蟹逃跑目的2 杀生,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及其虫卵休眠卵、蛙卵、野杂鱼等带水清塘150kg-200kg/亩,池中带水 30cm,趁生石灰发热发生化学反应时全池泼洒,有水无水处都洒到,及时耙开翻动淤泥1生石灰无水清塘100kg-150kg/亩,无水或仅有点积水,早池四周选择几个点挖个洞穴,留有积水,将生石灰倒入其中发生反应,趁其趁生石灰发热发生化学反应时全池泼洒,全池都洒到,及时耙开翻动淤泥然后暴晒至板结为好方法2漂白粉池中留有积水约 10-20cm,5-10kg/ 亩,全池泼洒生石灰清塘效果较好,能杀灭大部分细菌等微生物、虫卵和野杂鱼等,增加池底 PH值,还能给水体补充钙质等盐份药效约有一周左右12 月-来年1 月清塘备注漂白粉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但效果散失很快,持续时间不长目的 1,提供饵料 2,调控水质,一直青苔生长 3,培藻提供水体溶氧1农家肥,适用于施用基肥,如家畜粪肥、绿肥,一次施足,一般以 100kg-300kg/亩,肥力释放缓慢,效力持久,残渣及不能分解的根茎捞出,但易恶化水质。
2化肥,适用于追肥,以复合肥为好,配比 N:P:K=4:2:1,水体尤其以 P 肥最为欠缺,3-5kg/亩,肥效快,不定向,不持久方法3海得虾蟹专用肥水培藻系列,如硅藻旺、肥水专家、生物肽肥和专用肥,定向培养有益藻类,肥水培养水色,防止青苔的生长方便持久快捷2-3月培藻备注 培养出有意大量藻类并形成优势种群,防止青苔的生长1 提供河蟹良好的栖息生长蜕壳的环境2 河蟹天然饵料,补充河蟹维生素等目的3 调节水质,释放溶氧,稳定水质,改良底质1伊乐藻,放蟹前一周,水深 10cm 左右,切茎成 8cm 左右的段株,与泥搅和,栽种在池周浅水区,亩在 20-30 斤左右,高温期到来时,可以将头部 30cm 切割掉,防止高温时水草死亡腐烂污染水质使底质变坏2苦草,10 度以上水温,通常在 4 月 10 号-4 月 15 号,水深 3-10cm,将草种浸泡12 小时,淘洗净与泥土混合拌匀,5kg/亩撒种在池周较浅水域,移栽根茎水深不超 1 米为宜方法3 轮叶黑藻,谷雨前后栽种,基本同伊乐藻,50-60 斤/亩3-4月种草备注池中水草最好形成 2-3 个有时种群,以便除冬季外都有是水草分布谨防水草枯烂死亡, 扣蟹的选择规格整齐、50-100 头/斤为好,体格健壮、腹肢齐全、活力好、无损伤、无附着物下塘 使用海得“新苗复康”复壮,提高体能和成活率、解除应激下塘后下塘后 1-2 个周,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饵料,使用新硬壳宝促进第一次蜕壳及成活率养殖前期12 月-3 月放苗备注苗种要保证质量,这时可以使用一些产品比如海得的苗复康等,增强苗种的体质,降低其死亡率,扣蟹一般投放的数量在 300 到 900 头,如果要养大规格的蟹不要超过 600 头,在放养河蟹前一周放养青虾,一般为 20 斤,到七月可以再补充一次此阶段水温逐渐上升,也是河蟹生长较快蜕壳比较频繁的时期,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为主。
备注要养成定期杀虫消毒的习惯,主要是纤毛虫,还有是有一些烂肢,烂尖,溃疡等4-6 月还有环爪病,可以使用一些中草药内服,一般烂腮和水肿,先底改再消毒,温度高时的水草死亡可能底质变坏,亚硝酸,氨氮高,铜离子高,铜离子高时水草从尖上开始烂,一般老塘从根部开始烂这个时候到九月为销售旺季,要选择好产品的切入1饲料中添加脱壳素,力求同步脱壳,同时增加脱壳时增加动物性饵料摄食和多种营养素的摄入,保证喜食、摄食充足和营养均衡,且动物性饵料占总饵料的一半以上,避免脱壳后的能量消耗、体制虚弱和出现软壳蟹北饥饿蟹残食2脱壳高峰期,河蟹因需补充大量能量,所以摄食量回陡增到 1-2 倍,此时多投喂优质饵料保证充足摄食,避免相互残杀和自残,3 脱壳期发现个别已经脱壳,即泼洒新硬壳宝,补充水体矿物质,增加蟹壳的硬度和体质4 脱壳期间,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且勿惊扰,或在脱壳前可换水 10cm 新水5 严格分开投饵区和脱壳区,若脱壳区水草较少,应移栽水草,保持安静6 清晨巡塘,可将发现的软壳蟹捡起防如桶中放水暂养 1-2h,待其吸水胀足肢体可活动放回养殖前期3-5 月蜕壳期管理7 脱壳期注意防病治病,但不要使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消毒剂和杀虫剂增加营养,河蟹的生长速度加快,摄食旺盛,这个时候也在高温期,要调节水质和底质,防止水草死亡梅雨期间天气阴晴不定,河蟹死亡率比较高,为避免损失需要注意的如下1梅雨前对水质进行依次彻底改良,可使用复合微生物如海得博士 1 号或复合芽孢杆菌 1—2 次,底质差的建议使用一次底净宝或增氧水底双改2 增加动物性饵料比例,添加多维或复合营养促进剂3梅雨期间,水位保持稳定,防止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的剧烈变化,因梅雨期间光照不足,藻类发育不好,池塘夜间可能缺氧,和白天天气闷热时,晚上使用粒粒氧,增加池底溶氧4 做好巡塘工作,发现问题即使处理,防止情况恶化梅雨期管理5 梅雨期间可选择某日天气尚好时使用安全性较高的碘制剂或二氧化氯杀菌消毒一次6 月底 7 月初就是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最佳时机,应强化培育1加强饲养管理,相应增加投饵量,还应加大动物性饵料投喂,屠宰场的下脚料和小鱼小虾,投饵率应在 5%以上,标准是看第二天投喂时有无食物残留做适当增减,pm5:00 投喂,满足其昼伏夜出摄食的习性,投喂在塘周浅水区创造良好的脱壳环境,此时脱壳时间长,常伴有蟹肢减红状,常出现脱壳不顺的现象,应种植些芦苇等较大遮阴植物,为其提供荫凉栖息场所,减少脱壳时的格斗和躲避敌害,有条件可将软壳蟹挑出来放在通风荫凉处暂养,等壳硬后在放回,高温期的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水体中的各生命物进入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水体中的饿营养物质也积累很多,水质极易恶坏,透明度极度下降,水色过浓且带有深色,有害物等严重超标1河蟹登岸,吐泡呼吸,尤其是白天大量攀爬上来,受惊也不下水,表明水质缺氧和败坏,此时全部应换水使用底净宝或粒粒氧提高成活率和安全过夏2 应经常使用粒粒氧在深水区和食场促进分解和改善底质养殖中期6-9 月高温期管理 23改良底质,因大量残饵营养物质沉积腐败造成底质败坏,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可以使用底净宝、粒粒氧、增氧水底双改,生物地居安等处理4高温期杀虫和消毒要小心,一般用生物杀菌,如噬弧菌,这个时候的环爪病由底质和水质引起,要用底改的水改的产品,内服的最好先用中药,7 天为一个疗程,不行再用西药,然后再补充一些 VC 和 VE,维生素要在最后再加,因为不耐高温,最高耐 90 度。
3-5 月(前期):主要投喂一些冰鲜鱼和饲料,这个时候动物饵料要多于植物性饵料,动物:植物=60:40.6-7 月(中期):主要是一些粗料,植物性的饵料,动物:植物=50:508-9 月(后期):主要以鱼为主,这时要用硬壳宝,动物:植物=90:10青泥苔的防治:重在于防,青苔发生时要把青苔捞赶到下风口,用硫酸铜杀,用量为 6-7两/亩,用完后要对塘口进行底质改良,再用一些培藻的产品蓝藻爆发时据说用光和细菌和芽孢效果比较好,(1) 3 月:浅水区 0.3-0.5 米;深水区 0.7-1 米;(2) 4,5,6 月:浅水区 0.4-0.6 米;深水区 1-1.2 米(3) 7,8,9 月:浅水区 0.7-1 米;深水区 1.5 米左右,高温时可适当加深;(4) 10 月:浅水区 0.5-0.7 米;深水区 1 米左右要测的指标:氨氮一般要小于 0.6,最好小于 0.2亚硝酸要小于 0.15,最好要在 0.05PH 值:在 7.5-9.5 间是正常的 一般在 7.5-9.0备注4-9 月是疾病的高发期,原则是重在预防,防治结合,轮虫多了水质会发白,可用阿维菌素,用在池塘的四周和下风口,但是在养扣蟹时有轮虫也是可口饵料,二氧化氯的安全度很高,只所以有风险是因为有时会引起池塘缺氧,一般二氧化氯在 12-24 小时内药效就已经丧失,第二天就可以用一些微生物产品,其他消毒剂至少要 3-5 天。
河蟹的肝胰脏正常为金黄色,如果发白说明饲料变质或营养不良导致的病变,菊脂类绝对不能用在虾蟹进入 9 月就进入了养殖的后期,濒临收获季节,此时的投入达到最大,此阶段的成败关乎全年的效益每到秋天进入河蟹的成熟和收获季节,河蟹容易发生死亡,1防自然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就有生殖洄游的饿习性,生命周期也就两年的时间,不能再适应淡水的生活,就要“闻风而逃”了,寻找新得海水环境繁殖后死亡,因此应即使抓捕上市2防消化不良死亡:入秋后,昼夜温差较大,水温和气压也随之变化,河蟹的食欲发生变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胀死,应改良水质,用生石灰消毒,食物中添加多维和大蒜素,少喂植物性饵料,投喂要四定等,水温下降时要相应减少投喂防死亡3防感冒死亡:防止因昼夜温差相差较大引起河蟹的感冒,并引发呼吸困难或障碍而死亡,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多增加些出水植物的覆盖,但不能超过面积的一半进入后期养殖的河蟹几近性成熟,不再脱壳,河蟹的只重大小影响到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