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昆明滇池码头规划设计-自然条件及航道规划情况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8MB
约23页
文档ID:39197419
昆明滇池码头规划设计-自然条件及航道规划情况_第1页
1/23

滇池自然条件滇池自然条件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滇池位于我国西南部,紧邻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市的南部,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东面为昆明市政府行政中心呈贡区,南端是航海家郑和家乡晋宁县,西面为安宁县,滇池南北长 39km,东西宽 13km,面积 306.3km2,在水位为 1886.0m 时湖岸线长 163.2km,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北东南三面有盘龙江等 20 余条河流汇入,在湖的西南面流出,经普渡河流入金沙江,形似弦月,俗称“五百里滇池”,为云贵高原最大、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本工程位于滇池东南岸,地理位置东经 102°45′~102°45′,北纬 24°47′~24°47′,是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1.2 气象气象⑴⑴气象资料气象资料滇池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四季如春的特点干季在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4 月,湿季在每年 5 月至次年 10 月,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温度 14.4℃,气候宜人⑵⑵气温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最低气温:8.1℃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9.7℃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1.2℃多年极端最低气温:-7.8℃⑶⑶气压、日照、蒸发量气压、日照、蒸发量多年平均气压: 810.5hpa多年平均日照: 2196.7 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 1870.6mm⑷⑷风风多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19m/s,风向 SW常风向及频率:SW、30%多年大风平均日数:11 日⑸⑸降雨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011.8mm多年日最大降雨量:94.0mm(1974 年 5 月 30 日)多年连续降雨日数:25 日,降雨量 284.7mm多年最大积雪深度:17mm(1974 年 3 月 27 日)⑹⑹ 湿度湿度历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74%历年最小相对湿度:2多年雹日数:平均 1.9 日,最大 6 日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 240 天以上。

⑺⑺雾雾轻雾出现日数平均为 164.1 次,干季(11 月~次年 4 月)约占总数的 68%,大雾日年平均仅为 2 天,同时绝大部分发生在 11 月~次年 1 月⑻⑻ 雷暴雷暴昆明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 63.5 天,属强雷暴地区,几乎位于全国前三甲,雨季(5 月-10 月)雷暴日数占年平均雷暴日数的 88.3%,远远多于干季,其中又以 6 月-8 月居多雷暴平均集中出现在每天的 07-10时(UTC) ,尤其以每天的 09 时(UTC)最高,此外 12-14 时(UTC)之间还有一个峰值1.3 工程水文工程水文⑴⑴水位水位按“滇池管理条例”规定,滇池外海的控制运行水位特征值(黄海高程基面)为:正常高水位 1887.4 米,相应蓄水量为 15.6 亿立方米;最低工作水位 1885.5 米,相应蓄水量为 9.9 亿立方米;特枯水年对策水位 1885.2 米,相应蓄水量为 9 亿立方米;10 年一遇最高水位正常高水位 1887.4 米,20 年一遇最高水位1887.5 米;⑵⑵波浪波浪滇池形状南北向长约 39km,东西向最宽约 13km,水面宽阔,水深较浅,湖底深漕靠西、南岸,东、北岸为支流汇集淤积浅湖区,湖面的常年风向与湖床地形相关密切,波向与风向相关性好,湖区常浪风向为 SW 及 S 向。

湖周围岸线位置不同,波浪大小亦不同,在东岸的海埂~福保~海晏湖滨区,年最大波高( H4%)的推算值可达 1.0 米,其他岸线一般在1.0 米以下1.4 地形、地貌与工程泥沙地形、地貌与工程泥沙滇池是一个断层陷落的构造湖泊,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淤积平原和水域三部分组成,相对高差100~1000m,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 4 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 1887.5 米,总面积 311.338 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 10.67 平方公里,外湖面积 287.1 平方公里,湖长 41.2 千米,最大宽度 13.3千米,平均宽度 7.56 米,最大水深 11.3 米,平均水深 5.12 米,容积 15.931 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等20 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滇池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由于湖泊沉积作用的增强,湖泊逐渐变小变浅,经河流汇入滇池的洪水夹带大量的泥沙及有机物质,入湖后形成异重流,在西南风产生逆时针的环流作用下,东北岸的盘龙江等河流洪水的推移质随环流由南向北输移,在遭遇西北沙河 —草海水系的河流顶托后,流向由南北向逐渐向西。

由于湖流速小,泥沙逐渐沉积形成横亘东西、长 3.5km 宽 300m 的障壁砂坝—海埂,从而将滇池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俗称草海、南部称外海、南北两部分水域有宽约1km 的水道相沟通,两部分护坡具有各自的水文、湖泊和生态环境特征由于滇池的泥沙只进不出,滇池演化的总趋势是水面不断缩小,湖底变浅,蓄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1.5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⑴⑴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参考滇池附近工程勘察资料,滇池沿岸一般为湖相沉积盆地地貌区,地基土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粘性土层、湖沼积粘性土、淤泥类土及粉土、粉砂,场地内基岩埋置深度大于 80m在勘察深度内,按成因共分 4 个单元层,根据各单元层内岩土特征、状态的差异分亚层,共 11 个亚层,分述如下:A、第四系人工堆积层、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①耕植土:褐红色,成分以粘性土为主,混杂粉土及细砾,含根系,靠滇池边岸有芦苇丛,分布于岸边(南岸)全部钻孔,度 0.40~0.80m,平均厚度 0.53mB、第四系冲湖积层、第四系冲湖积层(Q4al+L)②1 粘土:褐灰、褐红色,软-可塑状,高-中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夹粉质粘土、粉土,混杂围海造田老填土(粉质粘土、粉土),成分、强度极不均匀,标贯 N=2~5 击,平均 N=3.3 击。

静探qc=0.44~4.16MPa,平均 1.08MPa,静探 fs=9~63kPa,平均 25kPa厚度 0.50~4.30m,平均厚度 2.15m②2 圆砾、砾砂:灰色,松散-稍密,局部为砾砂夹粉砂,中压缩性,不均匀级配:砾石含量 51.0%,砂粒含量 45.0%,粉粒含量 2.9%,粘粒含量 1.1%标贯 N=17 击重型(2)触探 N63.5=4~9 击,平均N63.5=6.6 击静探 qc=3.35kPa,fs=12kPa小范围分布于ZK20、ZK21、ZK31、ZK32、ZK33、ZK34、ZK37、ZK38、ZK39、ZK40、ZK41、ZK44、ZK45、ZK52 号等 14 孔,占总孔数的 20.90%,厚度0.70~4.20m,平均厚度 1.69mC、第四系湖沼堆积层、第四系湖沼堆积层(Q4L+h)③淤泥:褐灰色、黑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具腥臭味,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为滇池底泥标贯 N=2~3 击,平均 N=2.3 击静探 qc=0.14~0.31MPa,平均 0.24MPa,静探 fs=3~11kPa,平均 7kPa分布于全场地,厚度 1.10~7.70m,平均厚度 4.80m。

D、第四系湖积层、第四系湖积层(QL)④1 粘土:浅蓝灰色,软塑状为主,局部流塑,夹淤泥质,高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结构松间夹④11 粉土透镜体标贯N=1~4 击,平均 N=2.3 击静探 qc=0.23~0.58MPa,平均 0.43MPa,静探 fs=6~15kPa,平均 9kPa分布于全场地,厚度 4.70~14.50m,平均厚度 8.83m④11 粉土:灰色,饱和、稍密-松散,级配:砂粒含量 9.0~75.9%,平均 33.2%,粉粒含量 16.8~84.1%,平均 58.7%,粘粒含量6.8~11.2%,平均 8.1%静探 qc=0.75~1.71MPa,平均 1.13MPa,静探fs=12~36kPa,平均 23kPa透镜状分布,共有 50 孔揭露,占总孔数的74.63%,厚度 0-4.10m④2 粘土:浅蓝灰色,软塑状为主,局部流塑,高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间夹④21 粉土、④22 粉土透镜体标贯 N=2~9击,平均 N=5.0 击静探 qc=0.58~1.07MPa,平均 0.81MPa,静探fs=13~23kPa,平均 17kPa分布全场地,仅深度大于 15m 的孔揭露,揭露厚度 2.00~15.00m,平均厚度 9.01m,深度小于 30m 的孔未揭穿。

④21 粉土:灰色,饱和,松散,中压缩性, 静探qc=1.54~2.88MPa,平均 1.91MPa,静探 fs=101~201kPa,平均135kPa透镜状分布于 J22、J23、J24、J25、J26、ZK43 号等 6 孔,占总孔数的 8.96%,顶板埋深 20.3-20.7m,厚度 0-0.70m④22 粉土:灰色,饱和,稍密,中压缩性,含胶结块,造成静探锥阻力较大,静探 qc=7.09~21.32MPa,平均 11.95MPa,静探fs=16~151kPa,平均 54kPa透镜状分布,共 25 孔揭露,占总孔数的37.31%,顶板埋深 25.40~31.20m,平均 26.87m厚度 0-3.30m④3 粘土:浅蓝灰,软塑状,局部可塑,高-中压缩性,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结构先对较密间夹④31 粉土透镜体标贯 N=4击静探 qc=0.73kPa,fs=27kPa分布于全场地,仅深度大于 35m 的孔揭露,揭露厚度 4.10~11.20m,平均厚度 6.41m,未揭穿④31 粉土:灰色,很湿、稍密,中压缩性级配:砂粒含量9.0~63.3%,平均 36.2%,粉粒含量 29.0~84.1%,平均 56.6%,粘粒含量 6.9~7.7%,平均 7.3%。

透镜状分布于ZK35、ZK37、ZK39、ZK44、ZK50、ZK51 号等 6 孔,占总孔数的 8.96%,顶板埋深 34.20~37.60m,平均 35.12m厚度 0-3.80m⑵⑵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含第四系孔隙潜水,水层主要有③淤泥及④11、④21、④22、④31 等粉土层,含水层与滇池水力联系密切,按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地基土属弱透水层,水量贫乏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划分,场区环境类型为Ⅱ类 勘察期间,正值旱季,经稳定后水位量测,地下水位埋深1.00~1.40m,平均 1.26m,水位标高 1884.9~1886.7m,平均 1886.1m,与滇池水面高程(1886.0m)一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滇池径流经对有砾石层分布的 ZK37 孔抽水试验,当降深为 3.0m(即地面下4.2m)时,涌水量 Q=0.85 升/秒,渗透系数 K=55.9m/日,影响半径R=224.4m,对于无砾石层的钻孔,经抽水试验,由于出水量很小,抽水无法进行⑶⑶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场地地形开阔平坦,在勘察深度内未见岩溶、土洞,未见活动性断裂分布,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1.6 地震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 0.2g,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二组1.7 航道航道本工程游船航道利用滇池规划的航道,见表 3-1 及图 3-1表 3-1 滇池规划航道序号航道出发地、终止地航道等级长度(km)1D1 海埂码头→晋宁Ⅳ级32.62D2 呈贡新城码头→晖湾停靠点Ⅳ级17.13D3 呈贡新城码头→晋宁Ⅳ级21.94ⅣⅣ级航道小计级航道小计 71.65D4 大观楼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