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的理想与人际心理特征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3.97KB
约2页
文档ID:45882706
大学生的理想与人际心理特征_第1页
1/2

——专家就在您身边! 松果咨询- 心理咨询指导中心h t t p : / / w w w . s o n g k u r . c o m 大学生的理想与人际心理特征大学生的理想与人际心理特征 一、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一、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特别是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他们是同龄中的佼佼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烈,随着生活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内心充满了憧憬和梦想,对社会、生活及未来事业充满信心和理想然而社会不会按照人们的思维去运转,有时是残忍的,使人们的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如何面对现实,把握现实是一个艰难的历程理想化社会与所处社会现实不一致引起的矛盾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的发展过程都有两面性:积极的和消极的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为社会飞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促进人的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发挥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然而,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和不断发展期,难免存在一些负面因素,如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等,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西方国家对他们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过分的宣传,使大学生极易形成对这些问题的片面理解 于是, 当他们用理想社会的模式去衡量现实社会中的所有问题时,现实中的某些消极现象就会引发他们的“不理想感” ,从而产生矛盾。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理想自我,是未来要实现的我,是现实我的努力方向;现实自我,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我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大多是学习尖子,成长过程比较顺利,自身的优越感和期望值高,容易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得过于完美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客观条件,会妨碍“理想自我”的实现当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发现自己并非想象的那么出色和伟大,往往引发很多心理的苦恼在客观现实面前,有的大学生能及时调整对自身的认识; 而有些大学生则企图逃避, 出现消沉、 颓废、 苦闷等心态,或耽于玩乐、放纵,以此来麻痹自己的心灵 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不一致形成的矛盾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观,各种强调发挥个人潜能的文化思潮,加上大学生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都促使他们为自己设计了理想化的发展前途但是,大学生学习理论多,接触社会少,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融合度较低,不善于在社会现实中找到实现个人理想的途径另外,由于社会一些不正常诱惑引导,使他们追求成就迫切,产生超前的幻想但现实社会往往使高目标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结果产生负作用 二、大学生的交往欲与心理闭锁的矛盾 二、大学生的交往欲与心理闭锁的矛盾 脱离了家庭生活的大学生成人感与自主性有了很大发展,他们有着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友情。

并且, 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时代都存在着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以满足感情上的互助——专家就在您身边! 松果咨询- 心理咨询指导中心h t t p : / / w w w . s o n g k u r . c o m 的需要然而,许多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以理想中的友谊模式来要求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往往容易产生挫折感 由于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不能理性地把握人际交往的内涵, 大学生在交往中多心理固囿,缺乏主动性、开放性,他们更多的是期盼“获得”而非“给予” ,更多的是“太公垂钓”而非“主动出击” ,以至错失许多结友良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结构,越来越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渐渐造成心理上的闭锁从主观上讲,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常常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细微而全面的探索、反省,希望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与隐私,或者对他人怀有很强的心理戒备和不信任感,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从而封闭自己的心灵之门但另一方面又害怕孤独,希望自己的情感有宣泄的对象,希望有可以共鸣的知己 心理闭锁性与交往欲强烈的二重性特征, 使大学生的情感生活更为复杂, 经常产生孤独、压抑、焦虑与缺乏理解等精神上的烦恼。

正如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指出的: “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陷于孤独之中, 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 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很多大学生认为当前最大的苦恼是“不被人理解” , “渴望理解”是大学生的心灵呼唤 一些校园民谣之所以能在一夜走红, 唱遍校园, 正在于它反映了大学生的情感现实,满足了大学生的理解欲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