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大纲复习重点

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KB
约7页
文档ID:200392743
马克思大纲复习重点_第1页
1/7

马克思大纲复习重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学时安排:3学时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其次,这种理论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最后,这种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是社会,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基本难道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 :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时安排:9学时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人们在实践中不能不回答的问题,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一些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恩格斯第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思想,在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这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高级阶段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从而说明“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

列宁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的思想,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的最高程度的哲学概括,它把客观实在性作为一切物质形态的唯一的共同的属性,这就既把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起来,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把作为客观实在的人类实践包括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这就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确立了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正确性现代科学表明,物质具有极为丰富的形态、极为复杂的结构和极为多样的特性 但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性问题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种理解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物质运动的同时,并不否认物质也具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 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有二种基本情形:其一是指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事物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事物没有发生质变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即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的本原和本质是物质,都是统一于物质的 3、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不了解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看作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地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物质性的表现: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