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女权主义电影《奥兰多》影评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98KB
约2页
文档ID:47842856
女权主义电影《奥兰多》影评_第1页
1/2

惊世四百年:绝佳的女权主义电影 ——《奥兰多》影评 作者:短腿总裁 《奥兰多》,又名《美丽佳人欧兰朵》,这部电影有些久远了, 1992 年上映, 两项奥斯卡提名,超过25 项国际奖导演莎莉·波特,改编自弗吉尼亚·伍尔 芙的同名小说, 这是两位倡导女权主义的女性其中,伍尔夫一直秉持摆脱男女 二元对立的观点,《奥兰多》就是其中翘楚众所周知的“女权主义圣经”《第二性》,西蒙波娃就把伍尔芙的观点收录其 中 这位女权主义创始人叙述: 女性是男性的参照物, 女性在父权文化的渗透下, 把男性价值标准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即“双性同体论”电影就用镜头语言阐 释了伍尔夫和莎莉·波特的女权主义、双性同体思想这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故事, 拥有权势、财富、才华、外貌的贵族奥兰多, 被女王伊丽莎白赐予了长生不老, 从 1600 年的伊丽莎白时期到1990 年的当代英 国,奥兰多用了400 年的时间成长与成熟从被俄国公主萨沙和诗人格林戏弄, 到出使土耳其被授予皇室勋章,沉睡了七天后醒来, 他从男人变成了女人, 重返 英国成为上流社会贵妇, 拒绝亨利大公求婚, 与冒险家夏默丁一见钟情, 成为一 名母亲影片结束时,奥兰多在自己曾吟诗诵词的大橡树下喜极而泣。

导演把电影分成了七段多幕剧, 每段故事开始, 把文字置于全黑背景的画格 上:1600 死亡、 1610 爱情、 1650 诗情、 1700 政治、 1750 社交圈、 1850 性、 新生,连起来看,这不就是个体生命经历一生的各种体验吗?作为男人的奥兰多 在经历了这一切后因为失望而沉睡,但苏醒后的女人奥兰多却如涅槃重生奥兰多仰慕俄国公主萨沙,对她倾诉爱意:“You’remine. ”“ why?” “Because I adore you.”已是女性的奥兰多被亨利大公求婚,几乎是一样的对话:“I am England. you are mine.” “I see,any grounds to you?”“Because I adore you.”“this means I belong to you?”“ 你是我的,因为我爱慕你 ” 一句男权主义的台词,成为了女性被剥夺话语 权、被男性作为附属品的命令 一个男性如何能理解女权主义、如何明白社会对 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见,伍尔芙给了个天方夜谭的办法:从男人变成女人奥兰多还是男人时, 他认为他的财产、 地位、行为,一切都无可争议 但是, 作为女人的她却必须为它们做出艰苦斗争,甚至打官司决定祖宅归属, 别人只会 教她如何做合适的女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当男性在高谈阔论时, 奥兰 多只能在谈话圈子之外, 因为女性不允许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找不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而失语双性同体”,听起来有点玄乎的理论,即女性内化男性的价值标准,从蒙 昧中觉醒,拥有独立人格,抵抗社会偏见,拒绝压抑卑微的地位,反驳权威,表 达自我我全片最喜欢的镜头是, 奥兰多拒绝亨利大公求婚, 得到他孤独一生的 诅咒后,于是钻进绿色的花园,一直向前奔跑,就像是寻找自我、寻找独立人格 的出路直到 100 年后的维多利亚时代扑倒在绿色的草地上:“Nature, nature I am your bride. Take me.”进入 20 世纪,奥兰多经历战争,生下女儿,经济独立,骑着摩托车,在现 代社会中自由奔走 , 不用再依附任何男人双性同体的奥兰多,或许表达了一种 思想,男性与女性不再孤立, 不是父权制下的二元对立, 而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 依存天才导演波特和天才作家伍尔芙的碰撞,加上主角斯温顿对奥兰多那种入木 三分的演绎,使女权主义思想在电影里熠熠生辉不过,在小说里,奥兰多生下 的是儿子,也许是反讽,也许是折中调和,而电影里却是女儿,或许是致敬伍尔 夫的女权主义,或许是鼓舞女性前进的意味,谁知道呢。

结尾,带着女儿重返橡树的奥兰多市宁静平和的,青涩少年已经成为了成熟 女性,天使唱着“我来了,我来了既非女,也非男,你我已经合二为一”,如 同影片最后一个标题:新生而此时奥兰多的眼泪是体会到新生的喜悦,是解构男权社会里长期延续的武 断的男女对立观念,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存, 一个完完全全独立的“我”终于诞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