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一、屈原的生平 (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案:楚国祖先据说为古帝王颛顼(号高阳氏),其六世子孙季连始姓芈,周成王时,季连的后裔熊绎因祖上有功受封于楚其后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受封于屈为卿,因以“屈”为氏元张渥屈原像元赵孟頫屈原像明弘治间屈原像明陈洪绶屈子行吟图屈原其人 与屈原生平有关的资料 1、第一个提到屈原之名的是西汉贾谊吊屈原赋 2、第一篇传记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写到了屈原其中大多与史记吻合,“屈原两次使齐”和“张仪三次至楚” 等为史记所不载 4、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这是第一部整理、注释屈原的作品,王逸在其注释中涉及了屈原的生平情况,如任三闾大夫、作天问九歌 5、民间传说如端午节的传说、唐代沈亚之屈原外传 6、屈原自己的作品,主要是离骚九章 7、汉代的楚辞作品1、关于屈原生卒年的考证A.郭末若:生于前340年,卒于前278年B.浦江清:生于前339年,卒年同上C.胡念贻:生于前353年,卒年同上D.林庚、吴小如:生于前335年,卒于前296年。
二)屈原的事迹: 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根据这些史料,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其一生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前期:屈原受到楚怀王的信任与重用2、中期:因谗被疏3、晚期:放逐沉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为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虞,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降为“三闾大夫” 张仪说楚 怀王攻秦 张仪二次使楚 屈原流放汉北 怀王被迫入秦,客死秦国 襄王继位,子兰谗毁,屈原被贬江南 白起破郢 自投汨罗 怀念屈原怀念屈原屈原墓屈原墓屈原祠屈原祠屈原庙屈原庙屈原像屈原像张翔洲屈子投江梁启超:研究屈原,应当以他的自杀为出发点 愤世说班固离骚赞序:“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不忍浊世,自投汨罗刘向新序节士:“屈原疾暗世乱俗,汶(mn)汶嘿嘿(玷辱不明),以是为非,以清为浊,不忍见于世,将自投于渊 殉国说朱熹楚辞集注离骚经序:屈原“不忍见其宗国将遂危亡,遂赴汨罗之渊自沉而死。
王夫之、郭沫若、詹安泰、游国恩等主此说 尸谏说王之江认为屈原忠心效国,直谏为民,却不能唤醒楚王,只好采取尸谏之法,投汨罗而死 赐死说吴郁芳认为屈原的流放,实际是变相的死刑,变相的死刑就是赐死 谋杀说,或谓情杀说称屈原与郑袖私通,太子横是他们的私生子横执政为顷襄王后,屈原的政敌子兰、靳尚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巨大危险,派杀手赶往汨罗江刺杀屈原但一般都认为这是一种戏说,不足为信 救主说流传于湖北秭归一带,称屈原遭奸佞中伤,被楚怀王流放到沅湘之地怀王在秦国死后,顷襄王继位后秦军攻破郢都,追杀顷襄王顷襄王因此悔恨交加,当初不该亲秦,更不甘心楚国近800年的基业毁于自己手中,于是他想到了被流放在汨罗江一带的屈原,遂去找他商议救国大计秦军闻讯紧紧追来,危急关头,屈原与楚王互换衣冠,在秦军视线里跳进了汨罗江眼看着“顷襄王”沉江,秦军停止了追杀,顷襄王逃此厄运 殉道说即以身殉道,郝志达、王锡三等主此说 洁身说即“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姜亮夫主此说 政治悲剧说冯川、冷成金等主此说 殉楚文化说杨春时认为屈原作为楚文化的精英,预感到楚文化的危机,又无力挽救,只能以死殉之关于屈原的墓地 一说在今汨罗市汨罗山上。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杜佑通典、清乾隆湘阴县志、光绪湘阴县图志有载今汨罗山上有十一座高大的封土堆,俗称屈原墓十二疑冢(原有十二座,1958年修京广复线时填掉一座,今存十一座)1983年冬湖南省博物馆在汨罗山进行考古发掘时,对这十一座墓进行了勘探,证实这十一座封土堆均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墓葬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说在湖北秭归谭家斌屈学问题综论:“湖北秭归归州的屈原墓位于唐元和年间修建的屈原祠旁,唐元和十五年(820),归州刺史王茂元作有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1976年因长江葛洲埧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长江水位升高,墓将被淹,该墓随屈原祠一道迁至县城1.5公里的向家坪时,却发现墓棺并无尸骨,原来是衣冠冢二、屈原的思想 忠君爱国,坚持理想 勇于斗争,不屈不挠 主张修明法度,选贤任能,联齐抗秦,振兴祖国,进而统一中国三、屈原的作品 关于屈原作品的真伪,从汉代以来已经聚讼纷纭,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可以确定为屈原所作的有23篇: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亦当属屈原至于远游、卜居、渔父,多数学者认为是后人拟作,大招则是模仿招魂之作,都不是屈原的作品。
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离骚第三节 离骚一、题解(据周建忠楚辞论稿,古今学者对离骚题意的解说,凡四十五家二十七种之多1)遭遇忧患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犹忧也明己遭忧作辞 (按,离同罹朱熹楚辞集注亦持此说2)离别的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讽谏君也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离,别;骚,愁也盖怀王时,初见斥疎,忧愁幽思而作也 (3)牢骚:汉书扬雄传载扬雄“乃作书,往往摭(zh)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作畔牢愁”,“畔”即“叛”,“牢愁”即“牢骚”,反离骚即反牢骚4)歌曲名:游国恩离骚纂义:离骚就是楚辞大招里提到的楚国古曲“劳商”另: “与愁告别”说 ; “离开蒲骚之地”说 ; “去留之愁”说 ; “陈述忧愁”说 ; “离间之愁”说 ; “离绝逍遥”说 ; “独受祸难”说 等等二、写作年代1、屈原前期楚怀王当朝被流放汉北时。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袤,忧心烦乱,不听所诉,乃作离骚经 2、屈原后期顷襄王当朝被流放江南时游国恩屈原:“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过去许多人因史记本传叙屈原见疏后乃作离骚,就都认为是怀王时作品,但其实离骚是屈原在顷襄王朝再放江南时候的作品 (1)离骚中反复出现“老冉冉其将至”、“恐年岁之不吾与”等诗句,可知屈原此时已近于老年(2)离骚中“沅湘”、“苍梧”、“九疑”等地名及求索路线,可知当作于江南3)离骚的悲愤情绪和决死之辞:“虽九死其犹来悔”、“宁溘死以流亡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作于怀襄之际詹安泰离骚笺疏:“我认为是楚怀王入秦不返,顷襄王初立时的作品 屈原的早年作、中年作、晚年作三说如林庚认为是屈原二十三岁在怀王时的作品戴志钧认为是屈原四十岁左右在怀王时的作品蒋天枢认为是屈原七十一二岁时在顷襄王时的作品 三、离骚的思想内容离骚全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形式来表现1、忠君与爱国诗人反复申说其修明法度,任用贤能,使国家富强的崇高理想,揭露楚国反动贵族集团排斥贤能,因循误国的罪行,表达诗人热爱祖国眷恋故土的深厚感情。
在这里,忠君与爱国是统一的 2、美政理想与身世之感 作品曲折、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倾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表达出对昏庸王室和庸俗腐朽贵族的愤慨,流露出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憑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已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诗句赏析: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苦 分析: 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定下抒情基调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jian朝谇sui而夕替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上刚进谏而晚上就遭贬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分析:写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心养性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 ,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会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分析:面对君主贤愚不分、忠奸不辨别,自己和群臣矛盾尖锐,诗人坚定决心,抗争到底 (4)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你周围的许多侍女嫉妒我秀美的娥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世俗本来适合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 分析: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
(5) 忳郁邑余侘cha傺chi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我忧郁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分析:无奈而痛苦的浩叹 (6)宁溘ke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我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流合污,卑躬屈节 分析:自己虽遭遇不幸,但决不改变自己的节操 (7)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雎鸠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方枘rui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