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M****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874.14KB
约15页
文档ID:571824524
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易错知识点总结_第1页
1/15

1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单选题 1、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答案:B 解析: 依据作图即可得到AC=AN=4,BC=BM=3,AB=2+2+1=5,进而得到AC2+BC2=AB2,即可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 如图所示, AC=AN=4,BC=BM=3,AB=2+2+1=5, ∴AC2+BC2=AB2, ∴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 故选 B. 小提示: 2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2、在Rt△ABC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5 和 12,则斜边的长为( ) A.6B.7C.10D.13 答案:D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ᵄ2+ ᵄ2= ᵅ2,计算出斜边长为 13. 解:由勾股定理得,斜边长=√52+122=13, 故选:D. 小提示: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直接代公式就可以求出斜边的长. 3、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ECD的斜边DE上.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①△ACE≌ △BCD;②∠DAB=∠ACE;③AE+AC=AD;④AE2+AD2=2AC2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C 解析: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②正确;由SAS证出△ACE≌ △BCD,①正确;证出△ADB 3 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出④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③不正确;即可得出答案. 解:∵ △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CB,CE=CD,∠ACB=∠ECD=90°,∠E=∠CDE=45°,∠CAB=∠CBA=45°, ∵ ∠DAB+∠CAB=∠ACE+∠E, ∴ ∠DAB=∠ACE,故②正确; ∴ ∠ACE+∠ACD=∠ACD+∠DCB=90°, ∴ ∠ACE=∠DCB, 在△ACE和△BCD中, {ᵃᵃ = ᵃᵃ∠ᵃᵃᵃ = ∠ᵃᵃᵃᵃᵃ = ᵃᵃ , ∴ △ACE≌ △BCD(SAS),故①正确; ∴AE=BD,∠CEA=∠CDB=45°, ∴ ∠ADB=∠CDB+∠EDC=90°, ∴ △ADB是直角三角形, ∴AD2+BD2=AB2, ∴AD2+AE2=AB2, ∵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2AC, ∴AE2+AD2=2AC2,故④正确; 在AD上截取DF=AE,连接CF,如图所示: 5 解析: 利用基本作图得到ED垂直平分AC,则EA=EC,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C=8,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得到△ABE的周长=AB+BC. 解:由作法得ED垂直平分AC, ∴EA=EC, 在Rt△ABC中,BC=√ᵃᵃ2− ᵃᵃ2= √102− 62=8, ∴ △ABE的周长=AB+BE+AE=AB+BE+CE=AB+BC=6+8=14. 故选:B. 小提示: 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 5 种基本作图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也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 5、下列各组数:①3、4、5 ②4、5、6 ③2.5、6、6.5 ④8、15、17,其中是勾股数的有( ) A.4 组 B.3 组 C.2 组 D.1 组 答案:C 解析: ∵ 32+42=52,①符合勾股数的定义; ∵ 42+52≠62,②不符合勾股数的定义; ∵ 2.5 和 6.5 不是正整数,③不符合勾股数的定义; ∵ 82+152=172,④符合勾股数的定义, 是勾股数的有:①④,共 2 组, 故选:C. 6、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满足a2+b2+c2+338=10a+24b+26c.试判断△ABC 6 的形状(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答案:A 解析: 已知的式子变形,出现三个非负数的平方和等于 0 的形式,求出 a、b、c,再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解:a2+b2-c2+338=10a+24b+26c, a2-10a+25+b2-24b+144-c2-26c+169=0, 原式可化为(a-5)2+(b-12)2-(c-13)2=0, 即 a=5,b=12,c=13(a,b,c 都是正的), 而 52+122=13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故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 A. 小提示: 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角形 ABC 的三边满足 a2+b2=c2,则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 7、△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 ) A.42B.32C.42 或 32D.37 或 33 答案:C 解析: 存在 2 种情况,△ABC是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时,高AD分别在△ABC的内部和外部 情况一:如下图,△ABC是锐角三角形 7 ∵AD是高,∴AD⊥BC ∵AB=15,AD=12 ∴ 在Rt△ABD中,BD=9 ∵AC=13,AD=12 ∴ 在Rt△ACD中,DC=5 ∴ △ABC的周长为:15+12+9+5=42 情况二:如下图,△ABC是钝角三角形 在Rt△ADC中,AD=12,AC=13,∴DC=5 在Rt△ABD中,AD=12,AB=15,∴DB=9 ∴BC=4 ∴ △ABC的周长为:15+13+4=32 故选:C 小提示: 8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多解,注意当几何题型题干未提供图形时,往往存在多解情况. 8、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H的位置,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 ) A.6cm2B.8cm2C.10cm2D.12cm2 答案:A 解析: 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ᵃᵃ = ᵃᵃ,在ᵄᵆ △ ᵃᵃᵃ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ᵃ与点ᵃ重合,ᵃᵃ = 9cm, ∴ ᵃᵃ = 9 − ᵃᵃ, 根据勾股定理得:ᵃᵃ2+ 9 = (9 − ᵃᵃ)2, 解得:ᵃᵃ = 4(cm). ∴ ᵄ△ᵃᵃᵃ=12× 4 × 3 = 6(cm2). 故选:A. 小提示: 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9、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为 8cm,腰长为 5cm ,一动点P(与B、C不重合)在底边上从B向C以1cm/s 的速度移动,当P运动____________秒时,△ACP是直角三角形 9 答案:1.75 或 4 解析: 先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求出BD、CD以及BC边上的高AD,再分别讨论∠PAC和∠APC为直角的情况,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PB的长,即可求出所需时间. 解:如图,作AD⊥BC, ∵AB=AC=5cm,BC=8cm, ∴BD=CD=4cm, ᵃᵃ = √ᵃᵃ2− ᵃᵃ2= √52− 42= 3 当点P运动到与点D重合时,ᵮᵃᵃᵄ是直角三角形, 此时BP=4, ∴ 运动时间为 4÷1=4(秒); 当∠PAC=90°时,设PD=x ∴ ᵄᵃ2= ᵄᵃ2+ ᵃᵃ2= ᵆ2+ 32= ᵆ2+ 9, 又∵ ᵄᵃ2= ᵄᵃ2− ᵃᵃ2= (ᵆ + 4)2− 52= ᵆ2+ 8ᵆ − 9, ∴ ᵆ2+ 9 = ᵆ2+ 8ᵆ − 9, ∴ ᵆ = 2.25, ∴BP=4-2.25=1.75, 所以运动时间为 1.75÷1=1.75(秒); 10 综上可得:当P运动 4 秒或 1.75 秒时,ᵮᵃᵃᵄ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答案是:1.75 或 4. 小提示: 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内容,要求学生能通过做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列出关系式,求出对应线段的长,本题蕴含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10、如图,在矩形ᵃᵃᵃᵃ中,点ᵃ是边ᵃᵃ的中点,将△ ᵃᵃᵃ沿ᵃᵃ折叠后得到△ ᵃᵃᵃ,且点ᵃ在矩形ᵃᵃᵃᵃ的内部.将ᵃᵃ延长交边ᵃᵃ于点ᵃ,若ᵃᵃᵃᵃ=14,则ᵃᵃᵃᵃ=_____________. 答案:√52 解析: 连接 EG,根据中点和折叠的性质可证 Rt△ ECG≌ Rt△ EFG,然后可得ᵃᵃ = ᵃᵃ,设ᵃᵃ = ᵄ,从而可得ᵃᵃ = 4ᵄ,从而可得 BC,再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AB,从而可得答案. 连接ᵃᵃ. 11 ∵ 点ᵃ是边ᵃᵃ的中点, ∴ ᵃᵃ = ᵃᵃ. ∴ 将△ ᵃᵃᵃ沿ᵃᵃ折叠后得到△ ᵃᵃᵃ, ∴ ᵃᵃ = ᵃᵃ,ᵃᵃ = ᵃᵃ,∴ ᵃᵃ = ᵃᵃ = ᵃᵃ. 在ᵄᵆ △ ᵃᵃᵃ和ᵄᵆ △ ᵃᵃᵃ中, {ᵃᵃ = ᵃᵃᵃᵃ = ᵃᵃ , ∴ ᵄᵆ △ ᵃᵃᵃ ≌ ᵄᵆ △ ᵃᵃᵃ(ᵃᵃ), ∴ ᵃᵃ = ᵃᵃ. 设ᵃᵃ = ᵄ.∵ᵃᵃᵃᵃ=14, ∴ ᵃᵃ = 4ᵄ, ∴ ᵃᵃ = ᵃᵃ + ᵃᵃ = ᵄ + 4ᵄ = 5ᵄ. 在矩形ᵃᵃᵃᵃ中,ᵃᵃ = ᵃᵃ = 5ᵄ, ∴ ᵃᵃ = 5ᵄ,ᵃᵃ = ᵃᵄ + ᵃᵃ = 5ᵄ + ᵄ = 6ᵄ. 在ᵄᵆ △ ᵃᵃᵃ中,ᵃᵃ = √ᵃᵃ2− ᵃᵃ2= √(6ᵄ)2− (4ᵄ)2= 2√5ᵄ, ∴ᵃᵃᵃᵃ=5ᵄ2√5ᵄ=√52. 所以答案是:√52. 小提示: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能够充分调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如图,某农舍的大门是一个木制的长方形栅栏,它的高为 2m,宽为 1.5m,现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块木板加固,则木板的长为________. 12 答案:2.5m 解析: 设木棒的长为 xm,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22+1.52, 解得 x=2.5. 故木棒的长为 2.5m. 故答案为 2.5m. 12、如图,Rt△ABC中,∠BAC=90°,分别以△ABC的三条边为直角边作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ACE、△BCF,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1=6.5,S2=3.5,S3=5.5,则S4=_____. 答案:2.5 解析: ᵃᵃ分别交ᵃᵃ、ᵃᵃ于点ᵃ、点ᵃ;设AB=BD=a,AC=CE=b,BC=CF=c,ᵄ△ᵃᵃᵃ= ᵅ,ᵄ△ᵃᵃᵃ= ᵅ,由ᵄ2+ᵄ2= ᵅ2,可得ᵄ△ᵃᵃᵃ+ ᵄ△ᵃᵃᵃ= ᵄ△ᵃᵃᵃ,由此构建关系式,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如图,ᵃᵃ分别交ᵃᵃ、ᵃᵃ于点ᵃ、点ᵃ 13 ∵ △ABD、△ACE、△BCF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D,AC=CE,BC=CF, 设AB=BD=a,AC=CE=b,BC=CF=c,ᵄ△ᵃᵃᵃ= ᵅ,ᵄ△ᵃᵃᵃ= ᵅ ∵ ᵄ2+ ᵄ2= ᵅ2 ∴ ᵄ△ᵃᵃᵃ+ ᵄ△ᵃᵃᵃ= ᵄ△ᵃᵃᵃ ∵ ᵄ△ᵃᵃᵃ= ᵄ1+ ᵅ,ᵄ△ᵃᵃᵃ= ᵅ + ᵄ4,ᵄ△ᵃᵃᵃ= ᵄ2+ ᵄ3+ ᵅ + ᵅ ∴ ᵄ1+ ᵅ + ᵅ + ᵄ4= ᵄ2+ ᵄ3+ ᵅ + ᵅ ∴ ᵄ4= ᵄ2+ ᵄ3− ᵄ1=3.5 + 5.5 − 6.5 = 2.5 所以答案是:2.5. 小提示: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13、如图,一个高16ᵅ,底面周长8ᵅ的圆柱形水塔,现制造一个螺旋形登梯,为了减小坡度,要求登梯绕塔环绕一周半到达顶端,问登梯至少为___________长. 答案:20m. 14 解析: 试题分析:要求登梯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借助于勾股定理. 将圆柱表面按一周半开展开呈长方形, ∵ 圆柱高 16m,底面周长 8m,设螺旋形登梯长为 xm, ∴ x2=(1×8+4)2+162=400, ∴ 登梯至少√400=20m 所以答案是:20m 小提示: 本题考查圆柱形侧面展开图新问题,涉及勾股定理,掌握按要求将圆柱侧面展开图形的方法,会利用圆周,高与对角线组成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是关键. 解答题 14、如图,矩形 ABCD 中,∠ ABD、∠ CDB 的平分线 BE、DF 分别交边 AD、BC 于点 E、F. (1)求证: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 15 (2)当∠ ABE 为多少度时,四边形 BEDF 是菱形?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矩形可得∠ ABD=∠ CDB,结合 BE 平分∠ ABD、DF 平分∠ BDC 得∠ EBD=∠ FDB,即可知BE∥ DF,根据 AD∥ BC 即可得证; (2)当∠ ABE=30°时,四边形 BEDF 是菱形,由角平分线知∠ ABD=2∠ ABE=60°、∠ EBD=∠ ABE=30°,结合∠ A=90°可得∠ EDB=∠ EBD=30°,即 EB=ED,即可得证. 试题解析:(1)∵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B∥ DC、AD∥ BC,∴ ∠ ABD=∠ CDB,∵ BE 平分∠ ABD、DF 平分∠ BDC,∴ ∠ EBD=∠ ABD,∠ FDB=∠ BDC,∴ ∠ EBD=∠ FDB,∴ BE∥ DF,又∵ AD∥ BC,∴ 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 (2)当∠ ABE=30°时,四边形 BEDF 是菱形,∵ BE 平分∠ ABD,∴ ∠ ABD=2∠ ABE=60°,∠ EBD=∠ ABE=30°,∵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90°,∴ ∠ EDB=90°﹣∠ ABD=30°,∴ ∠ EDB=∠ EBD=30°,∴ EB=ED,又∵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BEDF 是菱形. 考点: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探究型. 15、如图,在△ ABC 和△ DCE 中,AC=DE,∠ B=∠ DCE=90°,点 A,C,D 依次在同一直线上,且 AB∥ DE. (1)求证:△ ABC≌ △ DCE; (2)连结 AE,当 BC=5,AC=12 时,求 AE 的长. 答案:(1)见解析;(2)13 解析: 16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根据判定定理,运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再通过 AAS 以及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解:(1)∵ ᵃᵃ//ᵃᵃ ∴ ∠ᵃᵃᵃ = ∠ᵃᵃᵃ 在△ ABC 和△ DCE 中 {∠ᵃ = ∠ᵃᵃᵃ∠ᵃᵃᵃ = ∠ᵃᵃᵃᵃᵃ = ᵃᵃ ∴ △ ABC≌ △ DCE (2)由(1)可得 BC=CE=5 在直角三角形 ACE 中 ᵃᵃ = √ᵃᵃ2+ ᵃᵃ2= √122+ 52= 13 小提示: 本题考查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判定定理运用以及平行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