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2005.32005.31行内借鉴¨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与《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同时废止¨暂无强制性条文2行内借鉴目 录¨总则¨术语、符号、代号¨基层¨材料¨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沥青贯入式路面¨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透层、粘层¨其他沥青铺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附录3行内借鉴相相 关关 研研 究究 专专 题题¨沥沥青青混混合合料料矿矿料料级级配配及及配配合合比比设设计计方方法法的的修修订订¨沥青路面透水测定方法及指标要求沥青路面透水测定方法及指标要求¨超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材料试验标准超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材料试验标准(GTM(GTM对比对比) )¨SUPERPAVESUPERPAVE设计方法的引进与开发设计方法的引进与开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标准¨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等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等另另外外许许多多省省、、市市、、自自治治区区也也开开设设了了相相关关的的研研究究专题。
专题4行内借鉴本本次次修修订订全全面面总总结结了了我我国国1010余余年年来来高高速速公公路路的的建建设设经经验验,,充充分分参参考考了了国国外外的的经经验验和和最最新新成成果果,,吸吸收收了了国国内内的的许许多多研研究究成成果果和和成成功功的的实实践践经经验验,,本本规规范范是是在在原原《《公公路路沥沥青青路路面面施施工工技技术术规规范范》》的的基基础础上上,,合合并并了了《《公公路路改改性性沥沥青青路路面面施施工工技技术术规规范范》》及及《《公公路路沥沥青青玛玛蹄蹄脂脂碎碎石石路路面面技技术术指指南南》》的的相相关关内内容容,,并并充充分分吸吸收收了了各各专专题题的的研研究究成成果果,,汇汇总总、、修修订而成的订而成的5行内借鉴新规范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例如:新规范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例如:(1)在在“八八五五”国国家家科科技技攻攻关关成成果果的的基基础础上上,,提提出出了了新新的的道道路路沥沥青青标标准准和和沥沥青青路路面面的的气气候候分分区区;;提提出出了了按按照照当当地地气气候候条条件件及及交交通通情情况况(公公路路等等级级)选择沥青标号的方法选择沥青标号的方法。
2)强强调调了了几几个个与与早早期期病病害害有有关关的的措措施施,,如如防防治治层间污染、保证合理施工工期等层间污染、保证合理施工工期等3)在在材材料料部部分分全全面面修修订订了了道道路路石石油油沥沥青青、、乳乳化化沥青技术要求,局部修订了集料技术要求沥青技术要求,局部修订了集料技术要求4)针针对对改改性性沥沥青青和和SMA方方面面的的一一些些特特殊殊要要求求进进行了补充完善行了补充完善6行内借鉴(5)明明确确了了三三层层矿矿料料级级配配范范围围的的意意义义,,提提出出了了规规范范矿矿料料级配范围和调整矿料级配范围的原则级配范围和调整矿料级配范围的原则6)完完善善了了沥沥青青混混合合料料配配合合比比设设计计方方法法,,调调整整了了马马歇歇尔尔试试验验配配合合比比没没计计方方法法及及设设计计指指标标、、标标准准,,修修订订了了确确定定最最佳佳沥沥青青用用量量的的方方法法,,统统一一了了空空隙隙率率等等体体积积指指标标的的计计算方法7)修修订订并并补补充充了了沥沥青青混混合合料料配配合合比比设设计计检检验验方方法法和和技技术要求,增加了渗水性检验指标术要求,增加了渗水性检验指标8)调调整整了了不不同同粒粒径径混混合合料料的的适适宜宜压压实实层层厚厚度度,,不不同同层层位位的的沥沥青青混混合合料料种种类类、、规规格格;;明明确确施施工工期期间间需需要要对对设设计结构、使用材料进行审查和监督,予以确认。
计结构、使用材料进行审查和监督,予以确认7行内借鉴(9)在在施施工工工工艺艺部部分分,,主主要要修修订订了了对对拌拌和和厂厂的的要要求求,,提提出出了了过过程程控控制制、、总总量量检检验验的的方方法法,,增增加加了了提提高高路路面面平平整整度度的的措措施施,,强强调调了了摊摊铺铺宽宽度度限限制制和和加加强强轮轮胎胎压压路路机机压压实实等等内内容容,,同同时时强强调调了了在在冬冬季季施施工工及及雨雨季季施施工工需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10)修修改改了了透透层层、、粘粘层层、、封封层层的的内内容容,,将将封封层层部部分分移移入入表表面面处处治治一一章章中中,,并并增增补补了了有有关关稀稀浆浆封封层层、、微微表表处处等新型结构的内容等新型结构的内容11)提出了对钢桥面铺装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对钢桥面铺装的基本要求12)修修订订了了施施工工质质量量检检验验指指标标、、频频度度、、方方法法,,增增补补了了密密水水性性(渗渗水水系系数数)要要求求,,强强调调压压实实度度检检验验主主要要是是工工艺艺控制8行内借鉴1 总 则¨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9行内借鉴2 术语、符号、代号¨中英文对照10行内借鉴3 基层¨基层型式多种多样–柔性–半刚性–刚性–混合式¨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11行内借鉴4 材料4.1 一般规定¨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12行内借鉴4.2 道路石油沥青¨沥青分A、B、C级¨经建设单位同意,沥青的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发生变化的技术指标–软化点–蜡含量–闪点–溶解度–质量变化–残留延度13行内借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等级道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企业标准石油沥青企业标准 14行内借鉴15行内借鉴¨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
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毡布4.3 乳化沥青¨增加非离子¨蒸发残留物15℃延度16行内借鉴4.4 液体石油沥青¨基质沥青针入度宜大于1004.5 煤沥青¨有剧毒,不推荐用17行内借鉴4.6 改性沥青¨可单独或复合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及其他改性材料制作¨其中PI值可作为选择性指标¨当使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及复合改性沥青时,可通过试验研究制订相应的技术要求¨发生变化的技术指标–针入度–PI–质量变化18行内借鉴关于改性沥青性能的评价指标,针对三类改性关于改性沥青性能的评价指标,针对三类改性沥青的不同特点,选择代表性的试验指标作为沥青的不同特点,选择代表性的试验指标作为重点评价指标重点评价指标¨SBSSBS改改性性沥沥青青的的高高温温、、低低温温性性能能都都好好,,且且有有良良好好的的弹弹性性恢恢复复性性能能,,所所以以采采用用软软化化点点、、5℃5℃低低温温延延度度、、回回弹弹率率作作为为主主要要指指标标离离析析是是一一个个量量化化的控制指标的控制指标¨SBRSBR改改性性沥沥青青的的低低温温性性能能较较好好,,所所以以以以5℃5℃低低温温延延度度作作为为主主要要指指标标另另外外粘粘韧韧性性试试验验对对评评价价SBRSBR改性沥青特别有价值。
改性沥青特别有价值¨EVAEVA及及PEPE改改性性沥沥青青的的特特点点是是高高温温性性能能改改善善明明显显,,以以软软化化点点作作为为主主要要指指标标离离析析是是一一个个量量化化的的控控制制指指标标由由于于PEPE不不溶溶于于三三氯氯乙乙烯烯,,对对溶溶解解度度不不要求19行内借鉴4.7 改性乳化沥青20行内借鉴4.8 粗集料¨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合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21行内借鉴关于粗集料的磨光值等抗滑性能的要求关于粗集料的磨光值等抗滑性能的要求是按照是按照“高速公路抗滑性能指标的研究高速公路抗滑性能指标的研究”的课题成果提出的由于冲击值与磨的课题成果提出的由于冲击值与磨光值有较好的相关性,通常可以不要求光值有较好的相关性,通常可以不要求22行内借鉴粗集料棱角性0% 破碎面破碎面 100% 有有 2个或更多破碎面个或更多破碎面 23行内借鉴坚固性24行内借鉴洛杉矶磨耗试验25行内借鉴4.9 细集料¨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增加的指标–亚甲蓝值–棱角性¨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26行内借鉴细集料棱角性天然砂天然砂: 一般一般 < 45机制砂机制砂: 一般一般 > 4227行内借鉴粘土含量(砂当量试验)28行内借鉴4.10 填料¨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矿粉质量要求增加塑性指数¨粉煤灰作为填料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29行内借鉴4.11 纤维稳定剂¨吸油率指标有变化¨筛分析指标已删除30行内借鉴5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关于公称最大粒径和最大粒径¨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密级配2.5~3倍,嵌挤型2~2.5倍5.1 一般规定31行内借鉴最大公称尺寸:筛余大于10%的筛孔的上一级筛孔尺寸最大尺寸:大于公称最大尺寸的筛孔尺寸25mm 100.019mm 97.613.2mm 89.59.5mm 77.74.75mm 44.32.36mm 31.91.18mm 22.20.6mm 14.50.3mm 7.90.15mm 4.10.075mm 3.532行内借鉴¨粘温曲线确定拌和与压实温度,施工温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10~20℃¨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粉用量的不同,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
5.2 施工准备33行内借鉴.1 .1.2 .2.3 .3.5 .51 110105 5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160160170170180180190190 200200Temperature, CTemperature, CViscosity, Pa sViscosity, Pa s压实范围压实范围拌和范围拌和范围普通沥青粘温曲线34行内借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密级配命名和粗、细级配区分:关键筛孔¨本规范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3-1~5.3.3-4的规定¨当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时,应按本规范规定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并报告不同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5.3 配合比设计35行内借鉴36行内借鉴¨综合考虑公路等级、气候分区、交通量水平和所处层位的影响¨由设计空隙率和公称最大粒径确定矿料间隙率VMA技术要求,进行验证¨由公路等级、气候分区和交通量水平确定沥青饱和度VFA技术要求5.3 配合比设计密级配沥青混凝土37行内借鉴38行内借鉴¨对集料坚硬不易击碎,通行重载交通的路段,可将击实次数增加为双面75次¨关于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关键性筛孔:规范前后矛盾5.3 配合比设计沥青稳定碎石SMA混合料OGFC混合料39行内借鉴¨车辙试验–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检验试块密度–对公称最大粒径大于等于26.5mm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可适当增加试件的厚度,但不宜作为评定合格与否的依据。
5.3 配合比设计使用性能检验40行内借鉴¨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同时满足–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取抗剥落措施,调整最佳沥青用量后再次试验(不宜)¨低温小梁弯曲试验–破坏应变要求偏高¨渗水系数¨钢渣膨胀量¨针对改性目的进行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5.3 配合比设计使用性能检验41行内借鉴42行内借鉴¨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5.3 配合比设计43行内借鉴¨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5.3 配合比设计44行内借鉴¨拌和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
¨间歇式拌和机应符合下列要求:–总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机除尘设备完好,能达到环保要求–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6个具有添加纤维、消石灰等外掺剂的设备5.4 混合料的拌制45行内借鉴¨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用的间歇式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进行总量检验¨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5.4 混合料的拌制46行内借鉴¨车箱板上涂隔离剂或防粘剂5.5 混合料的运输5.6 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机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笔误?)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47行内借鉴5.6 混合料的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执行,不得低于表5.6.6的要求。
¨螺旋布料器料位高度不少于2/3,以减少摊铺过程中离析48行内借鉴49行内借鉴5.7 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压实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但当采用大功率压路机且经试验证明能达到压实度时允许增大到150mm5.8 接缝5.9 开放交通及其他50行内借鉴6 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7 沥青贯入式路面8 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51行内借鉴9 透层、粘层9.1 透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不宜省略¨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52行内借鉴9.2 粘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喷洒粘层油:–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53行内借鉴10 其他沥青铺装工程10.1 一般规定10.2 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10.3 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54行内借鉴¨喷洒沥青或改性沥青类桥面防水粘结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整个铺筑过程直至铺设石屑保护层前严禁包括行人在内的一切交通–不洒粘层油,直接分2~3层喷洒或人工涂刷热沥青、热融或溶剂稀释的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的防水粘结层,必须均匀一致,且达到要求的厚度–喷洒防水层粘结后应立即撒布一层洁净的尺寸为3~5mm的石屑作保护层,并用6~8t轻型压路机以较慢的速度碾压。
10.4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层55行内借鉴¨选择适宜的沥青混合料类型10.5 钢桥面铺装10.6 公路隧道沥青路面10.7 路缘石与拦水带56行内借鉴¨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交工验收的依据¨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11.1 一般规定57行内借鉴¨11.3.1 当同一施工单位在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方法与其他工程完全相同时,也可利用其他工程的结果,不再铺筑新的试验路段11.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11.3 铺筑试验路段11.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几张表¨每一层次规定得更细¨增加渗水系数要求58行内借鉴11.5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1.4.7 -3 为减少钻孔数量,有关施工、监理、监督各方宜合作进行钻孔检测,以避免重复钻孔11.6 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59行内借鉴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注重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查注重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查1.1.碾碾压压过过程程中中宜宜采采用用核核子子密密度度仪仪等等无无破破损损检检测测设设备备进进行行压压实实度度的的动动态态过过程程控控制制,,测测点点应应随随机机选选择择,,一一组组不不少少于于1313点点,,取取平平均均值值,,并并与与标标定定值值或或试试验验段段测测定定值值比比较较评评定定。
测测定定温温度度应应与与试试验验段段测测定定时时一一致致,,检检测测的的准准确确性性需需经钻孔试件标定经钻孔试件标定60行内借鉴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2. 2. 压压实实度度计计算算及及标标准准密密度度的的确确定定方方法法应应遵遵照照本本规规范范附附录录E E的的规规定定,,选选用用其其中中的的1 1个个或或2 2个个标标准准评评定定,,并并以以合合格格率率低低的的作作为为评评定定结结果果钻钻孔孔取取样样后后应应及及时时将将孔孔中中灰灰浆浆冲冲洗洗干干净净,,吸吸净净余余水水,,待待干干燥燥后后以以相相同同的的沥沥青青混混合合料料分分层层填填充充夯夯实实钻钻孔孔试试件件逐逐个个测测定密度计算压实度定密度计算压实度61行内借鉴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3.3.压压实实度度检检测测一一组组数数据据的的最最少少测测点点数数为为3 3个个,,当当一一组组检检测测的的合合格格率率小小于于6060%%,,或或平平均均值值小小于要求的压实度时,可增加一倍检测点数于要求的压实度时,可增加一倍检测点数 如如6 6个个测测点点的的合合格格率率小小于于6060%%,,或或平平均均值值仍仍然然达达不不到到压压实实度度要要求求时时,,允允许许再再增增加加一一倍倍检检测测点点数数,,要要求求其其合合格格率率大大于于6060%%,,且且达达到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必必要要时时应应核核查查标标准准密密度度的的准准确确性性,,以以确确定定是是否否需需要要返返工工以以及及返返工工的的范范围围当当所所有有钻钻孔孔试试件件检检测测的的压压实实度度持持续续稳稳定定并并符符合合要要求求时时,,钻孔频度可适当减少至不少于每公里一个孔钻孔频度可适当减少至不少于每公里一个孔62行内借鉴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1.以马歇尔试件密度作为标准密度以马歇尔试件密度作为标准密度 沥沥青青拌拌和和厂厂应应按按要要求求每每天天取取样样1 1~~2 2次次进进行行马马歇歇尔尔试试验验,,以以全全部部试试件件的的马马歇歇尔尔密密度度的的平平均均值值作作为为该该批批混混合合料料摊摊铺铺路路段段压压实实度度计计算算的的标标准准密密度度使使用用其其试试件件成成型型温温度度与路面复压温度一致;与路面复压温度一致;63行内借鉴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2.以最大理论密度作为标准密度以最大理论密度作为标准密度 对对普普通通沥沥青青混混合合料料,,沥沥青青拌拌和和厂厂在在取取样样进进行行马马歇歇尔尔试试验验的的同同时时以以真真空空法法实实测测最最大大理理论论密密度度,,平平行行试试验验的的试试样样数数不不少少于于2 2个个,,以以平平均均值值作作为为该该批混合料摊铺路段压实度计算的标准密度;批混合料摊铺路段压实度计算的标准密度; 对对改改性性沥沥青青混混合合料料、、SMASMA混混合合料料以以每每天天总总量量检检验验的的平平均均结结果果及及油油石石比比平平均均值值计计算算的的最最大大理理论论密密度度为为准准,,也也可可采采用用抽抽提提筛筛分分的的配配合合比比及及油油石石比比计算最大理论密度。
计算最大理论密度64行内借鉴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3.以试验路密度作为标准密度以试验路密度作为标准密度 此此时时,,试试验验段段的的铺铺筑筑应应由由业业主主、、监监理理等等协协同同进进行行,,在在各各个个压压实实工工艺艺参参数数( (温温度度、、吨吨位位、、台台数数、、速速度度、、遍遍数数等等) )充充分分合合理理的的情情况况下下,,反反复复碾碾压压至至无无轮轮迹迹,,用用核核子子密密度度仪仪定定点点检检查查密密度度不不再再变变化化为为止止然然后后取取不不少少于于1515个个的的钻钻孔孔试试件件的的平平均均密密度度为为计计算算压压实实度的标准密度;度的标准密度;65行内借鉴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4.4.可可根根据据需需要要选选用用马马歇歇尔尔标标准准密密度度、、最最大大理理论论密密度度、、试试验验路路密密度度中中的的1 1~~2 2种种作作为为钻钻孔法检验评定的标准密度;孔法检验评定的标准密度;5.5.碾碾压压过过程程中中采采用用核核子子密密度度仪仪等等无无破破损损检检测测设设备备进进行行压压实实度度的的过过程程控控制制时时,,此此时时宜宜以以试试验验路路密密度度作作为为标标准准密密度度,,核核子子密密度度仪仪的的测测点点数数不不宜宜少少于于3939个个,,取取平平均均值值,,核核子子密度仪需经标定认可。
密度仪需经标定认可66行内借鉴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认清气候分区图67行内借鉴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B.1 一般规定68行内借鉴合格合格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类型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范围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材料选择、取样材料选择、取样材料试验材料试验其他材料,外掺剂等其他材料,外掺剂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或改性沥青结合料沥青或改性沥青结合料确定试验温度确定试验温度在在工工程程设设计计级级配配范范围围内内设设计计供供优优选选用用的的1~3组组不不同的矿料级配同的矿料级配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5组沥青用量,拌和混合料,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组沥青用量,拌和混合料,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确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确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普普通通沥沥青青用用真真空法空法改改性性沥沥青青 用用计计算法算法或或计算计算VV、、VMA、、VFA等体积指标等体积指标进行马歇尔试验,与马歇尔设计标准比较进行马歇尔试验,与马歇尔设计标准比较不合格不合格合格合格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技术经济分析确定1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按规定进行各种配合比设计检验,确认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按规定进行各种配合比设计检验,确认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不合格不合格完成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标准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等完成配合比设计,提交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标准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等69行内借鉴B.2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B.2.1 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本规范5.3.2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确定,必要时允许超出规范级配范围。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直接以本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作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使用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得随意变更70行内借鉴¨B.2.2 调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遵循下列原则:–首先按本规范表5.3.2-1确定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的混合料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设计空隙率71行内借鉴–确定各层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时应考虑不同层位的功能需要,经组合设计的沥青路面应能满足耐久、稳定、密水、抗滑等要求–根据公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比规范级配范围窄,其中4.75mm和2.36mm通过率的上下限差值宜小于1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性能,使沥青混合料容易摊铺和压实,避免造成严重的离析。
72行内借鉴¨仪器设备检定和检查–进行配合比设计前应对马歇尔击实仪的锤重、落高,烘箱温度,电子秤等进行检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确定拌和、压实温度–普通沥青,粘温曲线–改性沥青,咨询供应商¨当单一规格的集料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格的材料按级配组成的集料混合料指标能符合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配合比设计准备工作B.3 材料选择与准备73行内借鉴¨0.45次方图¨最大密度线 B.4 矿料配合比设计74行内借鉴 运用最大理论密度线75行内借鉴初选级配¨充分运用最大理论密度线,配制粗、中、细三组级配¨级配曲线顺滑,成“S”形¨在0.3~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三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VMA,初选一组符合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76行内借鉴确定设计级配的依据¨重点考察VMA指标¨考虑级配均匀、嵌挤、用料比例、施工和易性77行内借鉴VMA在选择级配和确定沥青用量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发现若VMA-油石比成凹形抛物线关系,当VMA处于谷底附近(偏左更好)时,混合料对沥青用量敏感性较小,有利于施工现场控制和质量保证VMA78行内借鉴VMA%油石比油石比VMAVMA-油石比关系曲线图79行内借鉴B.5 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参见第5章¨计算γsb、γsa、γse、 γf ¨计算体积性质VV、VMA、VFA¨测定马歇尔稳定度、流值80行内借鉴VmbVsbVbaVbVseVmmVaVMA空气沥青被吸收沥青集料81行内借鉴B.6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或油石比)¨B.6.1 以油石比或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连成圆滑的曲线。
确定均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必须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并尽可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并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如果没有涵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试验必须扩大沥青用量范围重新进行82行内借鉴83行内借鉴¨B.6.2 根据试验曲线的走势,按下列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AC1–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油石比a1、稳定度最大值的油石比a2和目标空隙率(或中值)的油石比a3,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4取四者平均值作为最佳油石比初始值OAC1 –如果在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未能涵盖沥青饱和度的要求范围,取前三者平均值OAC1=(a1+a2+a3)/384行内借鉴–对所选择试验的沥青用量范围,密度或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最大值经常在曲线的两端),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3作为OAC1,但其必须介于 OACmin~OACmax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85行内借鉴¨B.6.3 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不含VMA)的沥青用量范围~的中值作为OAC2 OAC2=( OACmin + OACmax)/2¨B.6.4 通常情况下取OAC1及OAC2的中值作为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OAC。
OAC=( OAC1 + OAC2)/2¨B.6.5 按计算的最佳油石比OAC,从马歇尔试验结果曲线图中得出所对应的空隙率和VMA值,检验是否满足最小VMA值的要求当空隙率不是整数时,最小VMA按内插法确定,并将其画入图中¨B.6.6 检查图中相应于此OAC的各项指标是否均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86行内借鉴¨B.6.7 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调整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调查当地各项条件相接近的工程的沥青用量及使用效果,论证适宜的最佳沥青用量检查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是否相近,如相差甚远,应查明原因,必要时重新调整级配,进行配合比设计87行内借鉴–对炎热地区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重载交通路段,山区公路的长大坡度路段,预计有可能产生较大车辙时,宜在空隙率符合要求的范围内将计算的最佳沥青用量减小0.1~0.5%作为设计沥青用量此时除空隙率外的其他指标可能会超出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配合比设计报告或设计文件必须予以说明但配合比设计报告必须要求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组合等方式加强碾压,以使施工后路面的空隙率达到未调整前的原最佳沥青用量时的水平,且渗水系数符合要求。
如果试验段试拌试铺达不到此要求时,宜调整所减小的沥青用量的幅度88行内借鉴–对寒区公路、旅游公路、交通量很少的公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的基础上增加0.1~0.3%,以适当减小设计空隙率,但不得降低压实度要求¨B.6.8 计算沥青结合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及有效沥青含量¨B.6.9 检验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厚度89行内借鉴B.7 配合比设计检验¨B.7.2 配合比设计检验按计算确定的设计最佳沥青用量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如将计算的设计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或者改变试验条件时,各项技术要求均应适当调整,不宜照搬90行内借鉴¨B.8.1 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以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曲线应按规定的方法绘制¨B.8.2 当按B.6.7调整沥青用量作为最佳沥青用量,宜报告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的各项试验结果,并提出对施工压实工艺的技术要求B.8 配合比设计报告91行内借鉴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92行内借鉴nSMA(Stone Mastic Asphalt)即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它是按照内摩擦角最大的原则,以间断级配的粗集料形成相互嵌挤的矿料骨架;然后按照空隙率较小的原则,以沥青玛蹄脂填充骨架的空隙,形成一种骨架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
93行内借鉴SMA的特点¨嵌挤的骨架——高温稳定性好,抗车辙能力强¨粗集料用量多——路表粗糙抗滑、行车安全¨空隙率较小——抗水害、耐老化¨沥青用量多——抗裂性好“三多一少”: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94行内借鉴95行内借鉴96行内借鉴¨马歇尔击实次数 正反各50次¨空隙率 3~4%¨矿料间隙率 >=17%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 <=VCADRC¨沥青饱和度VFA 75~85%¨稳定度 >=6.0(5.5)KN¨流值 20~50¨析漏 <=0.1(0.2)%¨飞散 <=15(20)%设计标准97行内借鉴¨C.1.1 除本方法另有规定外,应遵照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规定执行。
¨C.1.2 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和流值并不作为配合比设计接受或者否决的唯一指标C.1 一般规定98行内借鉴¨C.2.2 除已有成功经验证明使用非改性的普通沥青能符合使用要求者外,SMA宜采用改性石油沥青,且采用比当地常用沥青更硬标号的沥青C.2 材料选择99行内借鉴¨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9.5mm的SMA混合料,以2.36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的SMA混合料以4.75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试级配, 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C.3.1 设计初试级配C.3 设计矿料级配的确定100行内借鉴C.3.2 计算各种密度C.3.3 计算粗集料骨架混合料的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γCA C.3.4 计算VCADRC 101行内借鉴干捣VCA¨将级配中大于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粗集料部分装入容量筒中捣实,测定松散的粗集料间隙率VCADRC102行内借鉴初试沥青用量¨根据合成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选择初试沥青用量¨合成集料毛体积密度 最小油石比 2.9 5.9 2.8 6.1 2.7 6.3 2.6 6.5103行内借鉴确定SMA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纤维部分不得忽略¨计算法或实测法104行内借鉴确定最佳级配¨VCAmix<=VCADRC¨VMA>=17%¨多个级配符合时,选择粗集料骨架分界集料通过率较大且VMA较大的一个为设计级配105行内借鉴C.4 选定设计沥青用量¨对于选择的设计级配,以初试沥青用量、初试沥青用量+0.2~0.4%、初试沥青用量-0.2~0.4%制作试件¨测试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VFA、VCAmix、VMA等技术指标¨按设计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检查对应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要求106行内借鉴C.5 配合比设计检验¨谢伦堡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动稳定度试验¨水稳定性试验–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C.6 配合比设计报告107行内借鉴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08行内借鉴最大理论密度的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应尽量采用实测法,测试前老化2小时。
109行内借鉴分散沥青混合料颗粒尺寸小于6.4mm110行内借鉴真空最大理论密度仪111行内借鉴恒温过程将沥青混合料在击实温度下放入烘箱恒温30~45分钟,以保证沥青被吸附过程和击实温度均匀性112行内借鉴集料视密度集料毛体积密度沥青浸入的空隙沥青浸入的空隙表面孔隙表面孔隙113行内借鉴有效密度吸收的沥青吸收的沥青沥青不能浸入的孔隙沥青不能浸入的孔隙表面孔隙表面孔隙114行内借鉴集料的有效密度–在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有效密度测定较难–“因为矿质集料表面是多空隙的,并能不同程度地吸收水分和沥青,而且水分与沥青的吸收比例随每一种集料而异” –由于沥青的渗透性比水差,所以混合料中矿料的有效密度应介于表观密度与毛体积密度之间115行内借鉴试件密度的确定¨水中重法¨表干法¨蜡封法¨体积法116行内借鉴试件密度的确定在使用表干法时,试验者必须注意:该方法关键是在用拧干的湿毛巾擦拭试件表面时要制造一种真正的饱和面干状态,表面既不能有多余的水膜,又不能把吸入孔隙中的水分擦走,得到真正的毛体积 117行内借鉴表干法测试件毛体积密度118行内借鉴试件密度的分析同一油石比试件密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不应超过0.02g/cm3,否则应剔除离平均值最远的密度,重新计算平均密度。
119行内借鉴水敏感性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试件应在水温达到60℃后再放入水浴先完成半小时稳定度试验,再完成48小时残留稳定度选择两组试件,其空隙率基本相等 120行内借鉴配合比设计过程主要注意点¨松散沥青混合料恒温老化过程¨分料均匀性¨ 脱模时间¨理论密度的确定¨试件密度的测定121行内借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总结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总结Ø选择原材料 选择沥青胶结料 选择集料 选择外掺剂Ø选择级配 建立初始级配 压实试件 分析初始级配并确定设计级配Ø选择最佳沥青胶结料含量Ø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验证122行内借鉴配合比设计的实例123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表表1 集料密度测试结果集料密度测试结果 材 料1#2#3#4#矿粉视密度,g/cm32.9292.9262.9072.8252.709毛体积密度,g/cm32.8682.858///平均密度,g/cm32.8992.8922.9072.8252.709124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表表2 各种矿料筛分结果各种矿料筛分结果 筛孔 集料通过筛孔(方孔筛,mm)百分率(%)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1#10010064.00.50.10.10.10.10.10.10.12#10010010079.20.60.60.60.6 0.60.60.63#10010010010091.59.01.30.80.60.60.64#10010010010010096.268.951.434.029.019.8矿粉10010010010010010010010099.698.885.3125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表表3 SMA-13型混合料级配范围型混合料级配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上限10010010075.032.027.024.020.016.014.012.0下限10010090.050.022.016.014.012.010.09.08.0126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表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级配类型(用料比)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级配A(26:49:5:10:10)10010090.663.924.920.117.015.013.412.810.5级配B(26:47:7:10:10)10010090.664.426.720.317.015.213.412.810.5级配C(27:44.5:4.5 :14.5:9.5)10010090.363.928.423.919.517.014.413.611.0127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表表5 VCADRC测试结果测试结果级配类型松容重(g/cm3)4.75mm通过率(%)粗集料毛体积密度(g/cm3)VCADRC(%)级配A1.65824.92.86142.05级配B1.64926.72.86242.37级配C1.64528.42.86242.53128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表表6 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级配类型油石比(%)理论密度(g/cm3)毛体积密度(g/cm3)空隙率(%)VMA(%)VFA(%)VCAmix(%)级配A6.02.5962.4176.9020.1865.8340.31级配B6.02.6062.4396.4119.8167.6541.24级配C6.02.5932.4734.6318.2274.6041.80由表5和表6得出三种级配均满足要求,取4.75通过量最大的级配(级配C)为设计级配。
129行内借鉴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2-0.82-0.52-0.220.080.380.680.98实配曲线规范级配上限规范级配下限规范级配中值 0.075 0.15 0.30 0.60 1.18 2.36 4.75 9.5 16 图图1 SMA13级配曲线级配曲线 130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表表7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级配类型油石比(%)稳定度(KN)流值(0.1mm)空隙率(%)VMA(%)VCAmix(%)VFA(%)毛体积密度(g/cm3)理论密度(g/cm3)SMA-135.86.4434.45.1618.2741.8871.772.4642.5986.26.8636.84.2618.2841.8676.632.4752.5856.66.6740.33.6518.5541.9880.312.4792.573要求>6.0/4>17
132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谢伦堡析漏试验(烧杯法) 级配类型油石比(%)析漏1(%)析漏2(%)平均(%)要求(%)SMA-136.30.0340.0140.024≤ 0.1试验条件:试验温度185℃,保温1小时后进行析漏测试 133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肯特堡飞散试验 级配类型油石比(%)飞散率1(%)飞散率2(%)飞散率3(%)飞散率4(%)平均(%)要求(%)SMA-136.31.131.300.700.760.97≤ 20试验条件:将SMA的马歇尔试件在20℃下浸泡20小时,然后采用洛杉矶磨耗试验机旋转300次进行飞散测试 134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沥青混合料抗水害试验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混合料类型马歇尔稳定度(KN)浸水马歇尔稳定度(KN)残留稳定度So(%)要求(%)SMA-137.687.80101.6≥80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冻融劈裂试验结果混合料类型未冻融劈裂强度(MPa)冻融后劈裂强度(MPa)劈裂强度比(%)要求(%)SMA-130.40940.353686.37≥75AASHTO T283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混合料类型无条件劈裂强度(Mpa)条件劈裂强度(MPa)TSR(%)要求(%)SMA-130.34240.283682.83≥70135行内借鉴动稳定度试验 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类型油石比(%)动稳定度(次/mm)123平均要求SMA-136.32889305632443063≥3000试验条件:在60℃、、,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检验高温稳定性。
136行内借鉴改性沥青SMA13小梁弯曲试验 混合料类型最大荷载(N)跨中挠度(mm)抗弯拉强度(MPa)劲度模量((MPa)破坏应变(με)要求(με)SMA-1311960.579.7735293002≥2000试验条件:试验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 137行内借鉴问题- ??????王捷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13382062136Email:jie.min@138行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