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中原工学院智能车竞赛”赛题“自动循迹智能电动小汽车”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识别赛道路面上“标识”的自动循迹智能电动小汽车采用统一的玩具汽车改装,不能用人工遥控(包括有线和无线遥控) 1. 赛道路面用专用白色基板制作,赛道宽度约 50cm赛道最小曲率半径不小于 50cm赛道表面为白色,两边有 2cm 宽的黑线中心有 20mm±5 的黑线,中心黑色线下铺设有直径 0.1-0.8mm 导线(漆包线) ,其中通有频率为20KHz±1K、 100±20mA mA 的交变电流2. 赛道中心黑线作为光电识别“标识”线,黑线下通有电流的导线作为电磁识别的“标识”线3. 赛道上有四条黑色标识线,长度 40cm,宽度 20mm±5分别为:起始标识线、限速起始标识线、限速结束标识线、结束标识线标识线下安装有永久磁铁,每一边各三只,磁铁参数:直径 10mm,高度 2mm,表面磁场强度3000-5000 高斯用于光电检测或磁场检测5. 赛道的限速区长度 200cm,要求赛车通过时间不得小于 30 秒赛道示意图见图一,标识线下安装永久磁铁示意图见图二图 1 赛道示意图图 2 标识线下安装永久磁铁示意图二、要求1.基本要求(1)车辆从起跑区出发(出发前,车体不得接近起始线) ,合上汽车电源开关车辆到达起始线时“给出提示” ,停留 10 秒;时间到“给出提示”后沿赛道前进;到达结束线时“给出提示” ,停留 10 秒;时间到“给出提示”后前进50cm 后到达停车区停车。
跑完整个赛道的时间应力求最短(从开始计时) 2)到达起始线和结束线时,停车位置离起始线和结束线的偏差应最小(以车辆中心点与起始线和结束线中心线之间距离作为偏差的测量值) 3)在限速区,要求车辆以低速通过,通过时间不得少于 30 秒,但不允许在限速区内停车4)车辆在赛道上行进时,不允许车轮超出两边 2cm 宽的黑线2.发挥部分(1)自动记录、显示车辆从检测到“起始线”至“达停车区停车”的时间2)自动记录、显示行驶距离(记录显示装置要求安装在车上) 3)其它特色与创新三、评分标准: 组号:( ) 项目指标满分 评分细则 得分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合理,电路图及分析说明正确,行文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21 ~ 30 分)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较合理,电路图及分析说明错误较少,行文较条理清晰,逻辑较合理 (11 ~ 20 分)设计报告 30报告抄袭,行文无条理清晰,逻辑混乱。
( 0 ~ 10 分)制作全部完成,焊接、连接可靠,各模块安装合理,外观整洁 (41 ~ 50 分)基本制作完成,焊接较好,各模块安装较合理,外形较美观 (25 ~ 40 分)实际制作 50制作部分没完成,焊接一般,各模块连接和安装质量一般 ( 0 ~ 25 分)各小项得分细则 纪录 得分细则距起始线距离 H1 (cm)停车提示 无提示 扣 2 分停车 10 秒 每误差±1 秒 扣 2 分起跑区停车结束提示 无提示 扣 2 分限速区行驶时间(不少于 25 秒) 每少于 1 秒 扣 2 分 限速 有无停车现象,停车次数 每停一次 扣 10 分距结束线距离 H2 (cm)停车提示 无提示 扣 2 分停车 10 秒 每误差±1 秒 扣 2 分停车结束提示 无提示 扣 2 分停车区前进 50cm 到达停车区误差(cm) 每误差±1cm 扣 2 分全程压边线次数 每压线一次 扣 2 分两次停车误差△=H1-H2 每误差±1cm 扣 2 分基本功能部分 50全程用时(秒)行走姿态(两侧轮子不压中心线为优秀) 优秀 加 10 分全程用时最短(限速无违规)依次递减加分待定 第一名 加 10 分能记录、显示车辆行驶时间 加 3 分自动记录、显示行驶距离 加 3 分使用器件合理,使用数量较少 加 3 分使用单电源供电 加 3 分采用电磁检测方式 加 3 分发挥加分部分40其他合理的创新设计 加 5 分合计总分:注:发挥加分部分仅在基本功能完成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