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2014 届)题浅析孔雀舞的传承与发展院C系、部〉:音乐学院专业:舞蹈编导姓名:张琦学g •06100612指导教师:田霄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务处制f摘要】孔雀舞是中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其最具文化认同感,对维系民族团结、稳定具有深远影响,因此研究孔雀舞的发源、传承 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研究法、类比法对孔雀舞的变 化与发展创新进行纵向剖析研究、深入了解,从而学习与掌握孔雀舞的文化内涵、 发展历程以便更好的积累、发扬、创新孔雀舞,弘扬民族文化关键i司】孔雀舞;起源;传承;发展[Abstract ] Peacock Dance Chinese Folk Dance Dai in the mostprestigious traditional dance, most of its cultural identity, to maintainnational unity, stability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therefore the study of Peacock Dance origi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has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In this paper,using historical and logical method, analogy method to peacock dance change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longitudinal analysis, understanding, and thu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peacock dance cultur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etter accumulation, carry forward, innovation of peacock dance, carryforward national culture.【Key words] Peacock Dance; Origin; Inheritance; Development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11•断仑 32、 孔雀舞的起源 32.1俸族人心中的孔雀 32.2孔雀舞的起源 33、 孔雀舞的传承 43.1创始人毛相 43. 2继承人刀美兰 44、 孔雀舞的发展 54. 1孔雀舞的巅峰 54. 2孔雀舞的发展 6卽吾 7雜 8#考文南犬 91、绪论任何一种艺术都是人本的体现,艺术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
舞蹈艺术是伴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进程和发展中不可缺 少、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傣族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因而傣族舞蹈所 呈现出的文化内涵是深远而厚重的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最具代 表性,也是变化发展最大的舞蹈之一因此,当笔者观赏及学习曼妙美丽的孔雀 舞时,一个值得钻研和追寻的问题便浮现脑海,即孔雀舞的起源、传承和发展究 竟是怎样的呢?在美丽的傣乡,孔雀舞是傣族先民阁腾意义的渡桥,也是神人叙语的纽带, 在孔雀舞飘逸动态舞姿的竹后,蕴含着傣家丰富的生命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 孔雀舞由最早期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表演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高价值的 一门艺术,它映衬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社会模仿大自然紧密相关的心路历程,更 标志着以傣族先民为代表的人类社会对精神的欲求超过了本能的需求而使人们 的“精神世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2、孔雀舞的起源2.1、俸族人心中的孔雀孔雀(英文:peacock)又名为越鸟,东南亚和东印度群邱产的一种非常大 型的陆栖雉类,雄鸟颈部羽毛呈绿色,头上有羽冠,多带有金属光泽,尾羽延长 成巨大尾屏,上具五色金翠钱纹,开屏时如彩扇,尤为艳丽。
雌鸟无尾屏,羽色 亦较差有绿孔雀、蓝孔雀、黑孔雀和白孔雀四种产于热带,在中国仅见于云 南可供观赏,羽毛亦为装饰品在傣族人民的心中,孔雀便是他们的“圣鸟”许多人都在家饲养孔雀,他 们把孔雀视为善良、美丽、智慧、吉祥的象征2.2、孔雀舞的起源孔雀舞,傣语叫做“戛洛勇”,是孔雀跳的意思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 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 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 舞最具代表性它是傣家人最为喜闻乐见的跳舞,在早期是盛大节闩吋广场祭祀 的道具舞,它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标志着艺术发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和崇拜孔雀舞构建了一个芸芸众生普通灵魂能够进入的精祌空间而成为图腾崇拜 的舞蹈,也构建了傣族民众族群识别的标志和强化生命记忆的镜像:热烈的鼓乐 声中、由民间艺人带领下万众参与、群情振奋,这一切都激发起千万民众将他们 身上所潜在的激情和能量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以狂欢求得群体认同的目的正 是民间舞蹈文化的超凡魅力,才形成民间舞得以传承的重要依托正如珍妮•科 思所说:“所谓舞蹈风格,指的是有一部带有作者阶层、宗教或学派特质的舞蹈作品表现出来的特性。
[1]孔雀舞的发源有很多种说法,但主要是与神话传说、宗教和生态环境这三个 因素相关在这些传说中,大多数人认同孔雀舞与佛教有着必然联系,这和傣族 的宗教信仰是分不开的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小乘佛教传入我国傣族地区,对傣 族的思维文化以及包括舞蹈在闪的艺术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在很古老的时候,孔雀的羽毛并非像现在这样五光十色,也没有那美 丽的“圆眼”羽翎只因它驯良、温顺而被人喜爱一次,在当地举行小乘教“摆 帕拉”宗教节H庆典时,听说佛祖为此下凡此地为能得到佛光的普照,虔诚的 信徒们纷纷赶到寺院,把佛祖围得水泄不通冇一只栖息在遥远天柱山上的雄孔 雀得知佛祖丁凡的音信后,急忙赶往寺庙可惜己经过迟无法靠近佛祖,而在人群 外急得团团打转孔雀的虔诚之心被佛祖察觉后,便向孔雀投去一束佛光不巧 这束神力无比的佛光,只落在了来回奔跑孔雀的尾部,使雄孔雀尾部的根根羽翎 霎时缀上了镶有金圈的“圆眼”纹图案,成为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样子在佛祖离 去吋,特意叮嘱孔雀:在明年的“摆帕拉”节吋再见从此以后,每当“摆帕拉” 节,佛祖释迦牟尼便会高坐在莲花宝座上,接受人们朝拜之后,观看从天柱山赶 来的孔雀向佛祖献演的《孔雀舞》。
同时,孔雀也将向人们展现佛祖赐予它羽毛 的异彩从此后,每当宗教节日和年节庆典,人们为了赕佛和祈求吉祥,就都要 表演民间传统的《孔雀舞》因为小乘佛教追求超凡脱俗和聪明空灵的境界,这 与孔雀静态的娴静温和以及动态的柔美灵动不谋而合,更加深了信奉小乘佛教的 傣族人民对孔雀以及孔雀舞的喜爱3、孔雀舞的传承3.1、创始人毛相在毛相那个年代,依然是传统的孔雀舞传统孔雀舞都是由男子头戴金盔、 假面,身穿冇支撑架子外罩的孔雀羽翼进行表演,在象脚鼓、锣等乐器的伴奏下 进行跳舞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赋予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滚 动等舞姿,以及柔美的“三道弯造型”男性的孔雀舞动作偏于刚健、挺秀,能 流畅模仿孔雀的柔美造型,但依然缺少阴柔之美1956年,编导金明在编创《孔雀舞》之前,特意到德宏傣族地区体验生活, 专程拜访了当时在州民族歌舞团赫赫有名的舞蹈演员毛相,并与毛相共同讨论了 孔雀舞的艺术表演形式毛相艺术家虽然是男儿身,却极力推崇女子来表现孔雀 的柔美他认为由傣族姑娘来诠释孔雀那种内在的优雅,方能真止表现出舞蹈内 涵这一创举使得《孔雀舞》在舞蹈形式上发生巨大变动,性别的改变与道具服 饰的变化极大的解放了肌体的表现力:表演者变为女性,甚至是女性群舞,服饰 变为女性的散口长裙。
毛相和州歌舞团演员白文芬表演的《双人孔雀舞》在1957年赴莫斯科参加 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荣获银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首次把典礼性和 表演性同时融入到孔雀舞中,打破了传统孔雀舞民间广场文化的局限,使其进入 公共舞台艺术的行列;还创造了孔雀舞男女表演模式,使刚健挺秀和阴柔柔美合 二为一,艺术性也随之大大进步3.2、继承人刀美兰刀美兰,毛相自得女弟子,新一代孔雀传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意识的 淡化,孔雀舞作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化物象,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改变并突破 传统孔雀舞中男性和女性均为表演者的现实,专由女性来装扮孔雀,以便更好的 突出肢体语言的柔软、自由与舒展,凸显出孔雀妩媚的灵性刀美兰正是在这种 时代的需求下、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成长起来,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创造而成为上个 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心中的孔雀公主如果说男子雄性孔雀表演的是阳刚之气, 而以刀美兰为代表的西双版纳雌性孔雀舞却形成其阴柔之美笔者认为,刀美兰艺术家之所以能把孔雀舞跳的妖媚灵性,与她信仰小乘佛 教,从小就在奶奶的熏陶下,每天在佛堂观看孔雀舞的动作姿态有深远而密切的 关系她舞蹈时有对象感,动作平和中隐透着对佛教的虔诚与膜拜。
1954年,在改编自傣族民间传说的舞蹈《召树屯与南吾诺娜》中,刀美兰 扮演了孔雀公主,开创了女子孔雀舞的先河,也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孔雀舞由男 人扮跳的历史,成为了中国舞台上第一个“孔雀公主”1956年,由金明编导的 女子集体舞蹈《孔雀舞》,首次在全W舞蹈会演中亮和,其新颖的形式和优美的 造型备受观众青睞第二年又在“世青节”获金质奖,从而使《孔雀舞》享誉国 内外那美丽的孔雀姑娘带着她优美的舞姿飞遍人江南北直至全世界各地,从而 赋予孔雀舞一种新的N涵,具有艺术表现的开拓意义由此,孔雀舞完成了由民 间向舞台艺术的转变,也展示了对傣族传统孔雀舞男性艺术的颠覆3.3、巅峰杨丽萍如果说毛相的男子孔雀舞是对传统傣族舞蹈继承棊础上的创新,那么刀美兰 的孔雀舞就是对傣族舞蹈传统继承上的变异然而在进入80年代后期,把孔雀 舞推向艺术巅峰的应属当代舞蹈艺术家杨咖萍1986年在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中,由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孔雀舞《雀之灵》 轰动了中国舞蹈界,一举夺得编导和表演两项一等奖,1994年《雀之灵》还获 得了 “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在《雀之灵》中,杨丽萍以她特 有的娴娜多姿、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多变的手指,把一只白孔雀塑造得灵性十 足、光彩照人。
杨丽萍的《雀之灵》是从艺术的生命价值中寻找到了人性之根, 使其达到灵性的升华和艺术的涅槃,使之成为当代民族舞蹈的典范,给予民族舞 蹈审美更多力量和参考笔者认为,艺术家杨丽萍之所以会有如此创举正是源于傣家文化的生活之 链,源于她对古老阁腾文化的当代诠释它闪耀着民族舞蹈的风采,这些作品既 充满现代气息、符合现代审美标准,乂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及极高的欣赏价值; 既有对民族舞蹈的透彻了解和悟性,又有高超的技术技巧在鉴赏杨丽萍舞蹈家 的作品时,笔者被她的舞感与气场所折服她把自己当成孔雀精灵,以内视角来 舞蹈,动作神秘而高贵,起承转合行云流水,像极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青 莲而不妖”以及“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那种距离和高贵神秘感杨丽萍本人也曾经说过:“之所以有创新孔雀舞的欲望,是一种信仰的驱使 需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把俸族传统的舞蹈语汇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和升华,使 其形成个性化的发自内心的表演,通过肢体直接与神对话,让它焕发光彩我们 的方式就是把那些民间的即将消逝的舞蹈整合出来,让观众有机会在舞台上看到 一个活的博物馆 [2]4、孔雀舞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舞台作品形式不断提高,编导越来越注重舞蹈本体美 的形式挖掘,而对于传统的东丙只是吸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