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曾经有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 ”可见,对从事与特殊教育相关工作的老师来说,了解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将非常重要一、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起源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雏形起源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法国医生伊塔德对狼孩进行系统的个别教育训练的尝试进入 20 世纪,尤其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广大的特殊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的不同需要,制定教育计划和对策个别化教学计划逐渐为人所瞩目,并得到补充和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5 年 11 月,美国总统福特签署了美国特殊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法令——《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 (94 ——142 公法) 法令规定所有国民学校必须对 3——21 岁所有残障儿童制定适应个别特殊需要的教育计划至此,个别化教育计划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个别化教育计划在美国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地位1994 年 7 月 21 日,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指出:“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
”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呢? 定义1: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针对特殊学生生理、心理、个性发展及学习状况等特点, 3 专为他们制定的适合其个人学习与发展需要,补偿缺陷及发挥个人潜能的具体教育方案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特殊儿童的2身心特征和适应普通教育、适应正常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针对每个特殊儿童实施的具体教育方案 ) 与我们平时常说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定义相比,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个别化教学计划侧重的是教学,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同时以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一内容的教育计划或措施 随班就读教育过程中所要制定的都为个别化教学计划,但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要求与流程符合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的要求与流程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分类 个别化教育计划一般分为两类:单一内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与综合内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对大多数轻度智障的随班就读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就某一具体学科在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但对多重残疾的学生来说,除了智障以外,还伴有肢体残疾,他们除了作教学上的调整,还需要各种康复治疗训练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构成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构成由五部分组成。
分别为 1、学生基本情况 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等,家庭状况及联系方式 生理状况:听力情况、视力情况、肢体运动情况、有无特殊的生理体征或特殊疾病等 一般智力状况:智商情况、一般认知能力的说明(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思维水平、想象能力等) 主要的身心缺陷或异常行为:生活能力状况、交往能力状况、语言能力状况、其他异常行为状况 目前的教育学习状况:各学科目前达到的水平 以上是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学生情况所应该包括的内容,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描述2、学生应达到的长期目标(学期目标) 、短期目标(单元目标) 根3据学生目前的水平,在相应的时间内制定可达到的长期目标,再根据长期目标,将这些目标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可操作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间要有一定的层级性,5~6 个为宜3、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起始时间(包括分阶段实施时间) 4、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及相关的辅助措施 针对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应考虑提供哪些适切的教育教学措施及辅助措施,帮助个别化教育目标的达成包括: 妥善的教育安置(何时随班学习,何时去资源教室接受补救教学或个别训练等) 课程及课程标准的调整(选择适合其能力水平的课程,有时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教材教法(需要采取哪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5、效果评价 二、如何制定、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由谁来制定? 在美国,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是由专门的小组(跨学科的小组)共同制定的,这些成员包括政府官员、学校行政领导、心理学工作者、医生、特殊教育教师、普通班教师、学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必要时学生本人也可以参加。
在我国,主要还是由随班就读任教老师来制定,但过程中可以和其他课任老师、资源教师、家长共同商量制定二)制定流程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依据这样一个流程,先确定目标行为,测量与评定相应行为,制定长短期目标,设计完成长短期目标的时间,为各目标的达成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在以上五环节中通过相关的评价方式对各环节进行反馈,过程中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流程图1、 确定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是教师或家长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4习中观察到或感觉到并需要专门帮助的行为,即需要干预、教育训练的领域 目标行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这由个别化教学计划是单一内容还是综合内容来确定比如说:脑瘫学生多数伴有肢体残疾,严重的连正常的走路都有困难,那么我们除了作教学上的调整,还需要把肢体动作的训练作为行为目标、通过训练使他们能站起来对于确定目标行为 测量与评定相应行为 制定长期目标 确定短期目标 做出相应的评价 设计完成长短目标的时间 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大多轻度智障的随班就读学生来说,他们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目标行为可能就是学科知识的学习2、 测量评定相应行为 在确立了目标行为后,要对学生当前的能力作相应的测量与评定。
测量与评定内容包括学生身体状况、心理能力、学业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即学生的基本情况 运用一些标准化或非标准化测验、观察、访谈、分析对特殊学生在个别教育实施前具有的实际水平作一个评定 确定学生学习起点的方法: 查阅档案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际水平、心理、生理缺陷,程度如何等情况 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在学习本学科教学内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简单的教育诊断,将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编成简单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从而了解他们存在的不足 向家长了解随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与方式等 3、 制定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可以与学期目标联系起来,为了便于检验,长期目标最好以一学期为限根据确定的目标行为和前期测量与评定的情况,结合班级整体的教学目标为随班就读学生设定一学期他要达到的学科教学目标 长期目标作为一种较为概括性的目标,既不能过于具体,也不能过于笼统,要让教师、家长、学生明确知道所要达成的目标5是什么 4、 确定短期目标 运用任务分析法,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目标加以实现(一般 5~6 个)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单元目标(短期目标)的实现,来最终达到学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实现。
怎样表述短期目标? 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能够评价这些目标的达成情况,应清晰地回答谁在什么条件下要完成什么任务 “谁”是指要达成预期目标的具体的学生 “在什么条件下 ”是指完成任务的情境,是对任务难度的一种具体规定譬如,在 30 分钟内写出一篇作文和一个星期写出一篇作文的任务难度是不一样的 “完成什么任务 ”是指明确要求学生具体做什么,表述时所用动词的主语应是学生,如:(王惠)能“写出”一篇 300 字左右的语句通顺的说明文 举例:运用任务分析法将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小 Y 能在 30 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有进位的加法题 10 道,正确率 90% 以上 短期目标 1:小 Y 能在 30 分钟内正确计算一位数(没有进位)的加法题 10 道,正确率 90%以上; 短期目标 2:小 Y 能在 30 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没有进位)的加法题 10 道,正确率 90%以上; 短期目标 3:小 Y 能在 30 分钟内正确计算一位数(有进位)的加法题 10 道,正确率 90%以上; 8 短期目标 4:小 Y 能在 30 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只有个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10 道,正确率 90%以上; 短期目标 5:小 Y 能在 30 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只有十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10 道,正确率 90%以上; 短期目标 6:小 Y 能在 30 分钟内正确计算两位数(个位数和十位数都进位)的加法题 10 道,正确率 90%以上。
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制定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时强调在目标的制定上: 要体现差异性:指与普通学生相比,6可以有针对性地降低教学目标,减少一些学习内容 要具有挑战性:降低教学目标并不是说降得很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随班就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要体现全面性: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也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写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时需注意可检测、可评估 1、要描述结果,不描述过程如:用“会读、会写、会默 4 个生字”,而不用“学会 4 个生字” 2、可以在目标中更具体地给出评价标准如:10 个汉字中会读写 7 个判断为及格给出评价标准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反馈,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三)具体实施途径 9 经常会有老师困惑,因为时间、精力的有限,很难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这里重点介绍三种实施途径 1.课堂中的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不同于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中融集体教学、小组学习、个别教学于一体的教学具体方法有为随班就读学生寻找合适的助学伙伴;在某些不能参与的环节安排特定的任务,如练习、抄写;与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相关的学习任务请随班生优先回答;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时面批、反馈指导。
开展个别化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适度兼顾相对于健全学生,随班就读学生是班集体中的个体,要正确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既不能只顾健全学生而冷落随班就读学生,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残障过分照顾而忽略健全学生在集体教学中,普教为主、兼顾特教,在基础的、关键的地方给随班就读学生予以特殊照顾所以,对于老师来说,要研究每一节课或每一个单元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内容,这不仅是随班就读学生所需要的,也是一个后进群体所需要的,当学习这些最基础、最关键的内容时要多加7兼顾 2.课前课后的个别 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由谁进行个别?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助学伙伴、资源教师等都可以成为者 在哪里进行个别?教室、资源教室等场所 个别什么?课前预先:将所要学习的内容预先随班生;课后重点补缺:对课堂上随班生难以掌握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班就读教师与资源教师间应该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把握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实施的进度与成效 让助学伙伴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个别,教师还需要事先对普通学生做好培训工作, 10 包括内容,方法等 3.家长协作的个别 家长参与个别化教学计划有两层意思,一是家长能提供更多的、更具体的有关孩子的详尽资料,能帮助我们一起探讨孩子如何能接受最有效的教育。
二是可以在家中开展相应的个别教育活动,家校协作,形成合力我们更强调后者 在让家长协助老师开展的个别中,教师必须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这学期的学习目标;日常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状况及需要家长协助的内容;对家长进行一定的学习指导,让家长了解的内容与方法 三、如何评价个别化教育计划 教师必须对随班就读学生每一单元目标(短期目标)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思考个别化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随班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及时调整目标与教学措施,以使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目标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落实地更好 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价有两种,一是对个别化教育计划本身的评价,二是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前者主要集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