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02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原卷版)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83KB
约7页
文档ID:468045543
专题02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原卷版)_第1页
1/7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本文作者 ,字 ,世称“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 唐朝 、 、 和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 ”与刘禹锡并称“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 ”记是一种 ,主要 ,往往通过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作上可 ,也可 ,属于 的范畴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三、课文内容概括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具体描写小石潭中的景物: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描写小石潭的样貌 第四段:写对小石潭的气氛的作者的独特感受 第五段:记录同游者四、字音字形 篁竹(  )      清冽(  )卷石底(  ) 为坻(  )为嵁(  ) 佁然(  )幽邃(  ) 参差(   )俶尔(  ) 翕忽(  )悄怆(   ) 寂寥(  )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从: 西: 如鸣珮环: 乐: 伐: 取: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 翠蔓: 。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寂寥无人: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 二)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近岸,卷石底以出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凄神寒骨 5、斗折蛇行: 。

6、犬牙差互: 三)一词多义1、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不可久居 2、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3、环:(1)如鸣佩环   (2)四面竹树环合 4、乐(1)心乐之 2)似与游乐者相乐 5、道:(1)伐竹取道 。

2)策之不以其道 6见:(1)下见小潭  (2)明灭可见 7、清:(1)水尤清冽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明灭可见 8、差:(1)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 9、以:(1)以其境过清 2)卷石底以出 。

10、居:(1)不可久居 2)居十日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四)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 (2)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 (五)重点虚词1、以:(1)以其境过清 (2)全石以为底   (3)卷石底以出 2、而:(1)乃记之而去 (2)潭西南而望 (3)隶而从者 (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吾)心乐之。

省略主语)②(向)潭西南而望省略介词)(2)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六、重点语句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七、理解默写1、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潭水十分清澈的词句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鱼写水的清澈的: 2、文中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