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又是一年芳草绿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KB
约5页
文档ID:41347690
又是一年芳草绿_第1页
1/5

1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芳草绿老舍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2 学时 授课类型:授课类型:文学欣赏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从老舍先生达观乐观的人生态度中获得启示 2.结合课文,具体领会掌握老舍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 讨论法 课件展示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与过程:【【作家作品作家作品】】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 ,享年 67 岁,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 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 教授笔名有“舍予” 、 “老舍”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 名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 、 《四世同 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 ,话剧《龙须沟》 《茶馆》等1899 年 2 月 3 日出 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 ,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 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 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 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 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 年,考入京师第三中 学(现北京三中) ,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 1918 年毕业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 800 余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 《猫 城记》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集《赶集》 《樱海集》 《蛤藻集》 《火车集》 《贫血集》 ,剧本《龙须沟》 、 《茶馆》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 , 《老舍散文集》 《老舍诗选》 《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 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 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 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 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 《上任》 《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 20 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1899 年 2 月 3 日出生于北京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老舍从小就熟 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 ,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是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 艺、戏剧) ,这些都是他将来倾向与写作平民生活和长于话剧创作的生活基础 建国后,老舍政治热情十分高涨,他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 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2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 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三届会议常务委员等职自 1950 年至 1955 年,老舍创 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其中话剧《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 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 1961 年至 1962 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 遗憾的是未完成 ,就被迫停笔 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击和迫害196 6 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终年 67 岁作品背景作品背景】】本文是 1935 年新年过后,老舍先生应报社有关“人生于世”话题的约稿而 写成的,原载于 1935 年 3 月 6 日《益世报》 。

讲解分析讲解分析】】一、内容结构一、内容结构 本文主要从人生态度、写文、做人等方面来介绍老舍先生自己全文可分 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 至 4 自然段): 写人生态度作者以“悲观”态度写出了自 己的谦虚自知而不自以为是,以“打不起精神去积极的干”写出了自己的踏实 勤奋而不好高骛远,以“幽默”性格写出了自己既非盛气凌人也不趋炎附势的 个性 第二部分(5 至 9 自然段): 关于写文作者写了自己是如何对待写文章, 如何看待文章的功用,如何接受别人的批评,如何评价自己作品的第三部分(10 至 11 自然段): 关于做人作者写了自己的和气待人、与 人为善,以及率真单纯、渴望童心、保持年轻的心态第四部分(12 自然段):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 二、文学特征二、文学特征 1.寓庄于谐,构思巧妙 本文是作者向读者展现自我个性、阐明自己的为人处 世态度之作,在表露个人见解时,作者并未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将严肃的话题 寓于谈笑之中,在谈笑中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其特有的人格魅力文章从作 者的“悲观”写起,到最后设想这篇文章也许会成为“史料” ,始终贯穿着轻松 诙谐的气氛,读来常常会使人忍俊不禁 2.语言生动,风趣幽默。

文章集中体现出老舍创作的幽默艺术风格,而这种幽 默风格又是通过多种语言手段来实现的有时使用比喻手法,如称自己不过是 “脸上平润一点的猴子” ,自己写作的时候“仿佛是蒸馒头”等;有时使用对比 手法,如将自己与高尔基对比,说文学“不如一尊高射炮,或一锅饭有用”等; 有时使用反语,如写自己“悲观” 、 “无大志”等;有时使用歇后语,如“肉包 子打狗,一去不回头”等;有时使用生动形象的方言俗语,如“笑毛咕了” 、 “稀松” 、 “死不要鼻子” 、 “虎事”等多种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艺术 表现力,使老舍作品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 3.语言的口语化.京韵味十足,加之幽默诙谐的语调/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 人联想到侯宝林等老一代相声艺术大师的相声中的口语艺术. 三、思想情感三、思想情感3作者运用自嘲调谑的幽默笔法,生动形象地为自己描绘了一幅自画像,谦 虚而自信,踏实而勤奋,不自以为是,不趋炎附势,不哗众取宠,不拒绝批评, 客观看待自己,和气友善待人,率真自然,达观乐观的个性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于自我个性描述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处世观以及文学观等,给读 者以多方面的启示 四、相关链接四、相关链接 1.讨论老舍的性情 2.老舍的语言——幽默(幽默也是一种性情)笑的哲人:老舍先生日期:2009-05-03 作者:舒展 来源:文汇报老舍 24 岁(1924 年)赴英国,在伦敦东方学院教汉语,想要教好汉语,必 须下工夫学英语。

于是在教学之余开始了刻苦攻读但丁是他特崇敬的作家, 老舍成了一个“但丁迷” ;可是当他读到狄更斯的幽默原著时,更感到一拍即合 , 《匹克威克外传》 ,那才是他的知音!他感悟到:胆识过人,敢于笑骂而又善于 笑骂,而后幽默生焉讽刺与幽默理论上可分,但运用起来就很难分老舍一 旦动笔,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有(一点点)幽默天赋,很善于讲故事的能人,北 京这片沃土,成了他独有的矿藏于是幽默成了老舍写作的灵感的喷泉酣畅 跳脱的文字落在练习簿上,写作原来是一件这么快活的事儿!《老张的哲学》诞 生了他先放着这时的老舍,还没做作家梦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许地山(即落华生)来到伦敦,看了《老张的哲学》 , 怎么也憋不住乐,笑道:“应该马上寄回国!”老舍把这部稿子寄给了郑振铎, 连个号也没挂不久《小说月刊》就发表了老舍这个名字,从此不胫而走 之后, 《赵子曰》又出笼了交给宁恩成,老宁看了,笑得不可开交,早餐时把 盐当成糖,喝了国内的广大读者的反应则是:“真好笑!很生动!别开生面!”到了写《二马》 ,结构有所变化:小说的腰眼儿变成了尾巴,但始终没法放 弃幽默幽默几乎成了老舍风格的同义词(绝非全部,以后他也写了大量例如 《月牙儿》那样没法幽默的作品)。

有朋友劝他不幽默行不行?他说:“要放弃 幽默,对我,就像一条狗要它变成一只猫 ”直到晚年写未完成的巨著《正红旗 下》 ,老舍胸中那幽默金矿仍未淘尽,幽默陪伴了他一生 抗战八年,老舍一直担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总务部长(类似今日之文联 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在重庆,老舍成了各方都可以接受、深得人心的文坛领 袖人物之一那时举行过一个老舍创作二十周年纪念会,郭沫若的祝词中,有 以下十个字很传神:“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 ”道出了老舍风格之精髓 我们不妨以大家熟悉的, 《茶馆》里的一个小混混来窥探一番:唐铁嘴经常 以相面骗人,以后当了天师王掌柜说:“你要戒不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 运!”到了第二幕,唐铁嘴自我介绍:“我改抽白面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 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抽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 ,两大强国侍候着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4乍听这话,想乐;一咂摸,想哭哭笑不得,欲哭无泪这不就是《猫城 记》里猫人国的国民吗?在那个国度里,万痛之源,在于国民人格的丧失人格 都没了,还有什么士气、民气和国格?再瞅瞅另一个在善扑营当差的打手二德子, 他狗仗人势,想要动手打正直的常四爷,正当闹得天翻地覆时,坐在旮旯暗角 的马五爷(董行佶饰)走到前面来,喝道:“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定定神 儿,立刻老实下来,乖乖地向马五爷请安:“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 拙,没看见您!”恰在这时,外面传来教堂钟声,马五爷走到舞台中心,全场肃 静……马五爷乃地方一小恶霸,二德子和全场立马被镇住了!马五爷满脸虔诚— —划十字,就这么一个动作,说明了一个时代。

原来他是吃洋教的特等国民, 人家后台硬着呢 这就是老舍式的幽默!一言一动能勾画出一个时代,简直是整个中国处于半 殖民地的残民媚外政权的缩影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列强既抢掠你的钱财 和宝物,还要夺走老百姓的命和魂儿 ” 老舍说:“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老舍论创作》第 69 页,上海文艺 版 1980 年) “文学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酸涩,无趣,是文艺的 致命伤!滑稽,闹剧,劈刀见血,肤浅的打闹、穷逗,这些都与幽默无涉…… 所谓特具的心态就是‘笑的哲人’的心态: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怀揣善意, 富有同情心我喜欢充满奇趣的唐·吉诃德那种人 ”他喜爱的作家,除狄更斯, 还有马克·吐温、欧·亨利和果戈理他还说:“没有生活,就不可能有活的 语言,幽默作家必须极会掌握语言必须写得俏皮,活泼,警辟!”他对满族旗 人的生活,从小熏陶,可谓烂熟于心 让我们从微观角度,看看老舍如何用工笔式的漫画描写人物的眼睛:他大 姐的婆婆——“她长着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在风平浪静的时候,黑白分 明,非常有神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来一阵风暴风暴一来,她的有神的眼 睛就变成有鬼,寒光四射,冷气逼人地瞪着 ”(《正红旗下》) 再看《老张的哲学》:“张大哥有一双奇特的眼,这眼是阴阳眼,左眼皮 特别长,眼珠被囚禁着一半;右眼正常且每日照常办公。

其奇趣在于凡右眼看 过的一切,皆由左眼筛一遍这种凡事深思熟虑,处世为人万无一失的性格特 质,从眼睛确切地传达给了人们 ” 再看《二马》中伊太太——“她的眼,在教堂祈祷时,一只看着上帝,一 只盯着祈祷时不规矩的人 ”如此富有奇趣的幽默是老舍所独有的,它不同于鲁 迅、钱锺书、赵树理和侯宝林 再让我们从宏观扫描的角度,来看看老舍是怎么用大写意的泼墨,以哲学 家的眼光穿透时空的 《茶馆》上场人物近百,时间跨度五十年,从戊戌变法, 袁世凯下台;到国民党政权进京,没有大家手笔,怎能驾驭并组织成三幕大戏? 老舍在他的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五百人(据舒济统计),加上剧作至少有七百多人 老舍著作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近现代史文学家的真本事就表现在数百个生命 (其中典型以数十计)的大开大阖信手拈来的人物传记之中 《史记》的精华,不 就在纪传么?爱默生说:“严格地说,没有历史,只有传记 ”(《论历史》)老 舍先生站在云端,笑眯眯地向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