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同步单元精品基础卷(学生版)(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把下面的句子书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整洁、美观1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沿溯阻绝(sù) 晴初霜旦(dàn) 飞漱其间(sù)B.解衣欲睡(jiě) 能与其奇者(yū) 竹柏影(bǎi)C.亦未寝(qǐn) 夕日欲颓(tuí) 素湍绿潭(tuān)D.林寒涧肃(jiàn) 藻、荇交横(xìng) 都护(dōu)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晓雾将歇(歇息)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旋)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盖/竹柏影也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实/是欲界之仙都 5.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三峡》——《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北魏B.《答谢中书书》——张岱——南朝齐梁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文学家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6.在下面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副对联。
(4分)A.黑发不知勤学早A.水性淡泊是我师B.无边落木萧萧下B.白首方悔读书迟C.四面荷花三面柳C.不尽长江滚滚来D.竹直心虚乃吾友D.一城山色半城湖7.默写 (5分)(1)《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至塞上》中流传最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说仙人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8.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校生活,安顺市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7分)(1)【魅力汉字】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2分)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演变规律:_ _(2)【传统文化】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2分)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A.上联:______,下联:_____;B.上联:______,下联:_____ (3)【众说纷纭】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
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9.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尤其是“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2分)10.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3分)(二)(15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2.翻译下列句子。
3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3分)1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3分)15.你从本文中能得到什么启发?(2分)(三)(14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北宋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 )(3)与之俱使高丽( )(4)船欲倾覆( 1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18.【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19.【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2分)20.【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四)(11分)游大林寺【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释】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2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2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华( )(2)造( )2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2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2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三、写作(50分)26.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1)命题作文题目: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2)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赞美的人和事物我们赞美春天,赞美他们给自然带来了生命的活力;我们赞美大地,赞美他们给万物提供了诚挚的沃土;我们赞美老师,赞美他们为我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我们赞美父母,赞美他们为我们传递爱的温暖……在你的心目中,最值得赞美的是什么呢?请你以“赞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同步单元精品基础卷(老师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把下面的句子书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整洁、美观1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解析】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沿溯阻绝(sù) 晴初霜旦(dàn) 飞漱其间(sù)B.解衣欲睡(jiě) 能与其奇者(yū) 竹柏影(bǎi)C.亦未寝(qǐn) 夕日欲颓(tuí) 素湍绿潭(tuān)D.林寒涧肃(jiàn) 藻、荇交横(xìng) 都护(dōu)【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项,“漱”应读“shù”;B项,“与”应读“yù”;C项,正确;D项“都”应读“dū”据此,答案为C 学¥科网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晓雾将歇(歇息)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旋)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A项中的“歇”是“消散”的意思据此,答案为A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盖/竹柏影也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实/是欲界之仙都【答案】D【解析】5.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三峡》——《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北魏B.《答谢中书书》——张岱——南朝齐梁C.《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文学家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B项,《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不是张岱据此,答案为B6.在下面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副对联 (4分)A.黑发不知勤学早A.水性淡泊是我师B.无边落木萧萧下B.白首方悔读书迟C.四面荷花三面柳C.不尽长江滚滚来D.竹直心虚乃吾友D.一城山色半城湖【答案】A—b B—c C—d D—a【解析】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能力这些属于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7.默写 (5分)(1)《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至塞上》中流传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