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

笛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6页
文档ID:25580935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的魅力_第1页
1/6

关云长华容道“捉放曹 ”的魅力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曹操在败退的路上, 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可是,在通向华容的道路上,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国志· 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 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 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 ”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国演义》写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个英雄,是为了表现曹操虽奸诈,但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诸葛亮与关羽二人的演义之笔,并非史实但读《三国演义》,细品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其魅力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

一、 “捉放曹”看智谋“捉放曹”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谋盖世刻划得入木三分一是从大局看细节诸葛亮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隆中对已断言天下三分当时的全国形势是曹操最为强大,其次就是孙权,有长江天险,拥兵自重刘备呢?赖了个荆襄九郡,虽地理险要,但毕竟弹丸之地,成不了大事面对强大的曹操,两个弱者联合起来,避免被一一吞掉,这很符合逻辑但如果在华容道灭了曹操,那曹操的残余势力会怎么发展呢?很可能换个曹丕,不久就东山再起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刘备便成了曹操继任者的杀父死敌了而孙权在曹方修整之时顺便把刘备收拾了——强敌消失了,朋友也就消失了这正所谓“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所以,放曹操一马,就可以来牵制孙权不会在刘备羽翼未丰之时就对其下手看来,我们不仅需要朋友,也需要敌人啊!所以,在三国尚未形成鼎足之势时,诸葛亮要送个顺水人情,留曹操一命!但谁来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关羽就是最好的人选不得不感叹诸葛亮从大局看细节,着大道看发展的智慧二是收服关羽,树立威信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仅次于刘备,对刘备也最忠心,他为了刘备可以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可以为牺牲自己的性命同时关羽的性格特别自傲,甚至到了自恋的程度,除了刘张两兄弟,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关羽对诸葛亮心中不满不服,诸葛亮心里很清楚而激关羽立军令状,则是诸葛亮给刘关兄弟下的套儿诸葛亮就是要彻底杀杀他的傲气,抓其小辫,彻底收服关羽,关羽训服,众人皆服,树诸葛之威信,强团队之合力三是使关羽还忠义之情,解其灭曹后顾之忧曹操爱才,关羽忠义,人人皆知曹操赤兔马相送,行尽感召关羽之恩关羽斩彦良诛文丑,以之相报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本已是无奈之举,心有不安,而曹操不杀关羽,不杀关羽义兄家眷,亲自相送,放关羽离去,以恩 报怨,令关羽在忠与义之间矛盾诸葛亮选关羽把守华容道,一则可确保放操保刘的大局,二则也可使关羽放曹操,以谢对其知遇之恩,过关斩将不责之情,彻底还清曹操对他的一切恩情,以防日后两军作战,关羽不忍对曹痛下杀手二、 “捉放曹”看用人许多人常说如果诸葛亮用张飞或赵云,曹操早已命丧华容道是的,如果我们抛开全局,单从两军交战,杀敌诛君这一简单目的来看,此时用关羽实乃失败的用人之举但从全局来看,要刘备大军生存发展,先求三国鼎立之势,再图一统中原之伟业,就必须留曹操一命,相互牵制诸葛亮熟知关羽忠义无双,为之可以命相报,而曹操奸诈至厚,能言善变,能屈能伸,用关羽守华容道,定当放曹操一命,而不被东吴指责故意放曹,可谓知人善用,一举多得,妙不可言,可圈可点。

但诸葛在选人用人上都有其不足,值得我们警示一是用人要知人善用要对贤人异士的性格、专长等了如指掌,知之甚深,故而因其优点委以重任,又能因其缺点予以弥补当年唐太宗命封德彝举荐人才,封领命很久都没有举荐一个太宗问他为何,他说:“ 不是我不尽心,而是现在没有旷世奇才 ”太宗责备他说:“人的才能,各有所长,君子用人,就如同用器皿一样,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取所长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就是要在 选人用人问题上,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才能的同时,有效控制其存在的不良缺点如果从服务全局来讲,诸葛亮用关羽把守华容道是成功之举,那么讲起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却没有做到知人善用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系甚大,倘有失,大军皆休 ”,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郃乃魏之良将”,深恐“马谡不能敌之”,更何况刘备在永安宫托孤时曾明言,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见,孔明深知其中利害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虽注重人才,却不能知人善用,酿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剧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我们既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小缺点而埋没一个人才,也不能因为才能出众而忽略了他的缺点,我们要结合因岗定人的实际,在充分发挥人才最大作用的同时,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有效的引导改正和消除,做到用人所长,控其所短。

这样既能令人才为国出力,也可完善自身,促进人才更好成长二是选人要广纳贤才诸葛亮很善于发现、培养、利用人才,如蒋琬、费文伟、董允、 杨洪、何诋的例子一直为后人所乐道;诸葛亮也注意提拔敌方投降过来的人才,如姜维、王平但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过分强调以“ 奉职循理”作为衡量优劣、取舍的标准,因而忽略了人才的多样性,尤其是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导致后续人才匮乏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在选人、用人上却不及管仲博大如能效仿管仲颁“举贤令”“悬赏令” ,主动地广纳各类良将贤臣,各业异人,而不是完全依赖五虎上将,那么在夷陵之战刘蜀中生代人才大部分消亡后,就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悲惨局面选人看人要看其主流、本 质、发展,不应求全责备,不应一味用“ 框框”选人要根据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干部、用人才,对待确有大本领、大智慧、大志向,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应不拘一格,任人唯贤,用其所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 “捉放曹”看执行“捉放曹”应从两个层面来看 执行力一是关羽 执行不力诸葛亮激关羽立下军令状,誓诛曹操,任务明确但关 键时刻,关羽却私放曹操,并愿以命报恩这虽成就了关羽忠义之神的千古美名,但同时也暴露出关羽执行力差的弊端。

关羽为义私放曹操,视军令如儿戏,有令不行,没有大局观念,没有事业责任感,做事不计后果,所以可以做朋友,不可共谋大事领导意志的贯彻落实需要执行力强的人员坚决执行,灵活执行,创造性执行,最终达到目的如果关羽在执行军令与义字当头的矛盾中,在没有能力看清大局,看清诸葛亮的真实目的的情况下,就算不忍杀死曹操,也不能将曹操私自放行,违军令而处处背动退一步可将曹操捉拿,不以人头相见诸葛亮,而是活捉送交给自己下套子的诸葛亮,既完成了任务,又不杀之,且看孔明如何处置二是诸葛亮执行不力关羽违军令后,没有军法处置,以牺牲军纪、军威的代价达到公私兼得的目的,也显示出孔明执行力的软弱刘备义弟有令不行,却逃脱军法处置,何以严军纪正军威军中必有传言,人家关羽是谁啊,那是刘皇叔的义弟,就算犯了如此罕见的错误,谁敢杀之,嘴上不敢明说,心中断然不服李严内侄苟安运粮误期,依军法违期三天当斩,但苟安饮酒延误 15 天,诸葛亮念其为李严内侄,只是杖责80,苟安投降北魏,司马懿离间诸葛亮与刘禅,刘禅听信李严,调诸葛亮回成都西蜀几十万大军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付之一柱,好不可惜李安执行不力当斩,诸葛亮不依军法处置,执行不力,铸成大错,将士们又该有何所想所言呢?马谡失街亭,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善所至,马谡的确是个人才,只不过他的才能在运筹帷幄上,而不在具体实战上,诸葛亮把一个人才放在了不该放的位置,结果使这个人才成了废物,而且还坏了北伐的大事。

违军纪的是马谡,在蜀中人才极其匮乏之时,却被诸葛亮严明军纪,不得变通,挥泪斩杀,相比刘皇叔的义弟和李严的内侄,将士们又该有何所想所言呢?可见诸葛亮在执行军法上,执行力软弱,执行混乱, 导致威信降低,众军不服,这也是导致战事不利的原因之一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