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Cites 指标说明 一、 定制数据部分 (Research Performance Profiles) Research Performance Profiles 模块能够为用户建立定制数据集,包含的分析指标有: 1) 论文数量论文数量(Web of Science Documents): 一段时间内被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量 2) 总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Times Cited): 一段时间内被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 3) 篇均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Cites per Document): 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频次 4) h 指数指数 (h Index): 将一组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降序的方式排列, h = n 意味着该组论文中有 n 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 n 次 5) 被引频次中位数被引频次中位数(Median Cites): 将一组论文按照被引频次升序的方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论文的被引频次即被引频次中位数 6) 第二代被引频次第二代被引频次(2nd Generation Citations): 一段时间内,被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施引文献的总被引频次。
2 7) 施引文献篇均被引频次施引文献篇均被引频次(2nd Generation Citations per Citing Document): 平均每篇施引文献的被引频次 8) 平均百分位平均百分位(Average Percentile):一篇论文的百分位是指,该篇论文在全球该学科当年发表的论文中按被引频次排名的百分位数百分位数值越小,表明该篇论文为高被引论文;百分位数值越大,则反之一组论文的平均百分位则是将一组论文在各学科领域中的百分位进行加和再取平均值该指标的量纲为百分数,数值等于 1 表示该组论文在全球各学科领域中平均排名在全球前 1%,该数值等于 90 表示该组论文的被引次数较低,平均来说位于全球各学科领域的前 90% 9) 学科相对影响力学科相对影响力(Category Actual/Expected Citations)该指标能够表征一组论文在学科层面上的相对影响力水平,即该组论文在每个学科中发表论文的实际被引频次与全球该学科同年同类型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的比例当该比率等于 1 时,表明该组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各自所属学科的平均被引频次相等如果一些论文属于 2 个以上的学科时,在计算学科平均被引频次时,就将该论文所属每个学科的平均被引频次加和后取平均值。
10) 期刊相对影响力期刊相对影响力(Journal Actual/Expected Citations) 该比率则能够表征一组论文在期刊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影响力水平,即该组论文在每本期刊中所发表论文的实际被引频次与相应期刊中同年同类型论文平均被引频次的差距当该比率等于 1 时,表明该组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与其所刊载期刊的平均被引频次相等 11) 学科指数学科指数(Disciplinary Index):这一指标用来衡量一组论文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覆盖面,其数值从 0 到 1数值越高,表明该组论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的集中度越高这一指数是依据赫芬达尔指数演变来的,赫芬达尔指数通常是经济学领域用来评价市场份额的一个指数表示为: 21Ni iHs其中:Si为该组论文中每个学科的论文数量占该组论文总数的比例,N为该组论文涉及到的学科数 3 12) 跨学科指数跨学科指数(Interdisciplinary Index): 这一指标用来测度一组论文的学科交叉性, 这个指标的上限为 1跨学科指数越接近 1,表明该组论文的跨学科性较强0 表明每篇论文仅仅属于一个学科这一指数是依据香农指数而来,具体表示如下: 其中:p 代表了论文在学科 i 中分量,n 表示学科数量。
13) 高被引论文分布高被引论文分布(High impact paper distribution)这一分布特征分别列出了该组论文在全球前 1%、5%、10%、25%和 50%的论文占该组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并与全球在各个百分位基准上的论文占全球总体论文的百分比(即期望水平)进行对比,标记出其高于/低于期望水平的百分比数值该分析模块中的百分位基准是由数据集中涉及到的学科重新汇总计算得到的例如:该数据集中如果包含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科的论文,那么百分位基准的确定即将全球这两个学科的论文汇总在一起,计算得到各个百分位水平上的被引频次 二、 预置数据部分 (Global Comparisons) 预置数据模块能够提供全球 170 多个国家与若干个地区(亚太, 亚太(不包括日本) ,欧洲共同体,拉丁美洲,中东,北欧,OECD)在各学科领域的论文和引文计量指标;以及全球 2,000 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大学集合(例如:中国的 985 高校和 C9 高校、英国的RUSSELL GROUP和1994 GROUP、 澳大利亚的GOUPG OF 8、 德国的UNIVERSITIES OF EXCELLENCE 等等)在各学科领域的论文和引文计量指标;可以进行国家/地区或机构间的多指标对比分析,以及基于全球学术论文平均影响力水平的基准分析。
4 目前提供 6 种学科分类, 包括: 澳大利亚、 巴西、 英国和 OECD 分类, 以及 Web of Science 和 ESI 分类 预置数据模块中进行国家/机构对比分析时,包含的分析指标有: 1) 论文数量论文数量(Web of Science Documents): 一段时间内被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量 2) 总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Times Cited): 一段时间内被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 3) 篇均篇均被引频次被引频次(Cites per Document (Impact)): 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频次 4) 被引用率被引用率(% documents cited): 在一组论文中, 被引用 1 次及以上的论文数量占该组论文总数的百分比 5) 相对影响力相对影响力(Impact Relative To World): 某国家/地区(或机构)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与全球总体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的比值该值大于 1,即表明该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小于 1,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6) 相对于相应学科领域的影响力相对于相应学科领域的影响力(Impact Relative to Subject Area): 某国家/地区(或机构)在某学科领域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篇均被引频次的5 比值。
该值大于 1,即表明该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的平均水平;小于 1,则反之 7) 相对于所属机构的影响力相对于所属机构的影响力(Impact Relative to Institution): 某机构在某学科领域内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与该机构总体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的比值该值大于 1, 即表明该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其所属机构的平均水平;小于 1,则反之 8) 相对于所属国家相对于所属国家/地区的影响力地区的影响力(Impact Relative to Country/Territory): 某国家/地区在某学科领域内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与国家/地区总体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的比值该值大于 1,即表明该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小于 1,则反之 9) 占全球占全球论文总数论文总数百分比百分比(% Documents in World): 某国家/地区(或机构)发表论文数占全球发表论文总数的百分比 10) 占相应学科领域占相应学科领域论文总数论文总数的百分比的百分比(% Documents in Subject Area): 某国家/地区(或机构)在某学科领域内发表论文数占全球相应学科领域论文总数的百分比。
11) 占所属机构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占所属机构论文总数的百分比(% Documents in Institution): 某机构在某学科领域内发表论文数占所属机构发表论文总数的百分比 12) 占所属国家占所属国家/地区的百分比地区的百分比(% Documents in Country/Territory): 某国家/地区在某学科领域内发表论文数占国家/地区发表论文总数的百分比 13) 相对被引用率相对被引用率(% Documents Cited Relative to World): 某国家/地区(或机构)发表论文的被引用率与全球总体论文被引用率的比值 14) 相对相对于于相应学科领域的被引用率相应学科领域的被引用率(% Documents Cited Relative to Subject Area): 某国家/地区(或机构)在某学科领域内发表论文的被引用率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总体论文的被引用率的比值 15) 相对相对于于所属机构的被引用率所属机构的被引用率(% Documents Cited Relative to Institution): 某机构在某学科领域内发表论文的被引用率与所属机构总体论文的被引用率的比值。
6 16) 相 对相 对 于于 所 属 国 家所 属 国 家 / 地 区 的 被 引 用 率地 区 的 被 引 用 率 (% Documents Cited Relative to Country/Territory): 某国家/地区在某学科领域内发表论文的被引用率与该国家/地区总体论文的被引用率的比值 17) 综合绩效指标综合绩效指标(Aggregate Performance Indicator): 某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实际被引频次与期望被引频次的比值该指标对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年份发表论文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如果比值大于 1,即表明该国家/地区(或机构)的综合影响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小于 1,则反之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是某机构 i (或国家/地区)的总被引频次,是机构 i 在学科领域 f 和 t 年内发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是机构 i 在学科领域 f 和 t 年内发表的论文数,是全球在学科领域 f 和 t 年内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即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