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教科院 郭子平,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册主要内容,数与代数领域,乘、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除法,混合运算,本册主要内容,,空间与图形领域,分类统计与可能性,两个实践活动,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概率领域,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 看魔术,教材地位,已学的知识 加减法,,本单元的知识初步认识乘法 有关0和1的乘法,后续学习的知识 学习乘法口诀,,单元教学建议,1、关注信息窗中的副信息下同),2、要树立单元教学思想: 单元整体分析—确定重点和关键—在重点关 键处突破—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下同),3、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下同)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师直接发现并提出给学生示范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修订稿)) ——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信息窗一,,知识点:求相同加数的和感受用加法计算有时是繁琐的.,地位:乘法初步认识的准备课,信息窗一,教学建议,,1.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经历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2、适当增加加数的个数,感受用加法算式表示的局限性3、利用好信息窗和身边的素材,加大练习量,为乘法的学习积累感知。
信息窗二,知识点:初步认识乘法地位:单元教学重点信息窗二,教学建议,1、红点: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学习新知的必要性——个性表示——数学表示(讲解)”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学会读写2、绿点:适当放手,重视交流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 主学习的关系.《课程标准》(修订稿),信息窗二,注意问题,1、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理解乘法意义1)经历乘法和加法算式的相互转化过程2)体会乘法算式一般意义下的双重性和在具体意义下的唯一性2、把握好教学要求:乘法算式的结果有对应的加法算式获得信息窗三,教学建议,,知识点:关于1和0的乘法地位:信息窗2的巩固和发展信息窗三,教学建议,1、 充分放手,适当引领,促进迁移2、创设情境,经历由加到乘的过程,补充算式,发现规律3、补充算式“0 × 0 =0 ”,使学生完整 理解“关于0的乘法”,表内乘法(一),第二单元 看杂技,教材地位,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知识 1-5的乘法口诀 利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后续学习的知识 6-9乘法口诀,,单元教材编写特点,素材富有童趣,激发兴趣。
借助儿歌编制口诀,降低记忆难度突破传统,以5当头 信息窗一,知识点:5、2、1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信息窗一,教学建议,1.重视操作,小组合作 编写儿歌2.尊重差异,充分 交流,突出儿歌中的数 学信息,为编制口诀奠定 基础3、突出重点:由加法推出乘 法的结果;编制口诀、掌握 结构4、用足时间,夯实基础信息窗一,教学建议,,5、适当放手, 适时点拨,通过迁 移学习2的乘法口诀6、注意拐弯口诀 意义的理解信息窗一,教学建议,,,7、寻找记忆规律, 充分交流,不拘一 法8、补充1的乘法口诀, 完善知识结构信息窗二,,知识点: 3、4的乘法口诀,整理口诀、记忆口诀信息窗二,1.先学后教,先放后扶,促进迁移教学建议,,3、指导口诀整理,寻找排列规律4、加大记忆口诀的练习量2、注意拐弯处口诀意义的理解表内乘法(二),第四单元 凯蒂学艺,教材地位,教材地位,已学的知识 2-5的乘法口诀,,本单元的知识 6-9的乘法口诀 初步认识乘法竖式 利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后续学习的知识 学习笔算乘法,,单元编写特点,强调自主编制口诀逐步加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分量口诀句数增加,编写结构发生变化。
知识点: 6的乘法口诀,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地位:承前启后,信息窗一,教学建议,1.先学后教,适当放手,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编制6的乘法 口诀 (儿歌、解决问题),信息窗一,2、重视引导学生寻找 记忆规律教学建议,3.结合情景,借助直观,初步体会乘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信息窗一,知识点:7的乘法口诀,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信息窗二,教学建议,,信息窗二,充分放手,加强交流,适时引导学生 以口算作编制口诀的依据,自主编制口诀信息窗三,知识点:8的乘法口诀特点:口算加法难度增大口诀记忆难度大口诀句数增多,教学建议,教师制作加法表引领学生用加法表做为编制口诀的支撑信息窗三,知识点:9的乘法口诀,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初步认识乘法竖式信息窗四,特点:口诀句数多可以找到多种规律根据规律容易记忆,教学建议,信息窗四,放手给学生,独立制作并用好加法表自主探索记忆规律,充分交流,择优运用给学生自主探索竖式写法的机会,并适时 讲解教学建议,回顾整理,1、自主整理,适当引导,寻找排列规律和记 忆规律2、把握好教学要求:对乘法口诀的计算,第一学段结束,逐步达到在1分钟内能够准确计算8-10题,正确率95%即可。
3、重视“求几个几是多少”计算方法的概括 和总结角的初步认识,第三单元 小制作,教材地位,教材地位,已学的知识 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本单元的知识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后续学习的知识 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知识点:认识角、认识直角信息窗一,,信息窗一,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的角、找出实物角的共同点,为抽象几何角奠定基础2、画一画,由物到图,适时讲解,将感性认识提升为几何模型,并重视表象形成,培养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经历对角比较、分类的过程,认识直角 的本质特征,教师适时讲解直角信息窗二,知识点:角的大小比较 锐角、钝角的认识,,信息窗二,教学建议,2、提供素材,引导经历“比较、分类”过程,适时讲解锐角和钝角3、练习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 增加难度1、充分交流比较角的方法,,活动目的,1、通过测量,巩固所学长度单位3、提高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2、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 感受人体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教学建议,1、明确测量目的,掌握测量方法3、重视分析比较,引领发现规律2、加强指导,使活动有序进行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 森林里的故事,教材地位,已学的知识 学习除法的开始,,本单元的知识 理解平均分 初步认识除法 关于0的除法 利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后续学习的知识 进一步学习除法,,本单元教学建议,1.加强直观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后提升。
2.把握好教学要求:除法算式结论借助操作或观察 获得教材结构特点,两种分法对比出现,对除法的意义反复强化第五、七单元),知识点:理解平均分信息窗一,地位:是认识除法的基础,特点:分—平均分—两种分法,两法对比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经历分一分、比较、分类的过程,认识平均分信息窗一,2、借助学具操作,探索平均分的不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平均分的含义3、利用现实素材,强化平均分的操作练习知识点: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二,特点:平均分—除法,地位:教学重点,教学建议,,信息窗二,1.加强操作,进一步认识平均分,为学习除法奠定基础2.引导学生从等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 算式,用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应做好 引导和讲解工作教学建议,,信息窗二,,,,3、充分利用情境图资源和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借助操作,把平均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巩固除法算式,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本质含义“平均分” (操作、平均分(两种)——用除法算式表示)),教学建议,,信息窗二,,4、练习时注意:加强操作、观察和算式的联系,深化除法的意义的理解信息窗三,知识点:关于0的除法地位:是除法意义的补充教学建议,1、明确分得是什么,然后放手给学生。
信息窗三,2、创设情境,补充例子,进一步深化对0的除法的认识3.充分讨论、交流,发现规律知识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信息窗四,教学建议,信息窗四,1、指导学生选择相关信息2、解决问题的过程多样化,不求从一个起点开始,但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算式表示3、自主练习:加强算式和操作的联系知识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五,教学建议,信息窗五,1、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3、把握教学要求:理解分步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要求列综合算式2、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培养思维能力方向与位置,第六单元 小桥流水人家,教材地位,教材地位,已学的知识 对东西南北有了初步的感知 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本单元的知识 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后续学习的知识 认识八个方向 从不同方向观察组合物体的形状,,,知识点: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信息窗一,,信息窗一,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景由一个方向辨别其它三个方向情境图—现实情景,2、引导学生经历“实际绘制学校平面图—充分交流—体会统一必要性—讲解统一“规则”—根据规则绘制”的过程,了解地图方位的绘制方法。
信息窗一,教学建议,4、要充分利用身边 素材3、放手让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表述线路, 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信息窗二,知识点: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信息窗二,教学建议,1、了解学生,尊重差异,做好观察情境图和设计实际观察活动的结合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要求画图),实践活动—我喜欢的地方,教学建议,1、准确利用方位词描述情境图2、把自己喜欢的地方画出来,和同学们交流3、学生(或教师)提供的喜欢的平面图,在小组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