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走向民间的道派上清灵宝东华派略述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52KB
约17页
文档ID:526361420
走向民间的道派上清灵宝东华派略述_第1页
1/17

走向民间的道派一上清灵宝东华派略述2012-8-6 16:04:07陈文龙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2期内容摘要:上清灵宝东华派是南宋由宫廷走向民间并兴起于浙江民间的道 派该派重视科仪的作用,并能根据民间需要对科仪进行改革,使其更适应百姓 日用需要该派著录的大批经典对明以后的中国道教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上清灵宝东华派民间科仪作者简介:陈文龙(1973—),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博士生目前道教学界对宫观道派研究较多,对民间道派研究较为缺乏;对道教哲学 关注较多,对与百姓日用生活关系密切的仪式关注不多本文所叙述的南宋上清 灵宝东华派是一个新兴符箓道派,它最初兴起于浙江民间,后对中国道教产生很 大的影响本文在补充部分新材料的基础上概略阐述东华派在北宋末、南宋、元 朝及明代的情况及其对南宋之后道教的影响一、两则材料的考证东华派始于北宋关于该派发展源流最重要的文献有三则:一为《道法会元》 [1卷244之《灵宝源流》载有东华派的谱系及宁全真和林灵真的传记;另一则是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宁全真和林灵真的两篇传记;第三则是明张宇初在《砚 泉集》中的叙述三者互相应证,能够窥见东华派的发展脉络。

首先,考察《灵宝源流》记载东华派谱系如下:祖师虚无自然玉清元始上帝玉晨大道太上道君灵宝天尊紫宸太华天帝东华上相青童道君西灵龟金真梵气祖母元君太玄玄一鬱罗翘真人太玄玄二真定光真人太玄玄三妙音真人洞玄太极太虚灵应徐真人讳来勒太极左仙翁冲应常道葛真君讳玄字孝先朱阳郑真人讳思远抱朴子葛真人讳洪字稚川湖洲高真人讳钦之玉清总仙上真简寂先生陆真人讳修静字景真上清东华太皇道君洞灵上卿青玄府下教司命三官保命司主簿丹元姚真人讳圆字耀灵司命神盖宝惠尚书王真人讳古字贤孙灵虚诚应紫极田真君讳思真字清夫洞微高士赞化先生开光救苦宁真人讳全真名本立字道立上清宝川王真人讳谼字光宝坚领教真师玉田赵真人讳德真字义夫云林先生宋真人讳存真玉虚先生张真人讳洞真太玄先生孔真人讳敬真丹霞先生卢真人讳谌真东华先生薛真人讳熙真灵宝通玄弘教法师水南先生林真人讳灵真太极高闲先生董真人讳处谦字□吉三十九代天师太玄张真人讳嗣成考察该谱系所载神灵,第一位祖师虚无自然玉清元始上帝即《真灵位业图》 上第一中位,玉清境元始天尊第二位玉晨大道太上道君灵宝天尊,《真灵位业 图》中为第二中位主神,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这 一阶位还包括东华上相青童道君,该神在图中称为“九微太真玉保王金阙上相大 司命高晨师东海王青华小童君”。

另外,西灵龟金真梵炁祖母元君为女真位“紫 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以上几位均为上清派大神东华派把上清派几 位主要神灵列为自己的祖师,显然认为该派源自上清派接下来为灵宝派神灵,包括太玄玄一鬱罗翘真人、太玄玄二真定光真人、太 玄玄三妙音真人、洞玄太极太虚灵应徐真人讳来勒、太极左仙翁冲应常道葛真君 讳玄字孝先五位刘宋《真一自然经》就提到这些神真据东华派经典,这几位 灵宝派神的主要职能主要是传授灵宝经典,宣扬《度人经》和度人积功累德对成 仙的重要作用⑵这些神灵的出现表明东华派在谱系上试图承接上清,又秉持灵 宝度人济世的大乘思想,也体现了它试图综合两者的意图该材料中神灵与东华 派经典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中所奉神灵及祖师基本一致,可以确定确属东华 派留下的材料该材料最后一位人物是正一派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他是在延祐四年 (1317)袭位,可知这份材料的形成时间不早于延祐四年在该谱系之下,还保留 了宁全真与林灵真的两则传记第二则材料是《灵宝领教济度金书》⑶之《嗣教录》中所载宁全真和林灵真 的传记,保留了创教之初的一些史料宁氏传记引用《夷坚志》材料,洪迈是 1123-1202年间人,传记成书迟于这个时间。

另外,传记最后说“其墓迄今林木 郁秀,呼为宁仙冢”,显然该文在宁氏死后很久才成书林水南传记中并无林氏 撰写宁氏传记的记录,宁氏传记的作者可能是林天任或林水南应该成书于元大 德六年与《道法会元》卷244所载传记比较,《嗣教录》中林灵真传记有确切 的时间和署名“大德六年(1302)十月七日,门人凝和通妙观明法师玄学讲师林天 任状而《道法会元》传记则无,可判断,《嗣教录》成书时间早,《道法 会元》内容可能录自该书谱系张嗣成袭天师位的时间也表明其时间迟于《嗣教 录》另外,谱系内容基本和宁、林二氏传记所载材料吻合据此可断定,《道 法会元》中材料基本是根据《嗣教录》而来另外,张宇初《砚泉集》,卷一《玄问》所载:“灵宝始于玉宸,本之《度 人经》法,而玄一三真人阐之次而太虚徐君,朱阳郑君,简寂陆君倡其宗者 田紫极、宁洞微、杜达真、项德谦、王清简、金允中、高紫元、杜光庭、寇谦之、 镏冲靖而赵、林、白、陈而下,派益衍矣,是有东华、南昌之异焉同]张宇初(1359-1410)为第四十三代天师,明代人,该材料成于明,时间最迟,但可补 证田、宁等人确实为东华派的重要人物二、各时期代表人物与东华派的发展据东华派谱系,自“丹元姚真人”以上显系依托。

所谓“上清东华太皇道君” 可能指宋徽宗,他有“教主道君皇帝”的称呼,但不是东华派创始人丹元姚 真人”不知是何许人,极可能是创教者之一宁氏传记载:“会尚书王古入朝, 雅知先生有道,檄充史掾尚书嗣丹元真人东华嫡传,又闻田灵虚遇陆简寂于卢 山,玄受三洞经教,与东华丹元玄旨会合[5 ]对照两处材料,丹元真人是已知 最早的传教者,尚书王古是第二任继承者,田灵虚也对该派有所贡献,这三人是 东华派初期的重要人物王古是姚元之后有史可咨的重要传承者一) 北宋东华派的代表一一王古东华派源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成其为一独立道派的最早记载出自宁氏传 记,文曰:“尚书嗣丹元真人东华嫡传”另有“一日灵虚言于尚书曰:裴氏子 根器探重,骨相合仙,异日当负大名,然振起吾东华教者,必此人也”这两句 话表明,王古继承东华派时,该派已经建立,老师为丹元真人姚元王古身为尚 书,地位显赫,继承区区一不知名的道派,的确耐人寻味考察宋代有关王古尚 书的史料,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王古的身份之谜清人陆心源《宋史翼》中有王古传记一篇云:“王古字敏仲 建中靖国元年,复拜户部侍郎,迁尚书”⑹传记中王古的字与谱系中不一致,称尚书则符 合史实传记载“崇宁元年,降授朝散大夫,管勾崇道观。

……五年(1106),叙 复朝请郎,管勾明道宫[7]除了这与道教有些联系外,几乎看不出他与道教有 何更密切的关系然而,宋代的一些文人文集却为我们揭开王古人生的另一面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载:《诗寄太原学士》:风灯泡沫两相悲,未肯遗荣自保持颔下藏珠当猛 取,身中有道更求谁才高雅称神仙骨,智照灵如大宝龟一半青山无买处, 与君携手话希夷元祐七年(1092)九月九日,锺离权书颍川庄绰跋云:昔 维扬有何仙姑者,世以为谪仙,能与其灵接一日锺离过之,使治黄素,乃 书此诗吕公亦跋其后:令俟王学士至而授之后数日,王古敏仲自贰卿出 守会稽,至维扬访姑,即以与之,王秘不以示人宣和丙午(1126),其子诚 为西京留司御史,绰有中外之好,得其临本,后王氏家残于兵⑻ 宋晁公武撰《艺芸书舍本郡斋读书志》卷十六言:《天隐子》一卷:右唐司马子微为之序,云天隐子不知何许人,著书八 篇,修錬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伯阳,遗照齐乎庄叟,殆非人间所能力 学者也王古以天隐子即子微也,一本有三宫法附于后⑼明周王朱橚撰《普济方》卷一百十六记:何首乌为丸:治风活血大补益 何首乌久服颇作欲念,更宜慎之, 王古尚书云[10]上述三条材料中,王古寻访道姑,读道书,懂方剂且与道家人物钟离权等唱 和,全然是一副道者的形象。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正集》卷二十二载:文士儒流博通二典者,汉淮南王、东方朔、魏伯阳、……宋杨亿、杨杰、 王古、王随、晁迥、井度、苏轼、李邴、王安石、黄庭坚、张方平、李遵最、 张商英、张九成诸人,皆覃研释教者也[11]胡应麟则把王古和几乎同一时期的杨杰等人并列,也证明王古确与道教关系 密切如此,王古作为一个道派继承者的面目逐渐清晰,在崇道成风的宋王朝, 一个官员崇道,也属正常与王古同时的东华派另一个重要人物是田灵虚,字紫极田氏是一个道士, 关于他的资料不多,但东华派经典经常提到他的名字,在道法方面田氏对东华派 的影响显然在王古之上,极可能是东华派道法的实际传授者二)宁全真、刘能真与两宋之际东华派的发展1•宁全真东华派在王古、田灵虚之后的继承人是宁全真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之 《嗣教录》载,宁氏生于建中靖国之辛巳(1101),王古传中最后有时间记载的是 崇宁五年“管勾崇道观”,但当时宁氏才5岁据此可推测,所谓“会尚书王古 入朝,雅知先生有道,檄充史掾”[12 ]当为溢美之词,实际情况可能是,时年约十 多岁的宁氏为王古所雇的一个书童而已当时的王古大概已经赋闲在家,请来田 灵虚共同研究道典这个禀赋极佳的书童引起田灵虚的注意,极力向王古推荐, 在得到王古认可之后,王、田二人把东华派道法传授给宁氏,并期望他能发扬光 大。

得到真传的宁氏凭其道法在开封就已经小有名气靖康之难,年仅27岁的 宁氏便护送母亲,漂泊南来,逃难到江南在江南,宁氏遇到另一个重要的传道 者一仕子仙,得到《灵宝玄范四十九品》宁氏传记至此,均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接下来的内容在时间上有些矛盾宁氏南渡之后,可能在杭州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传记云:“(绍兴)十六年十 一月,高宗皇帝将有事于南郊,及致斋,雨雪交作,上忧形于色,或奏请先生致 祷焉绍兴十六(1146)年,宁氏46岁,经别人推荐,成为御前道士,此时距 靖康元年已经近20年了此后,他一度迁居天台,南宋洪迈《夷坚志》中有他 的事迹……宁先生名全真,字立之,京师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七月也,赤城赵彦成亲见其事,作《飞猴传》记之[⑶材料中错把宁氏的字记成立之记述者为天台(赤城)人赵彦成,转述者是洪 迈记述者就是当时在现场的人,转述者比宁氏小22岁,《夷坚志》是其晚年 所著[14]所记内容时隔不久,且有具体时间,即使事迹有扩张,但人物应该不会 有误宁氏传记既然引用《夷坚志》内容,自然成于此后宁氏传记中也说他因 此事致目盲,时间是绍兴二十一年(1151),宁氏在即将飞升之时,说他没见身边 的侍女30年,是时为1181年,时间刚好符合。

这表明宁氏对侍女所说的话是正 确的,那就意味着他在1151年到1162年之间不可能在宫廷服务如果这个推断 正确,宁氏不过是一个普通道士而已但他留居天台期间,可能和另一位弟子王 契真有接触,王氏所编《上清灵宝大法》自称得自宁氏然而,如果抛开时间上的矛盾,则传记所载的宁氏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宁 氏在46岁成为御用道士之后,就一直住在杭州直到孝宗继位的1162年宁氏被 推荐为御用道士之后,凭借精深的道法,他被赐予“洞微高士”、“赞化先生” 的称号按南宋元丰年制定的道阶规定,[15]先生和法师各有六字、四字、二字三 级,共六级,“洞微高士”为二字先生,是先生最低一级但先生地位在道録之 上,可以说是高级道阶孝宗继位,宁氏因反对张浚北伐,成为政治牺牲品,被 捕下狱,宁氏的御用道士生涯结束宁氏晚年归隐弟子兰溪何淳真家,教务主要 由赵义夫负责南宋建中靖国辛丑(1181)七月,81岁的宁氏在何家逝世卫]以 上矛盾之处尚待进一步考察2.刘能真在宁氏传记中提到他受迫害与其弟子刘能真有关从时间顺序看,刘能真是 宁氏第一位弟子,《两浙金石志》卷九保留了三份与刘氏有关的碑刻第一通碑 是刘氏亲笔所作的《创建通元观[17 ]碑记》:夫通元观之肇创也,原敖丱角时辄迺净阙身,遣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