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章节强化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描述中的过程,吸热的是( )①积雪消融②湖面起雾③瓦上结霜④衣服变干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4.如图所示是一种从空气中制水的设备,温度较高的空气被吸入到温度较低的铜管中,其所含的水蒸气在铜管中冷凝成水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5.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6.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8.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4min时,水开始沸腾B.在t时=6min后停止加热,水温仍会保持100℃C.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D.实验时,气压值低于1标准大气压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冬天玻璃窗上的霜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吸收热量凝固成水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0.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该物质在10min时一定是固液混合态11.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的下表面的温度是-10℃二、多选题12.“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放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放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13.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该物质的熔点是0℃三、填空题14.荀子的名篇《劝学》中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将释放热量从而___________(填写恰当的物态变化)成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5.如图,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以全新表达方式,惊艳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白露”节气,露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现象,“大雪”节气,雪熔化是要___________热量16.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此过程中会______热量17.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中,三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甲、乙、丙所示则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丙测量的温度是______℃18.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室提供了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甲、乙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a、b,剪裁合适的是______(选填“a”或“b”);在烧杯中倒入约80℃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几分钟并继续测温,会发现_______;水沸腾后,甲同学移走酒精灯,继续观察烧杯中的水,乙同学则继续加热,观察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他们的目的都是探究________。
19.把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写出来:①樟脑丸消失_____②雾消散_____③霜、雪的形成_____④高温下,铁变成铁水_____⑤火山爆发的岩浆变成岩石_____⑥棒冰表面冒白气_____20.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同时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水沸腾后,小明认为应该继续用猛火才能维持沸腾,而小红认为用小火就可以维持沸腾了,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2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题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C;某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在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是90°C,在测一杯热水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60°C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____________°C四、实验题22.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图丙中,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用了______min,这段的状态是______,由此可知晶体熔化的条件是______;(3)水的沸点是______℃;(4)小丽认为图丁的图像GH段不是根据实际数据画出来,她的依据是______;(5)小明想缩短沸腾前的时间,请你为他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______。
2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a所示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2)从图乙a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1标准大气压3)水在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另有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乙b所示a、b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参考答案:1.A2.B3.B4.A5.B6.D7.C8.D9.D10.C11.A12.C13.AC14. 凝固 不变15. 液化 吸收16. 凝固 放出17. 热胀冷缩 1.6 ﹣0.618. a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水沸腾时是否需要继续吸热19. 升华 汽化 凝华 液化 凝固 液化20. 甲 液化 小红21. 热胀冷缩 29°C 15°C22. 92 BC 10 固液共存态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98 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不会有GH段 减小水的质量23. 热胀冷缩 96 不等于 不变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