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增大X线表现 一 左心室增大 多由高血压病 主动脉瓣病变 二尖瓣关闭不全 扩张型心肌病和动脉管未闭等引起 左心室增大的方向是向左 向下和向后隆凸 X线表现 后前位 左室增大显示左室段延长 心尖向下延伸 可伸入膈下或见于胃泡阴影之内 相反搏动点上移 肺动脉段相对地凹陷 称 主动脉瓣型 心脏 如以左室肥厚为主则显示左下心缘圆隆 心影向左扩大 尤以左室上段隆凸非常显着 称为向心性肥大 左前斜位 心脏后缘下段向后 向下隆凸 与脊柱阴影重叠 心室间沟向前下方移位 左侧位 心脏后缘下段向后隆凸 心后间隙缩小和食管前间隙消失 二 右心室增大 右室增大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肺原性心脏病 肺动脉狭窄 法乐氏四联症 肺动脉高压及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等 右室增大的方向是向上 向前及向两侧突出 重度右室增大常使心脏向左后旋转 X线表现 后前位 右室增大早期显示心腰平直或隆凸 肺动脉段亦凸出 反向搏动点下移 构成 二尖瓣 型心脏 法乐氏四联症时 因右室肥厚使左室向后 上方移位 心尖上翘 圆隆 构成靴形心 右前斜位 心前缘肺动脉圆锥部向前隆凸 右室段向前下膨隆 心前间隙缩小或消失 左前斜位 心前下缘向前隆凸 右室膈面段延长 室间沟向后上移位 三 左心房增大 主要由二尖瓣病变和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心衰竭 此外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亦可引起左房增大 左房增大的方向是向后 向右 向左及向上隆凸 X线表现 后前位 左心耳增大时 在左心缘肺动脉段下方有一凸出之弧形影 使左心缘出现四个弧度 左房体部向右膨突 使右心房上部出现另一弧形影 称为 双心房 征 右前斜位 左心房增大的主要X线表现之一是食管受压 移位 轻度右房增大 食管的前壁有浅压迹 中度增大时 心后间隙变窄 食管受压并向后移位 重度增大时食管明显向后移位 并与脊柱阴影重叠 左前斜位 心后缘上段左心房处向后上隆凸 与左主支气管之间透明间隙消失 重度左房增大可压迫左主支气管向后上移位 四 右心房增大 主要见于右心衰竭 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病变 右房增大的方向是向右 向前及向上隆凸 X线表现 后前位 右房弧度延长并向右隆凸 根据我们统计的资料右心房 心高比率 0 5有诊断意义 右前斜位 心后下段向后隆凸 心后间隙变窄 但食管无移位 左前斜位 心前缘上段向上隆凸并延长 有时与其下方右室形成 成角现象 此征象在左前斜位45o时显示更为明显 五 心脏普遍增大 全心增大 1 非对称性全心增大 多数心脏病早期改变为单个心腔增大 随着病程发展 最终引起全心增大 但由于导致心脏普遍性增大的病因不同 心脏增大的程度也不一致 例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最后引起全心衰竭时 虽显示全心增大 但仍以左房 右室增大明显 2 对称性全心增大 由于心肌病引起全心增大 但以心室扩张为主 多见于充血 扩张 型心肌病 克山病等 X线征象为心脏向两侧增大 搏动减弱 此型心肌病与心包积液容易混淆 心形状的改变心各房室增大时 心形状亦发生改变 在后前位上可见三种心型 1 二尖瓣型后前位 呈梨形 心腰丰满或弧形突出 左心缘下段圆钝 心右缘下段较膨隆 主动脉球较小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心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等 2 主动脉型后前位 呈靴形 心腰凹陷 心左缘下段向左扩展 主动脉球突出 常见于高血压病和主动脉瓣病变 3 普遍增大型心向两侧均匀增大 较对称 以心肌炎和全心衰竭最多见 心包积液时 心影可普遍增大 但非心脏本身增大 主动脉型心 主动脉型心的X线特征 左心室段延长 心尖下移 隆突并向左增大 主动脉球凸出区延伸 心腰较凹陷 心形态略呈靴状 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为心腰凹陷 是由于左心室扩大 心呈左旋转所致 此种心形多见于主动脉瓣病变 高血压性心脏病 主动脉缩窄等 二尖瓣型心 右心室增大轻度增大 只使心绝对浊音界增大 心左界叩诊不增大 显著增大时 相对浊音界向左右扩大 因心脏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 故向左增大明显 但浊音界不向下扩大 常见于肺心病 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普大型心 双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且左界向下扩大 称普大型心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克山病 重症心肌炎 全心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