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美 一、社会美的内容与特征 社会美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和反映一定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社会美有以下不同的内容范围: (1)社会美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活 动中的美 (2)社会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活动、 社会成果和审美主体的美 (3)社会美分为实践过程的美、实践成果(产品) 的美和实践主体的美 (4)社会美是生活美、生产劳动美和人的美社会美的特征: (一)社会美的社会实践性(2)社会美的社会功利性 社会美的社会功利 性是指人类的实践活 动的目的、过程和结 果具有对社会有益、 有利、有用的特性, 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 进步 (3)社会美重在内容 内容是感染和熏陶人类的灵魂和精髓 (4)社会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中国人体审美观1、先秦时期,以身材高大为美,女子 硕大健壮颀而长兮”“硕人其颀” ——《诗经》2、战国时期:屈原、宋玉描写 女性的纤腰之美, 提出“体更娟”、 “容则秀雅”等审 美观点楚王好细腰, 宫中多饿死——《后汉书》3、北周:出土的陶俑、遗留的画 迹中,都开始出现丰腴 的形象;雕塑、佛与菩萨由瘦长 的脸型向半圆形转化;——当时对人体的审美 已由瘦长转向丰满。
5、唐代普遍以丰腴肥白为 美;遗留下来的画像或雕 塑,肥硕丰满、宽额 广颐;6、宋代要求婷婷端丽,身材合度;7、明清:蛋形脸、削肩膀、 扁平胸、细腰身、尖 足的美女模式现代人体审美观——强调健、力、美健:健康的 力:有生命活力的 美:苗条修长、胸臀 丰满、腰肢纤细、 眉清目秀等二、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 (一)人的外在美 指人的容貌、形体、行为、语言、举止 等外观形态的美,它是对容貌美、形体美( 人体美)、行为美、语言美、风度美、气质 美等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美的总称 (1)行为美 行为美是指人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 所作所为而表现出来的美其具有目的性、 社会性、多样性、规范性和个性等特点行为美还包括姿态美,姿态美是指身体各 部分在空间活动变化而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 美 (2)语言美 指书面或口头表达的语言具有合乎审美规律、 产生审美效果的属性,包括谈吐文雅、内容得当、 准确生动、文明健康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音义 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 在社会实践中利用语言表情达意,沟通感情、协调 关系、建立友谊、创造和谐语言也是一个国家、 民族和个体精神境界、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的写照 。
A、语言内容的美 B、运用语言的艺术性 (二)人的内在美 (1)道德美 是指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进步的人生 价值观、高尚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道德 是调整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它表现为人的理想、信念、情操 、风尚等人的内在精神2)性格美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 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对人、对事的态 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 征性格美是指人的个性发展健全并具有吸 引人的气质,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与正确的行 为方式的统一,体现人的“善”、才能和意 志三)才识美 指才能和学识的美,是指一个人具有丰 富的知识和出众的才能所体现出的美知识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经验的概 括和总结; 三、人的审美价值与欣赏 (一)人种之美 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是指人类 在一定的区域内和历史条件上所形成的,在 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包括 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高、面型、头 型、鼻型、血型和遗传性疾病等 (1)尼格罗人种 亦称非洲人种、黑色人种即是黑肤色 、阔鼻、卷发型其头部狭长,颧骨突起, 眼球突出,虹膜呈棕色,唇厚且外翻,毛发 细短、体毛较少。
2)高加索人种 亦称欧洲人种、白色人种即为白肤色 、狭鼻、波发型其头部几乎成球形,面呈 卵形而垂直,虹膜呈灰、青和绿色,唇薄, 眼睑为二重睑,毛发呈褐色或金黄色的波浪 状,体毛和面毛浓密 (3)蒙古人种 亦称亚洲人种、黄种人即是黄肤色、 中鼻、直发型其头部几乎成方形,面部扁 平,颧骨突出,虹膜呈褐色或暗色,唇厚适 中,眼睑多有内眦褶(又称蒙古褶),头发 黑而直,体毛和面毛很少,这些是亚洲黄种 人的审美体质特征 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炎黄子孙身上 有三项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生理印记 ①铲形门齿,是上颌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 成棱,中间低凹,像一把铲子 ②青斑,在新生婴儿骶尾部或其它部位常有淡 灰色或青灰色的斑块,尤其发生在东北地区 的新生婴儿,一般在一二岁时消褪 ③内眦褶,在眼的内角处,由上眼睑微微下伸 ,遮掩泪阜而呈一小小的皮褶,又称“蒙古褶 ” (二)人体之美 人体美也称为形体美 ,是人的自然美与社会美 的统一广义的人体美是指人的 容貌、体形、体态、装饰 美以及精神风貌和内在气 质的美狭义的人体美是指人的 容貌和形体 (1)人体美的标准 有学者提出以下人体美的标准:①骨骼发育正常 ,关节不显粗大凸出;②肌肉发达均匀,皮下脂肪 适量;③五官端正并与头部协调相称;④双肩对称 ,男宽女圆;⑤脊柱正视垂直,侧视弯曲正常;⑥ 胸廓宽厚而隆起,正背面略呈 V 形;⑦女性乳房丰 满而挺拔,侧视曲线明显,⑧下腰细而结实,微呈 圆柱形,腹部扁平;女性标准腰围应比胸围小三分 之一;⑨男子腹肌垒块隐现,背肌和胸肌隆现;臀 部圆满适度,⑩下肢修长、并拢的双腿正视和侧视 均无弯曲;皮肤红润,充满阳光般的健康颜色。
(二)人体美的欣赏崇高和优美 阳刚和阴柔 (1)男性阳刚之美 刚阳、坚毅、力量是对男性人体美的 描述,它突出了男性美的“力”与“健 ”男性人体以阳刚之美取胜,给人以 强烈的力感和动感2)女性阴柔之美 女性的美主要表现 在女性的第二性征上, 一般以“三围”和人体 各部分恰当的比例、对 称等作为衡量人体美的 基本标准三围”反 映女性身体曲线的变化 ,理想的身体是胸围大 、腰围小、臀围接近胸 围 第三章 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 一、美感的产生与实质 (一)美感的含义 一是广义的美感,广义的美感即审美意识它包括 主体审美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能 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二是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指个体在审美活 动中,由于审美对象刺激感觉器官而引起的感知 、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运动而 产生的愉悦体验,也称为美感经验二)美感的起源与产生条件 1.美感的起源 2.美感的产生条件 美感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构成美感需 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 (审美的客体 ) ②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这是指审美的主体 ③社会实践活动 (三)美感的实质 1.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2.美感是一种自由的、符合文化的愉悦体验天然芭蕾二、美感的特征美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 意识,它带有明显的 主观色彩,包含着认 知、情感、想象、理 解等一系列心理过程 ,有着区别于一般意 识活动的本质特征。
(一)形象直觉性 明代王绂的《墨竹图》 书法猴寿 (二)情感体验性 情感体验是对客观对 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 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 反应三)精神愉悦性 美感的精神愉悦 性是指在审美活 动中,当人们被 审美对象深深感 染的时候,产生 的一种不含物质 的、功利的、实 用的、目的性的 主观的愉悦感情 色彩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一)感知与表象 1.审美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 2.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 性的反映,是多种感觉 力的综合1)整体性: 审美知觉是对事物面貌的 整体把握蒙娜丽莎 (2)选择性:审美知觉具有敏 锐的选择性《少女与巫婆》 (3)理解性:审美知觉不是对事物属 性的被动机械的反映 ,而是融入了审美主 体的情感、趣味、知 识、个性因素的心理 活动,包含着对事物 所具有的某种情意的 把握 3.审美表象 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 事物在人脑中储存下 来的形象化的印象记忆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与想象是在 感知的基础上,发生 的一种自由自觉的富 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1.联想 联想是指由一事 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 理活动 2.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 在记忆表象的基 础上创造新形象 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想象中常用 的方法与手段有 : ①粘合 ②夸张③变形④浓缩阿Q 孔乙己⑤抽象 (三)情感与移情 1.情感 情感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特殊的心 理活动形式,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 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的态度体验情感按其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 可分为激情、心境和热情 2.移情 移情是指个体把自 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 对象之中,与对象融 为一体、物我同一移情的几种方式 :1.给无生命的静止对象注入生命:“横,如千里阵云”; “点,如高峰坠石”;“竖,如深林之乔木”;“转折之事,如飞鸟空坠”——卫夫人《笔阵图》 2.拟人化:“风在细语,树在低吟” “有情芍药寒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秦观《春日 》 3.心情外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李白《菩萨蛮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人泪” ——苏轼《水龙吟 》 (四)思维与理解 1.思维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2.理解 理解是指以一定的知识为 基础认识新事物的心理活动 ,是渗透在审美活动中的理 性能力。
审美理解的特点:非概念性意无穷性玉阶生白露,夜夜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五)意志与灵感 意志是指人脑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海,放安神思,心偶 照境,率然而生” ——王昌龄在《诗格》(六)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指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 一定的间隔距离,对客观对象采取非实用、超功 利的态度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审美意识 是周围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脑 中的能动反映 一、审美意识的结构要素 (一)审美观念 :泛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美 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一些基本看法和观点, 简称审美观二)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 是指审美主体的人从一定 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 风尚和追求,又称 “ 审美情趣 ” 三)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 (aesthetic idea) 是审美观念的高级层次,是 人们向往和追求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 二、 审美意识的特点 (一) 客观性 (二)差异性 1.时代差异 2.民族差异 3.阶级差异 4.个体差异 造成审美意识的个体差异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1)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修养不同。
(2)人们的生活经验不同 (3)观察和思维方式不同 三、审美标准 (一)审美标准的含义 审美标准是在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 美理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形成的,是个体进行审美判 断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衡量事物审美价值的 尺码 (二)审美标准的基本属性 1.客观性2.社会性 审美标准的社会性,是指审美标准从属于一定 的社会形态,并由一定的社会形态所决定中国美女进化史 神话时代:百变女神的迷幻代表人物:女娲 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 为伏羲之妹,凤姓起初 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 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 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 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诗经时代:窈窕淑女的清新 代表人物:庄姜 春秋时齐国人,卫庄公正夫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 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 春秋时代:红颜祸水的悲情代表人物:西施 秦汉时代:轻盈飘逸的纤秀代表人物:赵飞燕、罗敷 赵飞燕:汉成帝皇后,原名宜主 因其舞姿轻盈如燕 飞凤舞,故人们称其为“飞燕” 燕瘦通常用以比喻 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罗敷 :《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 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