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傣族文学艺术赏析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3页
文档ID:45232890
傣族文学艺术赏析_第1页
1/3

傣族音乐舞蹈赏析傣族音乐舞蹈赏析026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 新平等 30 余县市傣族人自己解释, “傣”有两种含义:一是英雄勤劳的意思;一是酷爱 自由的人,含有和平的意思傣族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他们滨水而居,爱水、 祈水,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傣族人民勤劳勇敢,温柔善良,这是大家公认的;“水一样 的民族”是对傣族性格的又一描述他们礼貌温和,外柔内刚,智慧聪明又幽默谈谐的性 格像水一样,有时似涓涓的细流,温柔而细腻;有时像大江的洪流,迅涌而澎拜傣族的 音乐舞蹈也充分反映了这种丰富多采的民族性格一、傣族的音乐一、傣族的音乐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4 类 民间歌曲:民间歌曲:傣族民间歌曲有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 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山歌因地区不同,其风格也有异 叙事歌:叙事歌: 其因地不同,唱腔亦有所差别 悲歌悲歌:,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或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现 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

演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宗教歌:傣族是一个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 教因此出现了带有多种宗教色彩的歌曲,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 歌舞音乐:歌舞音乐:歌舞音乐多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等打击乐器伴奏歌舞音乐分为多种,大家熟知的主要有孔雀歌,依拉恢 孔雀歌:孔雀歌:孔雀是傣族人的圣物,在傣族文化艺术中,多有对孔雀的崇敬的作品,歌唱 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跃多为其他民族喜爱,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 影响力 依拉恢: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于西双版纳各地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人 们载歌载舞,气氛热烈唱词基本是 3 字句,音乐质朴 说唱音乐:说唱音乐: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人民在逢年过节、 建造新房、婚嫁生育等活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 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 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 戏曲音乐:戏曲音乐: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

傣剧包括多种男女唱腔,男 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 丰富了唱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 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奏, 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 管弦乐器,组成新型的傣剧乐队 二、傣族的舞蹈二、傣族的舞蹈傣族的舞蹈丰富多采,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为群舞、单人舞、对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蜡条舞、长指甲舞、捞鱼舞以及马鹿舞、 狮子舞等其中,最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 动作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要求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 舞蹈动作与节奏的特点是:重拍向下的均匀颤动,具有南亚舞蹈的特征 象脚鼓舞:象脚鼓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象脚鼓用芒果树或木 棉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形如象脚鼓有长短之分,长者 1.7 米左右,中长者 1 米左 右,短者 0.7 米左右象脚鼓舞的特点是动作节奏性强,手的敲打,腿的踢踏,胸部的拱 缩,肩的耸动,身躯的仰俯都按固定的节奏动作。

长象脚鼓舞端庄潇洒,舞步缓慢,鼓声 宏大,主要在群众性舞蹈场合作伴奏,舞步比较简单击鼓方法多变,鼓点节奏丰富;中 象脚鼓舞稳重扎实,刚健有力,动作幅度较大,有甩鼓、转鼓、掖腿等技巧动作,扎实稳 重,以鼓音和鼓尾摆动大小定优胜短象脚鼓舞以灵活较巧见长,可进行斗鼓、赛鼓活动, 以踢中对方或扯下对方的头巾者为胜打鼓以右手为主,左手按住鼓面起配合作用象脚 鼓舞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每当插秧结束后的日子里,傣家人常常在象脚鼓的伴奏下翩翩 起舞许多地方有赛鼓之风赛鼓时,许多象脚鼓同时敲响,鼓声震天,喧声雷动,场面 壮丽动人 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 ,傣族人喜爱孔雀,并以跳孔雀舞来表现自 己的民族性格,表达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孔雀舞多在节庆的日子里表演流传于云南德宏 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西双版纳被称为孔雀的故乡,在傣家人 的心目中,孔雀又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因此,孔雀就成了傣族人民最喜受 的民间舞蹈在欢度泼水节期间,跳孔雀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届时,傣家人聚集在一起, 敲起芒锣,打起象脚鼓,跳起优美的孔雀舞,欢度节日孔雀舞最早是一种化装舞蹈,过 去表演权限男子,表演时还要身戴形似孔雀的装饰,脸戴尖塔形白净菩萨面具,单人舞戴 女面具,双人舞戴一男一女面具。

舞姿摹拟孔雀的各种动作,已形成出窝、下坡、起舞、 找水、照影、饮水、洗澡、展翅飞翔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式,有严格的步法、方位和动作 组合,以雕塑性舞姿造型见长,着重表现孔雀的温驯、轻巧、美丽善良、婀娜多姿的特点 孔雀舞以象脚鼓、鋩锣等乐器伴奏,动作和鼓点配合严格新中国建立后,孔雀舞经过加 工改造,丰富了舞蹈情节,丢弃了沉重的道具装饰,换上了有孔雀图案的衣裙,充分发挥 了舞蹈者体态的曲线变化和眼、手、腿的灵活运用,大大丰富了孔雀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使孔雀舞更加活泼优美跳孔雀舞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非常普及,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跳 得较出色的 20 世纪初,诞生于瑞丽江畔的孔雀舞表演大师――毛相,应该是大众熟知的第一位孔 雀舞者,他在传统孔雀舞基础上开创了徒手孔雀舞,并形成了一套由简至繁、章法清晰的 舞蹈教材及教学体系据说,为了揣摩孔雀富有灵性的神态,毛相每天都会到孔雀栖息之 地,观察孔雀的生活习性和动态,并坚持在水滴下苦练不眨眼的功夫正是这种厚积薄发 的积累,使他具备了超常的功力和精深的技巧,更使他成为了傣乡金孔雀的化身和审美的 对象,成为人们追捧的“撒拉弄勐卯” (瑞丽大师傅) 1956 年,他在传统孔雀舞的基础上 进行整理、改编,创作了《双人孔雀舞》 。

刀美兰是毛相的学生,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创造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心中的孔 雀公主,刀美兰的代表作《金色的孔雀》 ,就是在继承傣族人民喜爱的传统孔雀舞蹈语汇的 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舞蹈的语汇,从而赋予了孔雀舞一种新的表现:典雅、传情,具有 更高的审美格调和文化内涵,具有艺术表现的开拓意义欣赏刀美兰的表演,犹如巡游在 傣乡的竹林深处,同纯朴的傣族乡民共处,分享着她对傣乡的一往情深…… 杨丽萍的孔雀舞是舞蹈艺术家的一种个体创造她的《雀之灵》是从艺术的生命价值 中寻找到了人性之根, 使其达到性灵的升华,成为当代民族舞蹈的典范之作杨丽萍创作《雀之灵》的灵感源于傣家文化 《雀之灵》的表演与其说是一种傣族舞蹈风格的呈现,不 如说是一种心象的反映舞者借孔雀之形,传达着自身对生命的体悟和感受作为新时期 孔雀舞的代表,杨丽萍既代表个体,又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群体 近些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在给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 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民间文艺的保存、传承与发展创新带来了一些影响我们应当 遵循经济、文艺的基本规律,悉心处理好与之相关因素,我相信其将呈现更好的局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