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实现民族自决权观点的解析与思考共产主义思想导师列宁极为重视民族问题,关于民族自决权的观点 尤为令人瞩目他在这方面留下的大量理论著述和实践经验,是马克思 主义宝库中的一笔重要遗产一、列宁关于实现民族自决权的三种形式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 个弱小的,特别是受压迫的民族,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直至分离出去, 建立独立的国家概括列宁的思想,实现民族自决权主要有以下三种不 同的形式,它们是相互关联和可以兼容的实现民族自决权的第一种形式是在中央集权的单一制的多民族国 家里,实行地方民族自治或民族区域自治列宁指出:“如果不保证每 一个在经济上和生活上有较大特点并且民族成分不同等等的区域享有 这样的自治,那么现代真正的民主国家就不可能设想了 (《列宁全 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0页列宁还指出「必 须实行广泛的区域自治和完全民主的地方自治,并且根据当地居民自己 对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居民民族成分等等的估计,确定地方自治地区 和区域自治地区的区划5 (《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第61页列宇认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央集权并不矛盾, 民主集中制“不排斥地方自治及有独特的经济和生活条件、民族成分等 等的区域自治气《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9 页。
列宁还强调指出,咱治^是包括在自决这个概念之内的气《列 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71页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既有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权益和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在政策 等各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保证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自由 发展,防止和避免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制,乂有利于确保国 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治理,从而使整个国家更民主团结,更好更快地发 展实现民族自决权的第二种形式是建立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十月革 命前,列宁原则上是反对联邦制的一是担心联邦制会影响党的建设 如果把联邦制原则用到党的建设上,可能会削弱党的力量,甚至使党陷 入分裂二是担心联邦制会影响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 展,不利于走向社会主义例如他在1903年说,联邦制“并不是无产阶 级应做的事情……无产阶级应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所有民族中尽可能广 泛的工人群众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便在尽可能广阔的舞台上为建立民 主共和国和社会主义而斗争”(《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891页列宁在这里所说的民主共和国显然是单一制的, 而不是联邦制的1913年,他又说:“我们无条件地拥护民主集中制。
我们反对联邦制7 “我们在原则上反对联邦制,因为它削弱经济联系 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合适的形式”(《列宁全集》第46卷,人民出 版社1980年版,第379页但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改变 了原来的看法,明确把联邦制作为苏维埃国家的组织形式,认为它是实 现民族自决权更为完善、更为全面的形式不过他同时还认为,联邦制 国家只是向完全统一的集中制国家的过渡形式1918年3月正式宣布 成立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就是这样的联 邦制国家到苏联成立前,自愿参加俄罗斯联邦的共有8个自治共和国、 11个自治州和2个劳动公社众所周知,在1922年成立苏联时,列宁和斯大林在建立苏维埃联 盟国家的问题上曾经产生过分歧当时,准备加入苏联的,除了俄罗斯 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还有1917年12月成立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1918年成立的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1922年成 立的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员有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 拜疆三个共和国)作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的斯大林提岀了一个“自治 化”方案:让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作为民族自治单位“加入” 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个方案遭到民族地区很多领导人的不满 和列宇的强烈反对列宁认为这是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的表现是“根 本不合时宜的”斯大林接受了列宁的意见:把“加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 邦苏维埃共和国”,改为“同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一起止式 联合成欧洲和亚洲苏维埃共和国联盟”(《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 版社1987年版,第213页但方案中在有关机构设置等具体规定 上,仍保留原方案的条款,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自治化”色彩的妥 协方案列宁明确指出:“重要的是,我们不去助长独立分子,也不取 消他们的独立性,而是再建一层新楼——平等的共和国联邦(《列 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4页列宁在1922 年12月写的《关于民族或咱治化问题”》的信件中语重心长地指出「对 无产者来说,不仅重要,而且极其必要的是保证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中取得异族人的最大信任为此无论如何需要用自己对待异族人的态度 或让步来抵偿,大国民族的政府在以往历史上给他们带来的那种不信 任、那种猜疑、那种侮辱^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少数民族让步和宽容 这方面做得过些比做得不够要好《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 社1990年版,第353页。
最后,全党同意按照列宁“再建一层新楼”的思想,在1922年12月 30 0,正式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在一 致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条约》,以及1924年通过 的苏联第一个宪法中,除了规定联盟和各加盟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权力 范围等问题外,还明文确认:“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 利"(《苏联民族问题文献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第79页实现民族自决权的第三种形式是允许民族分离,建立自己的独立国 家这是实现民族自决权的最高形式十月革命刚胜利,苏维埃俄国就 无条件地承认了波兰和芬兰独立1918年,又承认了波罗的海沿岸三 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独立可是,1919年这三个国家 的苏维埃政权被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所颠覆,资产阶级重新掌权即使在 这种情况下,苏维埃俄国仍然承认它们为独立国家列宁承认民族分离 权,但并不认为所有民族都要分离,也意味着并不支持各个民族事实上 的分离他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承认妇女有离婚的自由,并不等于 号召所有的妻子都来闹离婚他在1917年4月说「决不允许让民族有 权自由分离的问题同某一民族在某一时候实行分离是否适当的问题混 为一谈。
对于后一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根据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和 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利益,分别不同的场合完全独立地 加以解决《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1 页二、几点看法关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学习 与借鉴列宁民族自决权的理论与实践,根据本国国情,特别是民族成分 和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制定的,不是苏联民族自治制度的翻版 我国是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与苏联的联邦制国家不同我国宪法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 导下的自治各有关地区既是一级自治政权,享有国家宪法赋予的各种 自治权利;又是地方一级的国家政权,受中央和国家的统一领导因此, 各个民族自治地区,以及“享有高度自治”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包 括台湾省(按照一国两制原则和根据宪法制是的《反分裂国家法》的规 定),都没有权利宣布分离和独立,或通过所谓的“公投”以及其他方法 谋求分离和独立这样做就是破坏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就是违宪违 法关于列宁和斯大林在建立苏维埃联盟国家的问题上的分歧。
这一分 歧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经在国内外学术界搞得沸沸扬扬一些人 竭力夸大这一分歧,给斯大林上纲上线,以此作为全面否定斯大林的炮 弹一般认为,当时斯大林是想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同时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列宇的理论,自治制度也是实现民族自决权的 一种形式而且列宁不止一次说过:联邦制国家只是向单一制国家的一 种过渡不过这种“过渡”需要多长时间、采取何种形式等一系列问题, 列宁生前还来不及从实践经验中加以探索,以致后人用各自的理解去解 释和实现这种“过渡”所以,斯大林“自治化”方案的错误一是他的大俄 罗斯沙文主义思想;二是他不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即从实 际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看待当时俄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列宁 批评他的方案“不合时宜”和“操之过急”是很准确的在这一问题上,列 宁比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符合历史上和当时俄国错综复杂的民族 关系情况尽管如此,斯大林的方案在原则上没有违背列宁的民族自决 权思想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列宁的联邦制列宁坚持通过建立联邦制国 家苏联的形式实现民族自决权的理论和实践是完全止确的,是完全符合 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俄国民族关系的实际情况的。
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如 果否认民族自决直至自由分离权,就会使人感到苏维埃政权是在继续奉 行沙皇政府的政策很难想象,除了联邦制,在沙俄少数民族众多、民 族压迫深重、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根深蒂固的废墟上,把刚刚取得十月革 命和国内战争胜利的国家再统一起来,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正是这个 联邦制的国家体制,促进了多民族的团结和逐步融合,以各民族的合作 和共同努力,实现了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的飞跃发展和40年代 上半期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克到80年代中期,尽管苏联各个时 期的领导人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包括在民族问题上有过不少错误 和失误,尽管1936年、1977年先后修订的苏联宪法仍然规定各共和国 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但没有一个共和国正式提出过分离的要求第 一次止式宣布独立要求的是1990年3月的立陶宛苏联解体的主要原 因不是因为列宁在当年“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駕而是由于戈尔巴乔夫推 行了一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他提出的所谓“民主化^公开性” 以及“多党制”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搞乱了党,瓦解了党,严重破坏了民 族团结,最终导致了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关于当代俄罗斯联邦的体制苏联解体以后,15个加盟共和国,包 括俄罗斯联邦在内,都成了独立国家。
在1993年通过俄联邦宪法时, 全国共有89个联邦主体,其中有21个民族自治共和国,1个民族自治 州,10个民族自治区它们和各个州、边疆区以及直辖市一样都是平 等的联邦主体(目前民族自治主体己略有减少,一些较小的主体己合并 或撤销)宪法强调,“俄联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强调各民族 自治主体亨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自治权联邦国家不仅尊重这些权 利,而且为其实现提供法律保护不过宪法中不再强调“民族区域自治”, 而是强调更为宽泛的哋方自治”和“文化自治”重要的是,在俄联邦的 宪法中,己经按弃了民族自治主体有权“自由退出联邦”的条款,从而排 除了它们脱离联邦宣布独立的法理依据这是吸取了苏联解体教训的结 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今日俄联邦境内的民族问题和矛盾己经解决或 基本解决了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具体、确凿的历史事实,从具体的历 史和现实的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列宁民族自 决权的思想和实践是这方面的典范而历史虚无主义则是罔顾乃至歪曲 和伪造历史事实,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宣扬错 误或似是而非的观点,欺骗和蛊惑大众。
用列宁的咱由退盟杖来做戈 尔巴乔夫搞垮苏联的替罪羊是徒劳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习近平 同志号召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学好、用好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号召极 其重要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克星”,有些干部由于没有学 习、学好、用好历史唯物主义,往往辨不清是非,无意中上了历史虚无 主义的当,被它所蒙蔽,甚至成为它的义务宣传员;只有掌握了历史唯 物主义,才会有鉴别能力,有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