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编]中蒙牛羊肉贸易机遇与前景

风****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7页
文档ID:168396902
[精编]中蒙牛羊肉贸易机遇与前景_第1页
1/7

中蒙牛羊肉贸易机遇与前景摘要:中国是牛羊肉消费大国,近年来进口量不断增加;蒙古国牛羊肉是原生态肉类品种,是净出口国,但受其牛羊疫病发生频繁影响,肉类质量安全是制约中蒙牛羊肉贸易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国牛羊肉贸易发展情况,研究了中国从蒙古国进口牛羊肉的需求空间和双边贸易发展机遇,并探究了双边贸易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实施为中蒙开展牛羊肉贸易带来了机遇;疫病频发、交通设施条件差、通关口岸偏远、运输成本高和政策制度不完善是制约蒙古国牛羊肉出口中国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蒙牛羊肉贸易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蒙古国;牛羊肉;质量安全;双边贸易 蒙古国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饲草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优势畜牧业是蒙古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私有化、市场化发展,畜牧业总体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其中肉牛肉羊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对自然灾害和疾病侵袭的预防控制能力较弱,且受牲畜疫病的影响,蒙古国肉类出口规模非常小,2015年11月中国对蒙古国部分地区的肉类出口放开许可以后,蒙古国肉类市场潜力随之显现。

中蒙基于其独特的地缘位置和资源禀赋,农业合作前景广阔在区域经济合作以及中国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开展“南南合作”项目的背景下,中方派遣专家赴蒙古国全面开展畜禽饲养、水产养殖、蜜蜂养殖、作物种植等相关专业指导工作,推广中国实用技术此外,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先后多次召开“中蒙俄跨境动物疫病防控研讨会”,分析判断本地区动物疫情形势,共同探讨并加强兽医领域合作畜牧业是中蒙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牛羊及相关产品是其中的关键2016年10月,时任农业部总畜牧师的王智才率团访问蒙古国,考察了该国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情况,并就双边畜产品加工与兽医领域合作提出了务实举措2017年5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杭州会见蒙古国食品农业与轻工业部部长时表示,蒙方正在设立国家兽医局,建立兽医体系,中方愿意给予各方面支持;双方可加强牛羊肉加工业合作,探讨建立跨区检疫和加工园区,中国欢迎蒙方优质牛羊肉进入中国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蒙贸易的快速发展,给中蒙牛羊肉贸易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中蒙牛羊肉贸易状况及其发展空间,促进蒙古国的优质牛羊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中蒙双边贸易的现状、潜力、发展趋势和农业投资合作,对中蒙牛羊肉贸易问题的研究尚缺。

如朱婧等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Lafay指数,对中蒙双边贸易的潜力和互补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蒙双边贸易存在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中蒙两国在商品进出口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1];原瑞玲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中蒙农业投资合作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蒙农业生产要素优势互补,区位优势突出,两国农业合作空间广阔[2];王富强对蒙古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3]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中蒙牛羊肉贸易状况的基础上,探究了两国牛羊肉贸易的发展机遇,针对双边牛羊肉贸易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中蒙牛羊肉贸易的具体措施 1中蒙牛羊肉贸易发展状况 1.1牛肉贸易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与消费大国近年中国牛肉产量增长趋缓,消费需求却快速增长,供需缺口不断增大,为其他国家的牛肉进入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4-6]中国牛肉贸易从2009年开始由净出口逐渐转为净进口,近年来净进口规模迅速扩大蒙古国牛肉进出口不稳定,呈净出口态势2008—2013年,由于动物疫病频繁发生,蒙古国牛肉没有任何出口,此后出口量也很有限主要出口市场是俄罗斯,对俄出口占其牛肉出口总量的95%以上;进口量少,通常来自中国或澳大利亚。

中国从蒙古国进口的牛肉产品非常少,产品种类单一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以前中国主要从蒙古国进口牛杂碎;其后由于蒙古国口蹄疫疫情时有发生,中蒙之间直到2016年才重新达成贸易协议,2016年中国从蒙古国进口加工牛肉244.26t、去骨冻牛肉64t,进口金额共104.55万美元1.2羊肉贸易中国羊肉贸易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2010年以后进口规模迅速扩大,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8.29万t2016年中国进口羊肉22.01万t,出口4060t出口主要面向中国香港、约旦等,2016年对中国香港出口羊肉3485.19t,占出口总量的85.84%;进口羊肉主要来源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从两国进口占中国羊肉进口总量的95%以上蒙古国羊肉主要用于国内消费,进口非常少,出口不稳定,呈净出口状态2015年出口羊肉39t,没有进口蒙古国羊肉出口市场不固定,主要是哈萨克斯坦及阿拉伯国家羊肉产业与牛肉产业的相关程度非常高,在中蒙贸易中羊肉对牛肉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其原因一是蒙古国羊的存栏量和出栏量都比较高,生产能力较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内市场对草原羊肉的需求;二是草地放牧羊的饲养成本较低,低价蒙古国羊肉的进口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三是与牛相比,羊的疫病防控比较容易,而对于农牧民来说,较少的疫病意味着较低的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能够提高蒙古国农牧民的收入。

由于蒙古国疫病频发,中国从其进口牛羊肉时断时续近年来,中国对牛羊肉需求量持续增加,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如果蒙古国动物疫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牛羊肉质量能够达到进入中国市场的要求,中蒙牛羊肉贸易将具有大幅增长的可能 2中蒙牛羊肉贸易的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迅速增长,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粮食消费逐渐减少,肉类消费不断增加面对不断扩大的牛羊肉消费水平及国内牛羊肉产量的不足,中国牛羊肉进口需求空间广阔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的实施为中蒙牛羊肉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1中国牛羊肉进口需求空间广阔目前,国内牛羊肉消费水平低于其他肉类产品,但增长速度较快中国牛羊肉人均消费量比猪肉、禽肉低,从增长速度来看,城镇和农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均超过肉禽制品人均消费增长的平均水平根据恩格尔定律和Bennett定律,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支出水平将会继续上升,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将会下降,动物性食物支出占食物总支出的比重将会继续上升,预计中国牛羊肉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中国牛肉人均消费量增长较快,从1995年的2.21kg增长到2016年的5.6kg,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羊肉人均消费量水平虽低于牛肉人均消费水平,整体来看也实现了较快幅度的增长,由1995年的1.41kg增长到2016年的3.48kg(图1)近年来,随着西餐、外出就餐等消费习惯的逐渐普及,中国牛羊肉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中国牛肉产量增速慢于消费,导致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进口需求持续扩大[7]中国牛肉消费量由2000年的531.7万t增至2016年的774.4万t,年均增长2.38%;牛肉产量增长相对较缓,年均增速为1.87%,低于消费0.51个百分点;牛肉进口需求扩大,进口量年均增速快于出口量高达41个百分点,导致牛肉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且净进口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牛肉净进口量达到57.6万t(表1)中国羊肉产量由2000年的264.1万t增至2016年的459.4万t,年均增长3.52%;羊肉消费量增速快于产量,年均增速为3.78%;羊肉长期处于净进口状态,进口量年均增速快于出口量近17个百分点,2016年羊肉净进口量为22.01万t(表2)蒙古国民族构成中以蒙古族为主,人口占比超过90%,居民饮食消费特征与中国内蒙古地区相似程度很高,特别是偏爱于食用草原牛肉与育肥牛相比,天然放牧产出的牛肉脂肪含量低、肉质硬,更适合煮炖,比较符合中国内蒙古以及东北、西北地区居民的消费偏好,具有一定的需求空间。

2.2中蒙牛羊肉贸易面临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等为中蒙牛羊肉贸易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当前中蒙关系总体发展良好,两国高度重视双边经济贸易往来,政府首脑互访频繁,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其次,中蒙两国农业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在加强牛羊肉加工业合作、建立跨区检疫和加工园区、牛羊肉和饲草贸易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举措第三,在“南南合作”背景下,中蒙合作项目已经完成两期,中方派遣专家赴蒙古国,全面开展畜禽饲养等相关专业指导工作,推广中国实用技术,取得可喜成绩,并获得了项目运作经验第四,在中蒙俄三国合作方面,多次召开“中蒙俄跨境动物疫病防控研讨会”,共同交流探讨加强兽医领域合作,跨境经济合作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逐步加快[8-9]较强的地缘优势为扩大中蒙牛羊肉贸易带来了便利中国是蒙古国重要的经贸伙伴和邻国,中蒙之间有4710km的边境线,目前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口岸共有14个,其中6个口岸常年开放,双边经贸往来便利,交通运输成本较低1995-2016数据来源:FAO、《中国畜牧兽医年鉴》、中国海关注:消费数据是表观消费量;1995—2013年来自FAO,由于2014—2016年FAO数据缺失, 3中蒙牛羊肉贸易的制约因素 当前中蒙牛羊肉贸易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蒙古国牛羊肉的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蒙古国牲畜疫病频发,食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将严重影响其产品出口;其次,蒙古国内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影响其牛羊肉的生产、加工和运输;再次,通关口岸距离内地较远,运输成本较高;另外,蒙古国执政党更迭频繁、企业交易机制不成熟以及民间交流存在的障碍等,都对中蒙牛羊肉贸易有一定的制约因此,笔者从疫病问题、交通设施条件、开关口岸、运费和政策制度4个方面对蒙古国牛羊肉出口中国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3.1蒙古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差,牲畜疫病频发蒙古国牛羊肉出口贸易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动物疫病,包括口蹄疫和近年爆发的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也偶有发生[10]蒙古国土地面积较大,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多,且跨区域流动比较自由和频繁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动物疫病防疫能力及防疫体系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持续存在近年来,蒙古国牲畜疫病问题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中蒙牛羊肉贸易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3.2蒙古国国内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交通条件差蒙古国肉类屠宰加工企业数量少,屠宰加工设备和仓储设施比较落后,肉类批发中心的存储能力和卫生条件难以达标中国国内的牛羊肉消费绝大部分是冷鲜肉,这种消费习惯要求牛羊肉的运输以冷链为主,需要建立在密集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网络基础之上。

当前蒙古国国内的交通条件无法提供跨国冷链物流,甚至无法承担活牛活羊的长途运输对此,中蒙双方的牛羊肉贸易需要依靠亚欧跨国铁路和相关公路的建设3.3中蒙鲜冻肉类贸易的通关口岸偏远,物流成本高目前蒙古国熟制牛羊肉进入中国主要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报检通关,距离内地市场较近,而冷冻牛羊肉暂停进口前在新疆老爷庙口岸报检通关,运至内地市场的物流成本较高3.4蒙古国政策环境多变,交易制度尚不成熟,两国企业投资、贸易合作不畅蒙古国执政党轮换频繁,政策环境复杂多变,中方企业对于在蒙古国投资建厂等存在一定的顾虑中蒙双方之间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交易机制,合作互信程度不高,单方面撕毁合约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目前中蒙两国民间交流合作也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民族情绪易影响到双方往来 4促进中蒙牛羊肉贸易的主要措施 中蒙开展牛羊肉贸易对促进中国与蒙古国农业合作、促进蒙古国牛羊肉产业发展、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蒙古国疫病频发、交通设施条件差、通关口岸偏远、运输成本高和政策制度不完善是制约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针对当前中蒙牛羊肉贸易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五项措施,旨在提高蒙古国牛羊肉的质量安全,进而促进蒙古国牛羊肉进入中国市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