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影响传感器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泓***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71KB
约8页
文档ID:347185147

影响传感器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一、 影响传感器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传感器行业基础相对薄弱由于国内传感器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都有所提升,但与国外相比,国内传感器产业在产品品质、工艺水平、生产装备、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传感器行业面临全球范围内充分竞争的背景下,国内传感器企业资本实力相对较弱,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2、传感器行业高端人才短缺传感器的研发需要研发人员具备机械、电子、材料、半导体等跨学科知识以及机械制造、半导体制造等跨行业技术的积累,同时还需具备对上下游行业深入的理解,对人才要求较高而我国传感器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国内院校对传感器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较为缺乏,在人才储备上具有滞后性因此,缺乏行业高端人才是制约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二、 中国传感器行业技术现状目前中国传感器行业技术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上水平在加速传感器、陀螺仪、指南针、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传感器领域,中国传感器行业均有自主研发能力在高端传感器领域,中国传感器行业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等领域,中国传感器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总的来说,中国传感器行业技术现状较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三、 磁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从全球磁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全球磁传感器主要厂家包括Allegro、英飞凌、AKM等,以收入口径计算,前三大厂家市场份额分别为16%/15%/10%国内玩家有纳芯微、宁波时代电气、比亚迪半导体等AMR、GMR、TMR均基于磁阻原理,作为下一代磁传感器技术,凭借性能优势,渗透率正日益提升,主要磁传感器芯片厂商均有所布局四、 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传感器行业发展飞快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传感器行业TOP5占据了国内传感器市场40%以上的份额,行业竞争格局逐渐成熟其中,华工科技传感器产品主要应用于智慧出行、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是全球有影响力的传感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大立科技是国内少数能够独立研发、生产红外热成像相关核心芯片,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全产业链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旗下传感器业务占比高达90%以上,主要生产红外温度成像传感器;歌尔股份目前精密零组件收入规模较大,歌尔传感器涵盖压力传感器、交互类传感器和流体传感器等,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竞争力较强。

热敏电阻及传感器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国家日益重视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其健康发展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传感器行业一系列支持,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在重点应用领域的拓展,逐步实现进口替代2021年1月,工信部发布《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重点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为传感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以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到来,传感器作为重要的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快速发展在热敏电阻领域,过去几年,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在传感器领域,其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硬件基础,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智慧医疗、智慧工业等物联网各细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将释放大量传感器制造需求,这也将推动传感器各细分行业的稳步增长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高端制造业发展以及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的推广,传感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新的技术发展特点。

随着微电子元器件和芯片工艺技术进步,以前需要复杂系统和高成本的解决方案,现在可以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实现.以白光共焦为例,其测量系统本身就是一台完整的微型光谱分析仪,而现在可以很方便地用集成化的方案实现模块化封装逐渐可负担的解决方案成本使得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出现喷发五、 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上升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6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137亿美元,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逐渐趋于完备,设计制造,封测等重点环节均有骨干企业布局2020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在148亿美元左右六、 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前景广阔智能传感器在工业4.0时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智能传感器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智能传感器行业带来巨大发展契机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前景广阔,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39亿美元七、 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中国传感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计会朝着智能化、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高精度、小型化、集成化和环保等方向发展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将会在这些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将会越来越高,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这将有助于普及传感器的应用此外,政府对于传感器产业的大力支持也将有助于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数据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这也是传感器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八、 行业上下游情况传感器上游为芯片、电路、电源、不同类型的元件等各种原材料;中游是电容式气压传感器、红外气体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制造;下游则是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通信电子等下游应用一)上游产业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移动互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等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支持政策的不断提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快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336亿元增长至104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3%预计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2036亿元电源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是各类电子设备的心脏,是电力电子设备实现正常运行及电压调节的基础不同的电源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电气化程度提高,我国电源产业实现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电源学会数据,2021年我国电源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056亿元增长至3416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电源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700亿元二)下游产业目前我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工业制造、网络通信、消费电子及医疗电子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中传感器在汽车电子领域中占比最高,达24.2%;其次在工业制造领域,占比为21.1%,排第二汽车电子是用传感器、微处理器、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主要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推动,汽车电子广泛应用于汽车各种领域中,使得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成长,渗透率不断提升有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后倒车雷达渗透率为86.25%,中控屏幕渗透率为85.57%,驻车影像系统渗透率为78.50%,巡航系统渗透率为72.58%,前倒车雷达的渗透率为37.46%,倒车车侧预警系统的渗透率为13.54%,并线辅助的渗透率为20.79%同时占整车的比重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汽车电子占整车的比重从1980年的10%增长到了34.32%预计在互联网、娱乐、节能、安全四大趋势的驱动下,汽车电子化水平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的比重将接近50%。

随着渗透率不断提升,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1104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动力控制系统占比最多,占整体市场的28.7%;其次为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比为26.7%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不断重视通信行业发展,我国通信行业发展较为迅速进入2021年,进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和应用普及全面加速,行业发展质量和增长水平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九、 智能传感器国产化率稳步提升我国国内厂商智能传感器总产值占比从2016年的13%快速提升到2020年的31%,显著高于行业增速,未来随着国内厂商技术持续迭代、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智能传感器市场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