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66KB
约13页
文档ID:14414178
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_第1页
1/13

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变化世界历史有三大块教学内容: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与实验稿《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出现了一些变化我们先谈谈世界古代史部分课标的变化?从总体上看,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二)课程内容数量的变化;(三)学习内容要求的变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修订后的《课标》的课程内容不再以主题方式呈现,而采取按照历史发展时序的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 ,以“点”连“线” ,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 ,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的展开这样做,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弱化了学习主题,更加符合初中生的特点如世界上古文明,主要代表是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 《课标》选择了这些文明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埃及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古代罗马城邦等,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对世界上古文明由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也遵循了历史发展的时序。

课程内容数量的变化(修订后的《课标》学习内容有一些调整从总量上看,减少了 56 个知识点,增补了 25 个知识点,实际减少了 31 个知识点总量的减少,体现了课标修订的一个重要原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具体到世界史三个板块,内容上有哪些变化?我们先看世界古代史内容的变化,删减内容:如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布匿战争、查理马特改革、马可•波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荷马史诗》等古典文学、阿基米德、巴黎圣母院增加内容:如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大学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 问 1:那么,这样调整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课标内容这样调整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关注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线索世界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还有,通过世界史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时序有清晰的认识通过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出, 《课标》保留、选择的史实链接起来基本能够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时空线索例如,我们要了解欧洲封建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课标选择了法兰克王国、基督教、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等,这些内容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关键内容,也是欧洲中世纪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不同的主要印证,把这些内容链接起来,学生就基本上对欧洲中世纪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比如,增加了“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的内容,有利于理解中世纪时期兴起的大学对于促进西欧思想文化发展的意义;第二,根据初中教学的实际,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新课标删减的一些内容,有些是比较偏的内容,还有一些属于比较难于理解、专业色彩比较强的内容,如“查理•马特改革” 、 “希波战争”等这些内容的删除,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问 2: 在世界古代史新增加的内容中,有一些是我们平时不太接触,比较陌生的如“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以下详细地谈谈关于西欧的庄园,它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在庄园里,毫无疑问,庄园主是最高首领,庄园主的身份有大有小,他可能是国王、主教、贵族,也可能只是一名骑士庄园里的基本劳动者是农奴,此外还有奴隶和自由民农奴虽然是土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和他的家庭在名义上属于庄园主所有,但是他们在人身上是自由人,他们可以娶妻生子,建立家庭,他们的孩子也属于自己,拥有的房屋也可以传给后代庄园主要分给农奴一小块土地耕种,庄园主也必须按照习惯法保护农奴,农奴也可以通过缴纳罚金等手段得到一些破例的权利,例如,按照规定农奴不能娶庄园以外的女子,也不能把自己的女儿嫁到庄园以外去,但如果农奴向庄园主缴纳一定的费用,通常就能获得批准。

除了农奴以外,庄园里还有奴隶和贫穷的自由民奴隶可以被庄园主买卖,但奴隶的数量很少,他们大多为庄园主做家务活在经济上,庄园完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的土地除了可耕地之外,有林地和草地,土地分为庄园主的土地和村民的份地,每个庄园一般都有一个城堡,庄园主的土地在城堡周围,比较肥沃,村民的份地一般都比较远庄园主除了耕地之外,还有森林和草地,庄园中的磨坊、桥梁、牲畜等都属于庄园主庄园里的村民们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就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了解西欧的庄园经济,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欧封建社会问 3:西欧中世纪城市特点既是古代史教学的重要难点,也是《课标》增加的内容之一怎样理解呢?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而不是像古代东方的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它们大多位于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所以自从城市产生的时候起,西欧的城市就展开了反抗封建主的干涉、剥削、统治和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

在经济方面,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例如,城市与当时的封建庄园争夺劳动人口,一个农奴,假如他逃到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可以成为自由人,就会受到城市法律的保护中古西欧的一句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在中古西欧兴起的这些城市里面萌芽、发展、壮大的在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封建贵族王权给与城市自由、自治特许状和商业方面的便利以换取城市在财政上对王权的资助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在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城市文学的出现,世俗大学的产生,不断积累着对西欧天主教宗教文化的反动,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可以说正是中古西欧的城市,才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关于中国封建制度存在很多争论,所以要想完全回答,那需要很多专家来进行全国范围内的一场大讨论这个事情进行了很多年,最后大家无可奈何,没有最后结论,但目前是跟着党的指导理论走的,所以一般认为,从春秋战国鲁税亩制度开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事实上这个说法,很多人并不承认并为此继续争论由此产生了你的问题你的问题之根源,在于如何确定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上下界限,是上世纪学术界讨论的继续但是这个争论,来源于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如何理解翦伯赞等一批史学家,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史学理论,所谓封建,就是封藩建卫封藩建卫是封建制度的本质,故而,随着君主专制的确立,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后封建时代然而按照郭沫若等一批史学家的观点 春秋鲁税亩制度之后,承认土地私有化,这才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开始翦伯赞等人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结束的时候,郭沫若等人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才开始所以,你的问题需要如何确认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按照郭沫若这批人的观点,鲁税亩制度之前是奴隶社会,而后是封建社会,由此产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特点是君主高度专制于此对比的是西欧君主不能专制,国王想征税还要邀请诸侯贵族来讨论,如贵族不同意,国王就无可奈何中国与西欧封建制度之最大区别,在于君主是否高度专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资源配置处理等制度西欧封建社会的贵族可以对下属子民进行自由征税,但在中国,官员如此作为就是鱼肉百姓,可杀头处置至于说农奴情况,南北朝时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农奴隋唐两宋时期都存在农奴,元朝、晚晴时期,甚至是在 1930 年代,民国的个别县区还有农奴,个人、家属都不属于自己,属于地主所占有,没有自由和财产。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经济,建立在财产私有的观念上,在它的起源上(古罗马后期和日耳曼蛮族),具有很强的军事组织性质,欧洲中世纪的国王就是一个最大的领主,国王的特殊性在于以战争(掠夺、兼并或保卫)的名义,行使最高的国家动员的权力,土地作为最主要的战争果实被分配,以巩固契约性质的军事结盟封建领地的世袭化,由于起源上战争所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具有一种维护荣誉的神圣性,而最终成为以私有为本质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完全私有性,使庄园、城堡成为一个经济、法律、宗教、日常生活能够自主自治的独立小社会,这种制度意义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西方文化的一个根基对照之下,中国封建社会则以大家庭小社会为特征,伦理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封建政治管理的整合,专制权力从军事性质改变为封建制度的文官性质,制度化的关键就在于,政治制度实现严格的程序化(没有程序本质性的形式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儒家正式出现以前,儒家的先圣就为制度的程序化完成奠定了基础以下谈谈世界近代、现代史课程内容上的变化世界近代史删减了:克莱武在印度掠夺、宪章运动、伏尔泰、爱因斯坦等内容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世界现代史删减了: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绥靖政策、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印度独立、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生物工程技术、德莱赛、毕加索、爵士乐、好莱坞等。

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问 1: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世界近代史、现代史内容的变化,一方面也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两点应该注意到:第一、通过内容调整,使内容更加系统、完整如新课标规定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增加这一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近代历史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世界近代历史总的理解还有,修订后《课标》则把一战内容纳入世界现代史的范畴这样的调整使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更为完整,有利于系统理解一战对现代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些变化需要教学在教学把握和贯彻落实第二、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世界现代史增加的内容大都是与当今世界、人们社会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如社会保障制度、世界贸易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等,体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的功能,体现了历史的现实教育功能问 2:在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内容中,删去的内容很多,增加的很少,其中有几个点是以前没有的,大家也都不太熟悉的,如租地农场,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新增加的问题怎么理解呢?《课标》要求学生“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

实际上,是要求理解和认识欧洲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初中的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两方面加以注意:第一,通过对 14 世纪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某些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法国的佛兰德尔等地的手工工场,以及英国农业中出现的租地农场的生产情况,具体清晰地讲述在欧洲近代早期的手工业和农业中出现的这些不同于封建经济的新的经济体第二,要特别注意讲清以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体与封建经济的本质不同:(1)拥有大批雇佣劳动者,他们脱离了对土地的依附,成为自由劳动者,并引起国内市场的扩大;(2)他们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为了供应市场,因此他们从事的是商品生产;(3)这种生产方式需要大量的资本上述三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要素新兴的商人和资产阶级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也成为探索到东方的新航路的重要动力,并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第三,要说明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它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它从工人身上榨取利润,积累资本,大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