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解读古代人名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KB
约3页
文档ID:310816592
解读古代人名_第1页
1/3

解读古代人名=“news_bd”>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份标志, 还能体现一个人的地位、种族、性别、职业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远古时期, 人们并没有名字, 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等都是后人以其英雄事迹来称呼他们的, 他们本身没有名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个人的能力越来越大, 个性的区别越来越明显,到了商周以后, 先人们开始有名我国古代人名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人名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 从而形成古人名鲜明的时代特色先秦阶段是我国人名的初创时期, 与后世相比, 显示出质朴无华的原始性和随意自然的无序性孩子出生后, 多根据其生日或身体特征来命名, 并不刻意雕饰殷商时期特别流行以生日的干支命名, 而且主要是用天干命名据汉代 《白虎通姓名》载: 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质, 故直以生日名子也   商代30代君王, 其中有28代以天干入名, 涉及9个天干如开国者成汤就名天乙, 高宗武丁战绩卓著, 纣王帝辛更是家喻户晓这种干支命名法一直流传至今以身体特征命名的如卫公子黑背、楚公子黑肱、晋成公黑臀及孔子名丘、老子名耳等。

先秦人取名不求高雅、不避粗俗,只把名字作为一个符号而已随着汉人文学意识的觉醒, 汉代人的名字已脱尽先秦时的质朴和粗俗, 开始讲究字眼、追求寓意, 借名字寄托个人的理想与抱负高祖刘邦白手起家, 一统天下,激发了汉人强烈的功名心、事业心, 汉代人的名字体现出汉人建功立业、治国安邦、授勋封侯的崇高志向如: 韩安国, 字长儒, 西汉梁国成安人, 汉景帝时率兵击退吴国叛兵, 武帝时任御史大夫和卫尉,与匈奴战败而死; 张安世, 字子儒, 西汉杜陵人, 昭帝时任右将军, 光禄勋, 封富平侯, 宣帝时为大司马, 一代富豪; 赵充国,字翁孙, 西汉大将, 陇西人, 武帝、昭帝时,率军击匈奴, 宣帝时, 封为营平侯西汉人饱受战乱之苦, 人们追求太平、幸福的生活, 希望健康长寿的美好理想也体现在其名字中, 如: 李延年, 西汉宦官, 深得武帝宠幸; 严延年, 字次卿, 西汉东海人,宣帝时任太守; 韩延寿, 字长公, 西汉杜陵人; 甘延寿, 字君况, 西汉北地人, 元帝时为西域都护, 封义成侯; 杜周, 字长儒, 西汉南阳人, 任廷尉, 是有名的酷吏, 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延寿、延考、延年西汉时,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经学日益发达, 东汉时更得到光武帝、汉明帝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儒家所崇尚的忠、孝、节、义、仁、礼、德、贤等观念的字眼也频现于东汉人名中。

  如: 宗慈字孝初, 边韶字孝先, 丁鸿字孝公, 赵孝字长平,苏顺字孝山, 郭嘉字孝仁名或字中都含有孝字又如: 李尤字伯仁, 杨仁字文义, 张纯字伯仁, 曹仁字子孝, 许慈字仁笃东汉人的名字不再具有西汉时的功名利禄思想, 也少了西汉人那种激昂进取精神东汉人崇尚经学, 讲求学术, 其名字寄托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更加文雅、含蓄魏晋时代, 儒家经学衰微, 宣扬老庄思想的玄学兴盛, 玄学批驳儒家的仁义道德, 抨击其对人的个性的束缚,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老庄哲学中的道、玄、元、真等字眼常常出现在人名中, 如:王浑字玄冲, 傅玄字休奕, 刁协字玄亮, 邓攸字伯道, 温峤字太真, 庾亮字元规, 诸葛恢字道明, 桓温字元子, 桓玄字敬道, 谢玄字幼度, 刘牢之字道坚, 司马道字元显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阶段北朝人名随意真率,朴野少文, 如赵黑、闾大肥、傅竖眼、卢丑、东路头之类, 不避俗名丑名, 富有世俗生活情趣南朝人名高雅精致, 显出较深厚的文化修养   由于东晋之后北方连年战乱, 北方的士族多南渡定居, 南方因此人文荟萃世袭士族不仅以其姓氏、地望、门第、宗谱相标榜, 更借名字炫耀其世代豪俊的非凡身份。

普通知识分子由于仰慕士族豪门的富贵荣耀, 也喜欢在其名字中使用一些为士族所垂青的字眼, 如 士、彦等如: 陆澄字彦渊, 范云字彦龙, 刘绘字士章, 刘勰字彦和, 张率字士简, 刘杳字士深, 阮孝绪字士宗, 优挺字士标, 萧诞字彦伟, 臧严字彦威, 沈穆字彦和南北朝人名的另一特点是广泛使用佛家语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 南北朝时,佛教信仰深入人心, 但北朝佛教不同于南朝佛教, 北朝佛教重功德, 南朝佛教重佛理, 因此南北朝人名中的佛教字眼有所不同南朝多取昙、佛、慧、法、僧等抽象字眼, 如: 王昙首、沈昙庆、王昙生、王僧绰、王僧达、王僧佑、孙法宗、陆法真、段佛荣、沈慧休、刘昙净、乐法才北朝人名则直接取佛名、法器, 如吕七宝、吕罗汉、崔目连、吴悉达( 悉达即悉多太子, 释迦牟尼为净饭王太子时的名字) 等   唐代人名反映了儒、道、佛三教共荣兼存的局面唐代社会长期稳定, 传统儒学呈复兴之势朝廷组织学者对儒学经典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订、注疏工作, 涌现出许多如颜师古、孔颖达、陆德明等著名的经学家, 特别是唐明皇李隆基亲自注释《孝经》由于儒学兴盛, 一些体现儒家思想观念的字眼被广泛纳入名字中, 如仁、义、礼、知、忠、孝、节、恭、敬、德等, 其程度决不亚于儒学繁盛的东汉。

唐代佛教的发展不同于南北朝时期, 源于西土的佛学佛理已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思想交融, 产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唐代人已不再满足于对佛法、佛理的狂热崇拜, 因此, 唐人名字中有关佛教的字眼远不如南北朝时普遍而有关道教的字眼在唐人名字中却呈异军突起之势, 这可能与道家的始祖和唐代皇帝同姓李有关, 道教借助皇帝的支持而风行天下, 有关道教的字眼频见于人名中, 如: 房玄龄、崔义玄、李道宗、颜真卿、陈玄礼、吴通玄、裴守真等唐代人名在形式上的另一大特点是双名开始占据优势, 两字搭配都有明确的含义, 或寓美德, 或寄抱负, 或表志向, 有的则直接截取于成语或名言, 如: 武三思, 源于《论语公冶长》: 三思而后行; 杜如晦, 源于《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还有的借用古代杰出人物的名字, 如孔巢父, 借用了古代隐士巢父的名字; 李孟尝, 借用了战国田文的封号孟尝君五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代, 州镇割据, 战火连天当时的人多以彦为名, 起自唐末, 止于宋初, 遍及各地唐末有宰相徐彦章、左拾遗徐彦枢梁有铁枪王彦章、统兵大将谢彦章, 晋、汉之间有超保大将军张彦超等据统计, 自唐末入五代至宋初, 以彦为名的大小人物, 见于史册的有145人, 名为彦章的11人, 彦威的7人, 彦卿的7人, 彦进的4人。

宋代重文轻武, 理学发达, 注重人格与道德的修炼,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因此,宋人取名特别偏好那些表示美德善行的字眼, 如: 高怀德、石守信、王延德、韩世忠、真德秀, 包拯字希仁、余靖字安道、欧阳澈字德明等   同时, 宋人还喜欢用老、翁、叟等表示年迈衰老的字入名, 如: 孟唐老、孟元老、陈敬叟、刘温叟、刘辰翁、王吉甫等, 这大概与宋朝理学盛行后, 封建文化缺乏锐气, 崇尚古典, 推崇成熟中庸有关元代, 北方蒙古族入主中原, 人名中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音译或意译的名字,如成吉思汗、窝阔台、拖雷、旭烈兀、兀良合台、耶律楚材、察罕帖木儿、石抹宜孙,成为我国姓名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明代也喜好以表示美德的字眼为名,只是较宋代人名多了些对世俗幸福追求的意味, 如: 高攀龙、周顺昌、曹变蛟、周遇吉、黄得功、何腾蛟、张名振、李成栋、孙可旺等, 寄托了人们望子成龙、光宗耀祖、追逐名利的世俗愿望清代是我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时代,清人眷恋缅怀灿烂的古文化, 致力于文物古玩的收集、玩赏与研究, 受这种慕古之风的熏染, 清人的名字常常借用古代玉器、青铜器的名称, 如: 施琅、图理琛、田文镜、李绂、姚鼐、傅鼐、曹振镛、汪士铎、嵇璜、费金吾、黄叔琳等。

另一方面, 受文字狱的毒害, 清人对政治时事噤若寒蝉, 不敢直抒胸臆, 在名字上追求含蓄而古奥的风格, 如:黄宗羲、傅维鳞、查继佐、魏象枢、徐乾学、刘献廷、严鸿逵、胡中藻、戴衢亨等, 这些双名不能直接组合成词, 亦无语法上的关联,其意义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总之,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人名都在不断地受到时代潮流的浸染和冲击, 人名中不但蕴涵着社会的期望心理, 更留下了各时代的文化烙印和风俗时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