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资源刘禹锡诗歌讨论综述摘 要:中唐诗人刘禹锡以其特殊的诗歌风貌,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本文从诗歌继承和创新讨论,诗歌艺术讨论,诗歌内容讨论,诗歌影响和流变讨论四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刘禹锡诗歌讨论的基本情形作一梳理,指出刘禹锡诗歌讨论的得失利弊;关键词:刘禹锡 诗歌 创新 艺术20 世纪 80 岁月以后对刘禹锡的讨论有以前的偏重哲学和思想转变到了全方位,多元化的讨论,诗歌讨论也不断细致和深化,领域不断拓宽;纵观学界的讨论,主要集中以下方面;一、诗歌继承和创新讨论;这方面的文章主要讨论了刘禹锡对前代作家的继承和超越,有对屈原的接受,目前学界讨论较多,如韦燕宁《论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认为屈原的骚怨情感,对刘禹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禹锡把这种精神融进了对自身遭受的忧怨感叹,对社会现实的讥讽;也融进了他对巴楚风物的现实观看和表现,对巴山楚水自然风物的自觉关注,在意象的描写中寄托和表现自己的骚怨愁情,仍在肯定程度上超越了屈原的骚怨表达,使之更具有现实性;王建梅《刘禹锡贬谪诗对屈骚的继承和超越》认为刘禹锡在贬谪时期继承了屈骚精神,并且又在肯定程度上超越了屈骚的忧怨主题 , 形成了自己放旷与自适的风格;刘梦初认为刘禹锡接受屈原的契机是贬谪朗州,相同的环境和相像的禀赋才能是刘禹锡接受屈骚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有对李白的接受, 如闫伟哲《“诗仙”“诗豪” 之诗的豪情—— 论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立业和独立的人格、剧烈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恢宏壮大的景物描写等方面都承袭了李白的诗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进展,认为刘禹锡继承了“视风骚,宗盛唐”的传统,在豪情中融入了理性精神和沧桑之感,把李白青年式行侠的豪情转化为中年式成熟的豪情,为北宋苏轼、辛弃疾气象雄壮的诗篇开创了新路;对皎然的接受,金燕《论刘禹锡诗歌对皎然自然美学观点的实践》认为刘禹锡的语言艺术继承了皎然以情兴为动身点,经过人工雕刻的,与艺术规律相结合的美学原就,同时也在接受客观生活感召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剥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艺术,词总华实, 语语可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张振萍《论刘禹锡诗歌中的创新意义》认为刘禹锡的创新在于使 诗歌题材领域得到拓展和开掘:把劳动场面写入诗,以开朗豁达的 心胸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 诗中表达出豪爽不羁、倔强不屈的品行;他创作的民歌体诗歌 ,对后世影响很大,使诗歌体式更加完善;冯权书认为刘禹锡创新诗歌创新的成就表现三方面 : 对题材领域的拓展与开掘 ; 对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反拨 ; 对诗歌体式的变革与进展;二、诗歌艺术讨论〔一〕艺术特色讨论; 如肖瑞峰《论刘禹锡诗的艺术风格》 用“豪健雄奇” 来概括刘禹锡诗的风格; 韦永霞认为刘禹锡诗歌的 “三美” 特点是意境美、意志美、哲理美;罗筱玉认为刘诗语言合气骨、情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诗歌是思想和艺术完善结合的产物,个性主要表现在有特殊的精神气质,剧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理性深思和感性思维的结合;仍有一些论其“诗豪”风格的文章,如宋恪震、刘梦初有些文章都对刘禹锡诗歌风格进行解读,认为其具有豪迈的风格;孙琴安指出刘禹锡的怀古五律独占鳌头,且五律中的妙句很多,他晚年的五律成就很高,认为其五律在唐代五律诗中有较高的位置;〔二〕诗论讨论;对刘禹锡的诗论进行讨论,刘欢认为刘禹锡说的“境生于象外”这句闻名的话中的“境”字,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旨;一层是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旨意 ; 另一层是由文字刻划的种种物象;两者结构关系是“境生于象外” ,刘禹锡有不少作品都能给人供应这样的艺术美;认为刘禹锡用入念息定,主体致悟方法解决意境创作中的构思问题,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朱学东指出了刘禹锡构建以境生象外为中心的意境理论,包括因地乘气的主体心性 论、因定得境的审美虚静论和至言无辩的言意论;刘氏对意境理论的探讨是最具有理论深度的,对古代诗论的进展有很大贡献;陈允锋认为刘禹锡在创作诗歌时也特别留意对地理历史沿革、地域民风以及地方歌谣的重视,并充分运用到文学创作中,这也是他诗学思想的一个特点;三、诗歌内容讨论;这方面的讨论主要有对其咏史怀古诗,政治讽喻诗,乐府民歌的详细分类讨论;〔一〕咏史怀古诗讨论;林心治认为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在题材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有建树,对晚唐咏古诗的兴盛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尚永亮认为 刘禹锡此类诗作可分为咏史和怀古两类,认为其具有意悲境远 , 感叹无故, 调响词练 , 高华深稳的特点;江枰把刘禹锡咏史诗分为朗州十年为前期 ; 夔、和二州的五年为后期;前期内容主要为被贬谪的悲苦,愤慨,矢志不移的坚贞,憧憬被起用信心;后期内容主要为 对统治者的批判,警示以及与先贤自比;刘欢、萧瑞峰有些文章分 别对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生成,价值,位置和影响进行了讨论;〔二〕政治讽喻诗讨论;文章主要讨论刘禹锡讽喻诗的的创作特点﹑艺术成就﹑形成缘由﹑历史贡献;有何正力认为刘禹锡讥讽诗形成有三方面缘由,政治因素:藩镇势强,宦官受宠,朝臣不睦; 文坛因素:元和文坛重功利的文学思想;个人因素:刚直之性,怨愤之情;贡献有思想贡献:忧国不谋身的思想对底层民众的怜悯, 执著的信念,不屈的抵抗;和艺术贡献:体式和语言的创新;江云认为刘禹锡的讥讽诗,鞭挞社会丑恶,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顽强的意志;〔三〕乐府民歌讨论;文章主要是对刘禹锡以《竹枝词》为代表 的民歌进行讨论; 萧瑞峰、李申有些文章对刘禹锡民歌艺术以及 《竹枝词》《踏歌词》等进行讨论;金艳有些文章集中于讨论刘禹锡向民歌的学习;张福清、吴倩有些文章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刘禹锡民歌;唱和诗讨论,付瑶、刘小年分别讨论了其唱和诗的创作缘由,思想主题等,对于明白刘禹锡的思想,交友都有很大意义;贬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纪 80 岁月以后刘诗讨论的细化和深化;四、诗歌影响和流变讨论;洪迎华、何正力有些文章讨论了苏轼对刘禹锡讥讽诗的接受;关于刘禹锡诗歌的讨论仍是比较全面的;但仍是有很多受冷落的地方,给后世学者的讨论留下了很大的空 间;诗歌继承和创新讨论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屈原,皎然的继承和超越,并未涉及对其他作家的接受;诗歌艺术讨论方面集中于刘诗的豪迈风格,侧重于对诗歌背后的诗人思想精神的关注,对于其他艺术手法讨论较少;诗论讨论的文章集中于讨论其意境论,对刘的其他诗论主见,如诗歌用典等方面的讨论欠缺;关于乐府民歌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竹枝词》 ,《踏歌词》这几篇;影响讨论只涉及到了苏轼等少数人;参考文献:[1] 刘欢. 刘禹锡意境理论新探 [j]. 西北高校学报 ,1994,〔4〕[2] 陈允锋. 论刘禹锡的诗道观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2021,〔24〕作者简介:罗丽娜,女,汉,青海省青海师范高校人文学院古代文学讨论生,讨论方向:唐宋文学;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