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及解析人教新课标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钟面上有3根针,其中最长最细的针是( )2.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1大格是( )秒,走1圈是( )秒3.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了( )小格,即1分=( )秒秒针从12走到3是( )秒,分针从12走到3是( )分钟,时针从12走到3是( )小时小明跑100米用时18秒,小亮跑100米用时20秒,( )跑得快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每空3分,共15分)1.小明写作业大约需要1( )2.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20( )3.做一次深呼吸大约需要5( )4.同学们课件休息10( )5.小学生晚上的睡眠时刻大约10( )三、填一填每空2分,共20分)3时=( )分 2分=( )秒90分=( )时( )分2分15秒=( )秒1时20分=( )分2时-10分=( )时( )分=( )分3分-30秒=( )秒四、在( )里填上“>”,“<”或“=”每空3分,共18分)1分( )60秒 3分( )120秒1时( )100分 5分( )300秒3时 ( )30分 6分( )600秒五、算一算,填一填。
每空4分,共12分)(1)开始:12:10终止:12:30吃午餐用时 2)开始:16:30终止: 骑自行车用时43分钟3)开始: 终止:17:45踢足球用时2小时30分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亮亮早上上课时刻是8:00,他7:00起床,穿衣洗漱用时15分钟,吃早餐需要10分钟,从家到学校的路上需要30分钟,你认为亮亮到校会迟到吗?2. 李叔叔坐地铁从文化馆站到运动公园站一共9站路,地铁从上一站路到达下一站路需要3分钟,到达每个站点后停留1分钟再开往下一站请问,李叔叔乘坐地铁从文化馆站到运动公园站一共用了多长时刻?3.小明做6道题需要30分钟,小丽做8道题需要56分钟,他们谁做题快?参考答案一.1. 秒针1 5 6060 6015 15 3小明二.1. 小时分钟秒分钟小时三.180 120 1 30 135 80 1 50 110 150四、= > < = > < 五、(1)20分钟 (2)17:13 (3)15:15六、(1)15+10+30=55(分钟)7:00通过55分钟是7:55.上课时刻是8:00.因此,亮亮可不能迟到。
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答:亮亮去学校可不能迟到2)(3+1)×7+3=31(分钟)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答:李叔叔从文化馆站到运动公园站一共用了31分钟3)小明做一道题需要的时刻: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30÷6=5(分钟)小丽做一道题需要的时刻:56÷8=7(分钟)5<7 小明做题快答:小明做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