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超多强局面 一时难变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KB
约11页
文档ID:37423938
一超多强局面 一时难变_第1页
1/11

一超多强一超多强””局面局面 一时难变一时难变畅征 2012-10-29 10:00:46 来源:《领导科学》(郑州)2012 年 6 中期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畅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一超多强”,是我国已故的著名学者周纪荣先生在苏联解体后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至今仍未过时但这并不是说,这一概念的内涵,20 年来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今日的“一超多强”与往日的“一超多强”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概言之,“一超多强”已由“一超超强,多强多不强”变为“一超大为削弱,多强大大增强”1991 年,美国领导海湾战争获胜,华沙条约组织解散,苏联解体,美国成了唯一的超强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政治、科技和文化实力都是举世无双的因此,有人曾把美国形象地比喻为“五项全能冠军”于是,美国就忘乎所以,霸气十足,认为指挥世界的权杖非己莫属日本人说,美国患上了“作用意识肥大症”,一味地狂妄自大老布什提出,要“建立世界新秩序”,美国《新闻周刊》解释说:“看来是要建立一个许多国家组成的国际警察体制,华盛顿充当警察头目畅征:《美国独霸全球的 20 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年版,第 214 页)尼克松说,美国应该“抓住时机”,用美国的形象“重新塑造世界”。

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国要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独霸全球这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两极格局终结后的国际形势,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美苏冷战 40 年的结果,不是两败俱伤,而是苏败美伤海湾战争的胜利,并非美国一己之功,而是靠德国、日本、沙特等国出钱,由美国出兵而取胜的美国《时代》周刊曾在一篇文章中挖苦地说,“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和乞丐的奇怪的结合体”,“美国在沙特看起来像支雇佣军”所以,美国的盟国英、法、德、日等都不拥护“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也不允许美国一国“可以决定一切”独霸与反独霸斗争,决定了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力量消长回顾冷战结束后20 多年的国际社会发展史,可以看出,美国的独霸地位已经受到了两次大冲击:一次来自发达国家,一次来自新兴国家一、欧共体升格为欧盟,欧元撼动美元地位一、欧共体升格为欧盟,欧元撼动美元地位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出现过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世界头号强国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沦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后的二、三流国家出路何在?当时已卸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之指明了方向1946 年 9 月 19日,他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演讲中说:“对于生灵涂炭、民穷财尽的欧洲大陆的兄弟们,我们向他们提出什么最好的建议呢?我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我们必须建立某种欧洲合众国。

李昭公、畅征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纵横》,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6 页)但是,后来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并不是英国,而是法国和联邦德国1950 年 5 月,法国外长舒曼宣布“舒曼计划”据此,1952 年 7 月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是欧洲走向联合、统一的第一步1957 年 3 月 25 日,法、德、意、荷、比、卢 6 国外长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统称《罗马条约》,于 1958 年 1 月 1 日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诞生1967 年 7 月 1 日,欧洲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从 1973 年到 1986 年,先后有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其成员已由 6 国扩大为 12国两极格局终结后,欧洲一体化有了更大更深入的发展1991 年 12 月 9-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总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 年 2 月 7 日,欧共体外长和财长又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 年 11 月 1 日,包括经济、外交、安全和社会政策统一的欧洲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它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转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此后,欧盟于 1995 年 11 月吸收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其正式成员达到 15 个;又于 2004 年 5 月和 2007 年 1 月两次共接收波兰、匈牙利、捷克等 12 个新成员入盟,使欧盟成员达到 27 个2007 年 10 月 19 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通过了替代《欧洲宪法条约》(2004 年)的新条约——《里斯本条约》12 月 13 日,欧盟 27 国的领导人和外长在该条约上签字《里斯本条约》规定,欧盟理事会设主席一职,并扩大欧洲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的职权2009 年 11 月 19 日,布鲁萨尔举行的欧盟特别会议一致选举比利时首相赫尔曼·范龙佩为首任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即所谓的“总统”),英籍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凯瑟琳·阿什顿为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即所谓的“外长”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法国的克里斯蒂安·德布瓦西厄为欧盟理事会秘书长12 月 1 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范龙佩说,“它的生效,将使欧盟更加强大,能够更快捷更民主地作出决定”2010 年 1 月 1 日,范龙佩和阿什顿正式上任。

这标志着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欧共体升格为欧洲联盟之后,欧元的诞生是最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为贯彻实施 1991 年通过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欧盟委员会于 1996 年 10 月向欧洲理事会提出了取消 1979 年 3 月创建的欧洲货币单位(埃居)、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的文件同年 12 月,该文件获得了理事会的批准从 1999 年 1 月 1 日起,欧元成为欧盟参加单一货币国的合法货币1999 年 1 月 1 日至 2001 年 12月 31 日为过渡期2002 年 1 月 1 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取代了各参加国的本币而投入市场流通欧盟对参加单一货币的国家规定了 4 项标准:通膨率不超过3 个最低国家平均数的 1.5%;政府预算赤字不超过 GDP 的 3%;国债不超过 GDP的 60%;长期利率不超过 3 个最低国家平均数的 2%当年,在 15 个成员国中要求加入欧元区的合格成员是:法、德、荷、比、卢、意、奥、希、芬、葡、爱、西 12 个国家2007 年至 2011 年间,又接纳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斯洛伐克和爱沙尼亚 5 国加入欧元区目前,共有成员国 17 个,人口超过 3.3亿,拥有世界财富的约 17%。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过:“实施欧元是欧洲在没有动用枪炮的情况下实现的一次巨大变革,其首要目的在于不受别人摆布转引自丁大伟:《意味深远的欧元保卫战》,《人民日报》2010 年 6 月 7 日)欧元一出世,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地位不断上升,而美元的地位却在不断下降2002 年,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一度不到 1∶0.92009 年初,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已达到1∶1.4,升值近 60%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比例从 1999 年的70.9%降到了 2007 年末的 63.9%,同期欧元所占比例则从 17.9%上升到 26.5%欧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重要的储备货币,中国有 1/4 的外汇储备是欧元这就引起了一些美国人的烦恼2011 年 6 月 3 日,法国《论坛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帝国之战:欧洲对美国》文章中说:“美欧之‘战’最明显的表现当然体现在货币上有关美国和华尔街在竭力阻止欧元成为美元替代货币中‘阴谋论’几乎天天不断谁都记得在 2010 年春希腊危机出现之前,对冲基金曾在纽约的一次晚餐会上决定要将欧元掀翻在地现在已经有人在唱衰欧元,难道欧元真的会像某人预言的那样“在五年内寿终正寝”(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010 年 6 月 6 日)吗?二、美国反恐战争受损,新兴国家群体崛起二、美国反恐战争受损,新兴国家群体崛起2001 年 9 月 11 日,在美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发生了一起堪与 1941 年“珍珠港事件”相比的恐怖袭击事件。

恐怖分子劫持四架美国的民航飞机,其中,两架飞向纽约的世贸中心,摧毁了双子塔,两架飞向华盛顿,一架得逞撞击了五角大楼,一架在宾夕法尼亚尚克斯维尔坠毁这次恐怖袭击共导致 2977 人死亡,其中死于纽约的有 2753 人,死于华盛顿的有 184 人,还有 40 人死在尚克斯维尔再加上失踪者,共计 3200 人这与死伤 3784 名美军的“珍珠港事件”大体相当这两起事件之不同,在于“9·11”是美国本土自 1812 年(美英战争)以来遭遇的首次攻击,而且它是居住在国内的人进行的非正规军的攻击这一攻击实现了“恐怖大亨”乌萨马·本·拉丹“寻求打击美国实力象征”之目的恐怖行动,古今中外都有但是,“基地”组织首领本·拉丹制造的这起事件,可说是一起超级恐怖事件其规模之大,策划之周密,伤亡之惨重,史无前例,令人震惊这对于谋求“绝对安全”的超强的超级大国来说,对有某种神奇色彩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来说,无疑是个打击,甚至是一个讽刺,他们很难以平常心对待这个问题9·11”事件发生后,笔者曾于 2001 年 9月 24 日在香港《商报》发过一篇短文,题为《震惊世界影响深远》文章在谈到美国的对策时认为:“关键要看美国当局对‘9·11’事件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是以疯狂对疯狂,还是以智慧对疯狂。

从现在的情况看,可能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此后的大量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十年之后,美国的一些政要和专家学者也都承认了这一点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在 2011 年 8 月 29 日发表的由戴维·罗特科普夫撰写的《“9·11”的黑洞》一文中认为:美国对“9·11”事件的过激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无论如何,我们的反应与引起这种反应的事件相比,不仅规模要大得多,而且后果也严重得多”世人皆知,当时被激怒的乔治·W.布什总统宣布:“美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对各国的首脑说,“你们要么支持我们,要么支持恐怖分子”,非友即敌,执意要大打“反恐战争”,甚至把“反恐战争”定性为“新十字军东征”阿富汗战争开打不久,他又先后提出了“邪恶轴心”论和“先发制人”论,准备扩大“反恐战争”法国和德国这两个盟友不支持他打伊拉克,他就将它们打入“旧欧洲”之列联合国不给他对萨达姆动武开绿灯,他就喝令“联合国靠边站”小布什坚持单边黩武政策,同时打两场战争,结果使美国从“越南泥潭”脱身 30 年后,又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泥潭,损兵折将,劳民伤财,以致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不高兴地说“美国军队疲惫了,美国人民更加疲惫”,并警告说“今后任何国防部长如果再建议总统向亚洲或中东或非洲派遣大批美国地面部队,都应该检查一下脑子是否正常”(畅征:《美国独霸全球的 2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56—268 页)。

这是盖茨从两场战争中得到的刻骨铭心的教训第一场战争,是与反恐有关的阿富汗战争,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此战争于 2001 年 10 月 7 日开战,如果美军和北约部队能按计划在 2014 年年底全部撤出,则历时 13 年零 3 个月这是美国进行的一场最漫长的战争第二场战争,是与反恐无关的“倒萨之战”从 2003 年 3 月 20 日开战到 2011 年年底全部撤出美国战斗部队,历时近 9 年这场战争的代号是“伊拉克自由行动”美军 10 年的“自由行动”,已使有关国家的军民蒙受了巨大灾难据统计,截至 2011 年年中,美国有 6381 名军人死亡,其雇佣兵有 2300 人死亡;伊拉克的安全人员死亡 9922 人,平民死亡 12.5 万人;阿富汗的安全人员死亡 8756 人,平民死亡 1.17 万人;巴基斯坦的安全人员死亡 3520 人,平民死亡 3.56 万人;还有 168 名记者和 266 名人道主义工作者为此丧生所有为这两场战争送命的共计 22.5 万人此外,还有 365383 名伤员,其中,包括美国兵 9.9 万人,美国雇佣兵 5.1 万人另外,还因战争使 350 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