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行动研究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6页
文档ID:38927922
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行动研究_第1页
1/6

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行动研究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行动研究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根据英国学者艾略特(J.Elliot,1991)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这种研究被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组织研究、社区研究、医务护理与教育等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教学实际开始,从我们的教学的每一天开始,将所有的教学过程做一个适当的记录,并加上自己的反思和设想,就可以成为理论上的“行动研究”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过程由教师(和研究者)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循环不断的自我反思和系统研究通过寻找问题、制定解决问题计划方案、执行计划和反思计划成败等步骤,改善实践,提高数学素养行动研究没有特定的技巧鼓励不断尝试、反思和行动三结合只要教有承担,保持开放胸襟和探究的精神,就是行动研究者行动研究者相信“没有无研究的行动,也没有无行动的研究” 。

行动研究目的在减少理论与实际间差距,给予教师更多权力及责任,以教师就是研究者的角度,来改进教学实务行动研究结合研究与行动,针对教师所处情境与问题,深入探究与了解,进而采取行动研究过程能深入隐含及潜在的个人理论,将教师习以为常的观点,提升至意识的层次,理解到教学所持的信念及教学观,进一步思考教学问题;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能透过研究,深入理解教育现象;在谈论过程发展对话的语言,质疑实践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同时透过证据的提出与理性的说服,来沟通教育社群,进而依据研究结果提出行动策略,据以实施,教师因而在研究与行动历程逐渐发展自己的专业因此,开展《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 ,对于转变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理念,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从而在发展自己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行动研究是教师改进教学实务的重要利器,在提升教师专业上,确是有效良方,它能解决理论与实务无法兼顾的问题教师如能了解行动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教育工作者的必要性,进而针对教学现场研究改进,甚至将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文化之一部分,因此可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逐步精进我校数学组是一个年轻人(工作不满 5年的)居多数的群体,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实战经验累积还远远不够,但它的优势在于年轻人的观点更容易被当前的学生们所接受。

因此,开展《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 ,选择“在教学的行动中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改善行动” ,入手点低、小,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于我校年轻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出色地进行往返,促使教师均衡发展,特别中促使年轻教师更好更快在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英国教师朱利恩把这个过程描述为: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不满意, 然后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旨在改进教学工作在教育领域中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是一位语言教师这位老师从事远程教育,她对自己给学生的作业评价感到有问题,觉得太负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于是,她参阅了有关评价方面的书籍然后把她的想法和总结以书面形式交给她的学生和同事们,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接着她把同事和学生的建议和想法以及她自己的想法融合在一起,制定了新的对学生作业的评判标准采用新标准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后,这位教师继续听取学生对作业评价的反馈意见她又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喜欢口头评价, 另一些学生则反映书面评价比较好,能长期保存参阅这位教师把学生的反馈意见转达给她的同事们,于是有些老师决定给学生书面评价,而有些老师决定给学生口头评价这位老师把她所做的这个过程写成文章, 发表在一个教学刊物上。

于是,就有了最初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这位老师所做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通过反思,首先确立一个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设计调查问卷(或用其他方法)收集资料对所收集的客观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问题的原因,并以分析调查结果为依据,制定改进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然后,在教学中实验新方法如果问题还未能完全解决,那就继续进行反思和研究如问题得到解决,那就开始新一轮的反思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对于改善或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心理层面的、有技术层面的、有操作层面的,可谓点多面广,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我校的教师特点(年轻化,有精力,素质高)和学生特点(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 ,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行动研究1、初高中衔接问题研究:针对当前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解决学生计算能力差与高中课程要求之间的矛盾?2、数学教材的功能开发研究:目前,我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把数学教材当做公式本和习题本,不会合理地进行预习或者利用教材进行复习,过分依赖教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好高中数学教材?3、数学笔记研究: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要求要达到系统化,在解题教与学中要掌握通性能法……所以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是有较高的要求,做好数学笔记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手段,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用好数学笔记呢?4、解题习惯研究:根据数学大师玻利亚的观点,解题有四个阶段:审题——确定方案——实施方案——解后反思,而且针对每一阶段都有一些明确的问题做为指导。

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学学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往往都是解题习惯差,而且在四个解题阶段中,学生往往无“头” (读题时信息处理过程匆忙)无“尾” (解题后不去反思,不会积累解题经验) ,久而久之“题感”普遍不理想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使解题思维模块化、程序化?5、试卷的整理研究:每次考完后的试卷缺乏收集与整理是我校学生的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对试卷的功能认识明显不够,这就忽视了一部分相当重要的信息——既有解题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为弥补这一缺憾,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6、参考答案研究:和教材相对应的一些习题资料基本上都有答案,很多学生对等参考答案是:做一题看一题,最后题做了很多但收效很低,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做法使学生解题时不自信,对答案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当然,我们不去采取撕掉答案的做法,但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用好参考答案是我们数学组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开展这一小问题的行动研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7、学生听得懂却不会做题研究:经常会有学生在问老师问题时很苦恼地说,我上课时都听得懂但做作业时我就不会了!这是思维能力的问题还是方法上的问题?是心理上的问题还是操作上的问题?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善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教师方面:在行动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行动中提升自己个人的教研素养1、学会从平凡的教学岗位中发现课题,提高发现的能力2、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会积累素材,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学会处理数据,能够应用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对相关的量表进行分析、评价4、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会记录反思日记,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5、在课题结束前,争取老师们有把自己做为研究主体的意识,提升教育理念学生方面:在以教育实验对象出现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身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效率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坚持,培养了非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高效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具体地说:1、学生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不过分依赖计算器;2、受导学生能够合理使用教材进行预习、复习,对教材中的问题举一反三;3、实验班的学生会有效地记数学笔记并能够向其它班级展示;4、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能够找出自己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5、能够把试卷中自己存在的“个别化”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能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6、能够客观有效地使用课后习题答案;7、掌握波利亚解题表,并能够向其它学科迁移;8、学会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有明确的效率意识;9、有终生学习的思想意识。

海南华侨中学 李诲2009 年 1 月 3 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