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一节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金融市场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主体、客户、中介、价格1. 金融市场的主体包括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2. 金融工具的 分类:按期限 不同,金融工具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按性质 不同,金融工具可分为债权凭证与所有权凭证按与实际金融 活动的关系 ,可分为原生金融工具(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3. 金融工具的 性质 :期限性 , 流动性(途径:买卖、承兑、贴现、再贴现), 收益性, 风险性4. 金融市场的 类型:按照市场中交易 标的物 的不同, 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等按照交易中介作用 的不同, 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按照金融工具的交易程序 不同,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按照金融交易是否存在固定 场所,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类按照金融工具的本原和从属关系 不同,分为传统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按照地域 范围的不同,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5. 广义金融市场的 有效性 :市场活动的、定价的、分配的有效性6. 狭义金融市场的 有效性 :弱式(历史信息)、半强式(历史和公开信息)、强式市场(历史、公开、内幕)第二节货币市场及其工具1. 货币市场包括 同业拆借、回购协议、票据、短期政府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2. 货币市场中交易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具有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 等特点,具有“准货币”特性3. 同业拆借市场 特点:(1)期限短( 2)参与者广泛( 3)交易对象的央行账户上的超额准备金( 4)信用拆借4. 同业拆借市场 功能:(1)调剂金融机构间资金短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同业拆借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利率是核心)2 / 395. 回购协议市场 : 证券的卖方以一定数量的 证券为抵押 进行短期借款,条件是在规定期限内再购回证券, 且购回价格高于卖出价格, 两者的 差额即为借款的利息 在证券回购协议中,作为标的物 的主要是 国库券 等政府债券或其他 有担保债券 ,也可以是 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他货币市场工具6. 证券回购作为一种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在货币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证券回购交易增加了证券的运用途径和闲置资金的灵活性2)回购协议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7. 商业票据市场:公司为筹资,以贴现方式 出售给投资者一种 短期无担保的信用凭证绝大部分一级市场交易8. 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以下特点:(1)安全性高( 2)流动性强( 3)灵活性好。
9.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特点:( 1)不记名且可在市场上流通并转让2)面额固定且较大 3)不可提前支取,只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4)利率既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一般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10. 我国的货币市场 :(一)同业拆借市场(二)回购协议市场,分 1-365 天质押式回购和 1-91 天买断式回购 (三)票据市场 ,分汇票、本票、支票 (四)+短期融资券市场 ,“非金融”企业法人发行、债券性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期限较短五)+同业存单市场 ,低风险、高流动( 3 个月至 1 年)、开立上海清算所托管帐户11. 银行间回购利率 已成为反映在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利率基准 第三节资本市场及其工具1. 我国的资本市场:(一)债券市场(二)股票市场(三)投资基金市场2. 债券分类:根据发行 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根据偿还期限 的不同,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根据利率是否固定,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根据利息支付 方式的不同,分为付息债券、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贴现债券和零息债券根据性质的不同,分为 信用债券、抵押债券、担保债券 等3. 债券具有以下 特征:(1)偿还性( 2)流动性( 3)收益性( 4)安全性。
4. 债券市场的 功能:(1)筹集资金( 2)投资功能( 3)反映的功能(企业财务状况、国债利率视为无风险利率)(4)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5. 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开放式、封闭式、交易所交易、对冲基金四类3 / 396. 投资基金 特征:(1)集合投资,降低成本2)分散投资,降低风险3)专业化管理7. 我国债券市场形成了银行间市场、 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三个子市场 (1)银行间市场是主体,属于 批发市场,逐笔结算 ,实行一级托管交易品种有 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远期交易和债券借贷2)交易所市场,属于零售市场,按 净额结算, 实行两级托管交易品种有现券交易、质押式回购、融资融券 3)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属于 零售市场,实行两级托管交易品种是现券交易8.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按发行范围可分为:A股、B股(外币认购)、H股和 F股(海外发行)9. 上市公司的股份按投资主体分为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第四节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1. 金融衍生品有以下特征 : (1)杠杆比例高( 2)定价复杂( 3)高风险性( 4)全球化程度高2. 根据交易目的的不同,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交易主体 分为四类: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套利者和经纪人。
3. 按照衍生品 合约类型 的不同,最为常见的金融衍生品有远期、期货、期权、互换和信用衍生品 等4. 金融远期合约主要有 远期利率协议、 远期外汇合约和远期股票合约非标准化合约、无固定交易所5. 金融期货有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标准化协议、固定交易所6. 期权与其他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交易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性期权交易的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期权合约的买方损失是有限的,收益是无限的,而卖方则与此相反7. 金融互换分为货币互换、利率互换和交叉互换8. 信用衍生品,最常用的是信用违约互换(CDS ),是买方向卖方付保险费,发生信用事件时,卖方赔偿基础资产面值的损失部分CDS 只能转移风险不能消灭风险,全是柜台交易,不透明,可能累积更大风险9.2006 年 9 月 8 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成立,2010 年 4 月股指期货上市,2013 年国债期货正式上市交易4 / 39第二章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第一节利率的计算1. 实际利率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名义利率扣除物价变动率后的利率2. 单利:利息 =本金期限利率 I=P r n 本息和=本金+利息 FV=P(1+ rn)复利:1) 一年计息一次 FV=P(1+ r )n 2) 一年内多次复利 FV=P(1+r/m)mn 3) 连续复利 FV= Pe rn3. 本利和(终值)变化规律:1)每年计息次数越多,最终的本利越大;2)随计息间隔的缩短(计息次数的增加)本利和以递减速度增加,最后等于连续复利的本息和。
4. 变化规律: 1)每年计息次数越多,现值越小(而每年计息次数越多,终值越大),终值越大; 2)随计息间隔的缩短(计息次数的增加),现值以递减速度减少,最后等于连续第二节利率决定理论1. 到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具利率不同是由三个原因(利率风险结构 ):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2. 利率的期限结构 ,指具有相同风险、 流动性、税收特征的债券, 因到期日不同,利率也会不同3. 利率的期限结构分为: 预期理论、分割市场理论和流动性溢价理论预期理论,长期等于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短期利率预期值是不同的; 长期小于短期波动分割市场理论 , 不同期限独立分割,利率取决于供需流动性溢价理论 ,平均+供需4. 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真实利率理论): 储蓄与投资储蓄( S)为利率( i )的递增函数,投资( I )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 包括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与收入成正比) 和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在 “流动性陷阱” 区间,货币政策 是完全无效的,只能依靠财政政策(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利率由可贷资金供求决定,取决于商品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三节收益率5 / 391. 名义收益率 =债券息票(年利息) / 债券面值 R=C/F 实际收益率 =名义收益率- 通货膨胀率2. 本期收益率 =本期债券利息(股利) / 本期市场价格 r=C/P 3. 零息债券 到期收益率 :每年复利一次 P=F/(1+r)n r=(F/P)1/n-1 每半年复利一次 P=F/(1+r/2)2n4. 附息债券到期收益率:结论债券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成反比,债券的价格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下降5. 持有期收益率: r=(Pn-Po)/T+C/Po (卖出价 -买入价 )/ 年数+ 息票/买入价第四节金融资产定价1. 债券定价: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P= F/(1+r)n分期付息到期归还本金2. 结论:市场利率 债券收益率(票面利率),拆价发行;市场利率股票价格 =每股税后盈利 市盈率5. 有效市场假说:弱式、半强式、强式市场研究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包括信息量大小和信息传播速度这两方面的内容6. 资产定价理论: B系数衡量的是资产的系统风险,越大风险越大B系数衡量证券组合收益水平对市场平均水平的敏感性B为正,与市场同方向变动,反之,反方向;B绝对值越大,敏感性越大;预期行情上升,优选B值大的股票。
B1,激进型; B1, 资产运用过度, 固定利率资产的差额,变动利率负债 参考利率,交割额为正,卖方向买方支付交割额;若协议利率 1% 4) 爬行盯住:官方按先宣布的固定汇率,定期小幅调整汇率 5) 爬行区间 盯住 6) 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 管理浮动 7)单独浮动:汇率由市场决定 . 12. 影响汇率制度选择 的主要因素 : 1) 经济开放程度 2)经济规模 3)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4)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 5)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开放度高、规模小、产品集中的倾向于固定汇率) 11. 汇率制度选择的 “经济论”认为 ,经济因素与汇率制度选择的具体关系是:经济开放程度高, 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倾向于实行固定汇率制或盯住汇率制;而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 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依附论” 认为,汇率制度选择取决于对外经济、政治、军事等12. 1994 年我国人民币汇率与官方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 。
2005年 7 月 21 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制度汇率政策 目标:由稳定人民币对美元的 双边汇率 转向稳定 多边的名义有效汇率外汇市场改革:交易主体多元化,银行、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 外汇交易机制改革, 改外汇单向交易为 双向交易,引进美元 做市商制度 ,在银行间市场引进 询价交易 机制,竞价交易方式逐步 淡出第二节国际收支及其调节1. 国际收支 本质特征 :1)流量的概念,是一定时期的发生额2)收支的概念 3)总量的概念 4)国际的概念,居民与非居民2. 国际收支的 构成 :国际收支由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构成经常项目收支又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要素报酬收支和单方转移收支资本项目收支又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3. 编制原理:复式记账法:借方记 录资金占用(支出) - 外汇流出记借方,贷方36 / 39记录资金来源(收入)3. 国际收支平衡表 :(1)经常账户 (实质资源的国际流动,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2)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放弃; 金融账户:直接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