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9.15,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HIV/AIDS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即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等引起的危害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期间注入了HIV感染的血液,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HIV感染的主要途径,皮肤的切割伤也较为常见不完整的皮肤接触HIV,感染HIV的危险性相当低 黏膜暴露: 黏膜接触HIV或含有HIV的血液、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位美国CDC1981-1992年约5万医务人员进行统计 32人属于职业暴露感染HIV,其概率约为6.4/万 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具刺伤后,HIV感染几率为20/6135(0.33%); 黏膜表面暴露的感染率为1/1143(0.09%); 皮肤暴露的2712例无一例感染 不超过3‰因 素 对HIV传播效率的影响 损伤程度 小而浅伤口 风险较小 大而深伤口 风险较大 伤害器具 有空腔器具带有较多感染性材料,风险大 接触感染性材料(血液,精液等) 量越大 风险越高 接触血液离开体内的时间 时间越长,传染危险性愈低。
医护人员刺伤伤口的深度 在针具上有可见的血液,或有血液从伤口溢出 针具刺伤病人的静脉或动脉(例如用于采血的针具) 污染源来自于晚期AIDS病人(病人在事故后2个月之内死于艾滋病,推断艾滋病病毒载量很高),有皮肤破损,或有渗出性的损害,或患有湿疹时,则不宜参加直接的医护工作 锐器刺伤是传播HIV的最常见形式 采取普遍性防护原则 采用安全的真空蝶形针具,可以减少直接接触血液和/或体液的危险性,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黏膜和不完整的皮肤时; 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 凡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它被污染的物品时; 进行静脉切开、内窥镜检查、侵袭性诊治、牙科治疗和尸体解剖时; 手套发生撕裂、刺破应更换一般接触病人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当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窥镜检查或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手术,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均应穿隔离衣,破损处都应用防水绷带包扎 在检查和每次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尿、粪等),分泌物(伤口、皮肤感染处)和污染的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当时戴着手套,亦应在流水下或肥皂水冲洗。
必要时应在洗手前用消毒剂浸泡针头等:危险性很大,处理时应十分小心 注射器和针头应使用一次性的,而且用后针头不再套入针头帽内,也不要拔掉针头,应将其直接放入坚固、不能穿透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 采血时要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针具,以降低直接接触血液的危险性分泌物、排泄物、医用敷料、病理废物以及外科和实验室废弃物等污物,应直接焚化处理或在高压消毒后处理 被病人血液等体液污染的地板等外环境,应用次氯酸钠(1:10)消毒,预计操作时间≥3小时,以及失血≥300ml时: 手术人员应戴两付手套 皮肤有渗出性损害或破损时,不应参与介入性操作立即紧急处理 向有关部门报告 危险性分析评估 专家咨询 决定是否用PEP 随访,挤压伤口: 皮肤伤口,应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冲洗伤口: 用肥皂和清水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 伤口的消毒与包扎 70%酒精、 0.5%碘伏,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浸泡,确定暴露级别 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 确定暴露后药物预防方案,预防性用药的推荐方案,开始治疗前留血标本,开始得尽可能早 – 最好在1小时内 (必须在24小时内),服药 --AZT(叠氮胸甘) --3TC(拉米夫定 ) --IDV/LPV(茚地那韦/洛匹那韦),疗程4周,联合应用 副反应,尤以服药后头2周反应最重 依从性 耐药,职业暴露预防的回顾性调查 使用NRTI进行PEP,可以减少暴露后感染率约81%(43%-94%),1998-2000年发表的文章至少有21例的PEP失败报告 用药情况 16例使用单药治疗(AZT) 2例使用二联治疗(AZT+ddI) 3例使用三联以上治疗 失败原因 病毒出现耐药突变 PEP开始时间延迟或持续时间较短 含有高浓度病毒的暴露物(病毒提取物、空心针头),HIV抗体的监测应在暴露发生后0周、6周、12周和6个月,甚至12个月进行 如有必要可检测P24抗原和病毒载量 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向主管领导及北京市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小组 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建立“HIV检测实验室人员及临床医护保健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 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