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精品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65KB
约14页
文档ID:537345769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精品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_第1页
1/14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精品习题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4.1《论语》十二章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 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省:反省 C.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鄙俗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行:奉行,实践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士不可以不弘毅    B.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C.知者不惑 D.敏于事而慎于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B.小子何莫学夫《诗》 C.勇者不惧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朝闻道,夕死可矣 B.风乎舞雩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见贤思齐焉 5.下列对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之 于 A.两个“之”用法和意义相同,两个“于”用法和意义相同。

B.两个“之”用法和意义不同,两个“于”用法和意义相同 C.两个“之”用法和意义相同,两个“于”用法和意义不同 D.两个“之”用法和意义不同,两个“于”用法和意义不同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一行叫一佾,八佾即六十四人《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公用六佾,诸侯用四佾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统治者”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商、西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底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7.对《十二章》中有关章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在《八佾》中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他认为礼与乐是外在的表现,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B.“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仁义之道”,要懂得仁义的道理,就要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句话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真理而牺牲 C.《卫灵公》一节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孔子主张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D.在《阳货》一节中,孔子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强调了《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十二章》中,“        ,        ”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 (3)《十二章》中“        ,        ”两句就是指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4)在《十二章》中,“        ,        ”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 (5)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会用仁来称赞你的句子是“        ,        ”。

二、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风雨五千年,华章不断;文明万古芳,千载相传 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文明之邦”,这种称谓并非空穴来风,礼仪制度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经常之大法”“揖让周旋之节文”荀子有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国运昌隆之基,也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历史    ,文明仍在延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    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讲文明礼仪,守社会公德,(  )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    的审美,更能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     ,我们也要构建匹配时代的社会文明,让美德与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唤起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并让它开枝散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给传统以新生,给岁月以文明。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脉相承 翻天覆地 举手投足 仓廪实而知礼节 B.一脉相通 日新月异 举手投足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C.一脉相承 日新月异 一颦一笑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D.一脉相通 翻天覆地 一颦一笑 仓廪实而知礼节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提升自我修养不但是国运昌隆之基,还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B.提升自我修养既是古人国运昌隆之基,又是立身行世之本 C.不仅提升自我修养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也是国运昌隆之基 D.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更是国运昌隆之基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让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 B.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 C.让文明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D.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就是使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2.[2020.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无数仁人志士置生死于不顾,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经历此次疫情,你是否对《论语》中的“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请结合疫情中仁人志士的光荣事迹,谈一谈你对《论语》中“士”的认识以及对你的启发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参考语句: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孔子应聘 (1)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精读 阅读《十二章》中的前六章,完成题目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⑤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14.下列各句对前六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人的外在与内在是同样重要的 C.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而孔子赞赏的君子就是只重义而不重利的人 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认为君子求学应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不仅仅是为了吃饱饭和睡舒服,更要努力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言论谨慎,好学不厌 15.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根据上面两个选段内容,简要概括儒家君子观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实际,谈谈儒家君子观的现实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