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6KB
约256页
文档ID:447059866
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_第1页
1/256

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一、文字的起源及发展概说(一)文字的起源 人类语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需要互相交际,语言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人们在一时一地说的话,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不能传送到远方,也无法留传给后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氏族公社和部落不断扩大,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人们交住也愈加频繁,需要人们长期记忆的事情和准确传送到远方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如氏族、部落财产、人口状况、内部发生的大事、对外订立的盟约、战争的警报、军事的动员会议等),这时,单靠头脑的记忆和口头的说明就很不够了这就需要想出帮助人们记录事情、辅助语言进行表达的办法于是,文字作为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被创造出来了正如清代学者陈澧说的:“声不能传于导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十一)文字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辅助语言更有效地发挥其交际功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类的几种古老文字,如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末人的楔形字,中国的甲骨文,都是开始创造于氏族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的。

各自独立产生的不同文字,不谋而合地都诞生在相同的历史阶段,说明一定的社会条件,是文字起源的温床当然,世界上有些民族即使进入了封建社会也还没有创制文字 1、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和图画来记事实物记事和文字的产生无关,图画记事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实物记事有结绳、契木、系珠等办法结绳,就是在绳子上打结(大事大结,小事小结)或利用绳子的不同颜色,帮助记忆据古书记载,我国古代就曾用过这种办法这一传说的根据是古籍中关于结绳的记载如《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老子》:“复使民结绳而用之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期事东汉以来,学者推崇许慎,于是就有不少人主张“文字工作,肇始结绳朱宗莱《文字学·形义篇》)古代秘鲁印第安人的结绳办法就相当发达契木就是在木棒或木板上刻上各种线条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记事记数,或作为信物,传达命令、表示权力、证明盟约我国的某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用过契木、结绳两种办法系珠就是用绳子把大小不等、颜色不同的贝壳穿起来帮助记忆事情,北美印第安人常用这种办法实物记事,方法原始,用起来不方便,功能也有限,例如结绳记事,一根绳上结了三个结,既可以代表三天,三年,也可以代表三个人,三头牛,等等。

究竟代表什么?只有结绳人自己才知道概言之,实物记事是帮助记忆的工具而非交流思想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寻求完善的记事办法过程中的产物,对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作用 图画记事比实物记事前进了一步描绘事物的轮廓特征,组合这种图象来记事,这样,一是比用实物简便,二是可以表记复杂的内容图画记事,大都是刻绘在树皮、骨头、兽皮、岩石上美洲的印第安人,曾广泛使用这种办法记事,如作传记、写历史、发布告、下战书、记人口、录战歌、写情书、作游记等等北美奥杰布华人为了保护渔业权,于1849年向美国总统递交的请愿书就是一幅记事画,画中共画了七个动物,是七个部落的图腾动物的心、眼都有线连接,表示七个部落一心一意;线的一头指向前方,表示共同希望;线的另一头连在后面的小湖上,表示希望还给他们苏必略湖的渔业权 记事的图画,只求形似,以联想贯串,用以传播信息,不是用于艺术欣赏,当然不是艺术作品记事图画中的个体图形也不和语言的词语相对应;图形的组合排列,也不和相关的词语的语法序位相一致当然,这还不是记录语言的文字但是,记事图画的表记作用,以事物形象作为事物本身代表的做法,对文字的产生都具有启发、诱导作用人们一旦把事物的图形加以简化,和表达事物的词语稳定地联系起来,图形的顺序,按词语的语法序位作线性排列,不是用语言去解释图形,而是用图形来记述语言,这便成了文字。

例如:从中国汉字“—山”、“ —水”、“ —大”的演变尤可看出,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使用的记事图画,是孕育文字的母体,是文字产生的源头 2、文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文字是谁创造的?历史上有“神造”和“个人造”两种说法中国古书上就有汉字是“仓颉”所造或“圣人”所造的记载神造说,今天已被视为“神话”,个人造字说也是不对的事实上,文字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其形成和演变的复杂过程,决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鲁迅先生说:“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又说:“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门外文谈》)仓颉,正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史官是掌管文字记录的知识分子,他们有条件收集整理文字,同是,这也是他们的职能,所谓“掌达书名于四方”(《周礼·春官下》)在众多的史官中,也许曾出现过个别优秀人物,对汉字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所以,人们传说仓颉造字,是不无原因的 (二)文字的发展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一种文字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出于完善地记录语言的需要例如:中国的上古汉字反映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量是3、4千个,反映在汉代《说文解字》这部书里就有9千多了,汉字字量的增加和汉语词汇数量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世界上拼音文字字母大多数都来源于古代塞姆人。

塞姆人约在公元前2千多年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他们在古埃及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拼音文字古代地中海东岸的贸易很发达,塞姆人的字母随着海上贸易四处传播,后来许多民族都受到这种字母的影响,改造成自己的字母系统 文字是交际工具,人们对工具性的事物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就是“高效”、“轻便”、“易于掌握”对于文字这个书写工具,人们总是不断追求它的“体系的完善化”、“结构的规律化”和“形体的简明化” 1、体系完善化的趋向 一种文字记录语言的功能的强弱取决于它体系的完善与否,是否有一套足够的符号系统和一套完备的正字法规则早期文字体系的完善化,主要表现在字量的发展,字的结构定型,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的确定,以及严格按语法顺序书写原则的形成等等为实现这些目的,造字的方法和表记语词的方式,都需要相应地发展变化当体系初具规模之后,体系的完善化的变化,即表现为适应语言的发展,对上述的几个方面不断加以巩固、补充和调整就古汉字发展的情况看,可以想见,以象形字为主体的那个时期的上古汉字的字量是很有限的,因为,反映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的象形字,也不过260多个几百个象形字再加上来自刻画符号的少量指事字,用来记录上古汉语肯定是不够的。

甲骨文时代的汉字已发展到既表形也表意,今天发现的甲骨文字量就有3千多了,造字方法除“象形法”外,又有了“会意法”和“形声法”;写词的方式,除按字意与词意对应的原则之外,又出现了同音假借的纯表音原则词语的书写顺序,大都合乎语序,只是字的结构尚不大定型可见,汉字发展到甲骨文时期,是经过体系完善的变化过程的,到了汉代,收录在《说文解字》中的字量已达9353个,其中形声字就有7897个,占83%字的结构基本定型了,形声造字法,上升为主要造字法至此,汉字的体系又进一步完善了 表音文字体系的完善化,主要表现在字母表和拼写法的完备上例如,塞姆字母只拼写辅音,不表示元音(每个辅音字母都跟[a]连读),体系原始,不够完善塞姆字母演变为希腊字母之后,希腊人增加了元音字母,修订了辅音字母,调整了书写顺序,字母的形式也进一步定型字体上也出现了“大写”和“小写”、“楷体”和“草体”的区别这就给音素文字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2、构形符号化的趋向 人类的文字脱胎于图画,所以原始字形往往带有图画性或象形性文字的本质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所以,文字产生以后,在构形上的发展趋势,就是符号化的程序逐渐加深 汉字从诞生到今天,一直是保持着表意体制,即使这样,字形发展的符号化趋向也很明显。

如“壶”字在古汉字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写作“”“”,尚有相当的象形性,后演变为篆书写作“”,象形的意味已经不多了变为隶书和楷书,写作“ 壶 ”、“ 壶 ”,就完全成为笔画组合了塞姆字母,是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形成的,字形最初也是象形性的塞姆人利用这种字形改变为表音体制符号化的字母例如字母“N”,来自古埃及“蛇”的象形字字母“Q”,来自古埃及“绳套”的象形,最终定型为“Q”,都是彻底符号化的变化 3、笔画简便化的趋向 文字的应用,是为了能把语言“写”下来、“读”出来笔画简单就便于书写,也便也记忆、便于阅读所以,笔画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又一趋向表意文字字量大,字与字间构形上的区别性要求或理据上要求,往往使笔画不易简化,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删繁就简的调整所以,表意文字笔画简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得尤为突出汉字自始至终贯穿着笔画简化的规律不仅是笔画数目的简省,也包括笔画形式的简易如“车”字在甲骨文、金文里写作 “”“”,到了大篆、小篆里写作 “”,笔画已有所省简,到了楷书写作“车 ”,今天又写作“车”和篆书相比,不仅笔数大大减少了,笔形也圆转简化为直折 4、体制的表音化趋向 这里说的“体制”主要指的是造字的方法。

按照通常的说法,造字的方法不外表意和表音两种,表意字的造字法主要是象形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即是拿汉字跟西洋文字比较,说汉字是表意的,西洋文字是表音的这个说法当然很不全面,因为汉字不仅表意,也表音,所以现在好多人称它叫“意音文字”就汉字来说,运用象形、指事、会意的构字法造字必竟是有限的,有些复杂的物景,抽象的竟念等是难以直接从字形上表现出来,因而汉字的发展便出现了能产量最多的形声字,这是一种从意到音,意音结合的文字,假借字的出现更是一种纯表音的文字随着科学的进步,汉字用“铀”、“锰”、“钛”、“钨”以及“氟”、“氢”、“氧”、“氨””等字来记录新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化学元素等,这也表明了文字体制表音化的趋向,上述的字分别从“金”、从“气”,也表明了文字体系完善化的趋向,再发现新的矿物及元素,仍可据其类属及读音造出更多的形声字 (三)文字的分类 人类的文字发展变化到今天,就体制上看,经历了两大阶段:表意阶段和表音阶段;形成了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1、表音文字文字的个体符号以语音音节或音素(位)为书写单位,相同的音节或音素(位)用同一的符号来书写,而不管音节或音素表达的意义如何,这样的文字,就是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是文字演变到后期的产物,语音的音节、音素(位)是有限的,表音文字,一音一符,同音同符,用几十个笔画简单的记音符号,就可以记录很多的词语,以少可以生多,以简可以驭繁简单易学、简便易用、简明易读等方面超过表意文字2、 表意文字 文字的个体符号以词或语素为记录单位,不同的语素、不同的词,就用不同的字写,而不管词或语素的声音如何,或者是综合表达词或语素的音、义的,就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的特点是:(1)字量多;(2)字形有表示意思的结构成份;(3)字的笔画比较复杂历史上存在过和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的表意文字有:(1)古苏末人的楔形字;(2)古埃及的圣书字;(3)汉字;(4)中美洲的马雅文字;(5)我国纳西族的东巴文字,等等汉字是表意文字中历史悠久、直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的唯一文字它在历史上不但被其他民族借用过,还在它的基础上或影响下,产生过一些类似汉字的表意文字这里主要有:(1)契丹文;(2)西夏文;(3)女真文等此外,我国的壮族、瑶族、侗族、苗族、布依族等,或取汉字的形、音表示本民族的语义,或仿照汉字造新的方块字,表示本民族语言的音、义,说明表意汉字对其他民族文字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