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线路设计输配电线路设计 刘增良 杨泽江 主编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水平档距和水平荷载 水平挡距和垂直挡距水平挡距和垂直挡距第六章第六章 输电线路的挡距和线间距离输电线路的挡距和线间距离 当计算杆塔结构所承受的电线横向(风)荷载时,其荷载通常近似认为是电线单位长度上的风压与杆塔两侧档距平均值之乘积,其档距平均值称为水平档距 在高差较大且又需要准确地计算杆塔的水平荷载时,其水平档距可按下式计算:垂直挡距和垂直荷载垂直挡距和垂直荷载 11挡内导线的垂直荷载(自重,冰重荷载)由B, A两杆塔承担,且以点O1划分,同理,AC段导线上的垂直荷载由A,C杆承担,以A杆为例,导线传递给A杆的垂直荷载为 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设线长L等于挡距l, Lo1A= lV1,LAO2=lv2, 由图可知,计算垂直挡距就是计算杆塔两侧挡导线最低点O1和O2之间的水平距离A A杆的垂直挡距为杆的垂直挡距为垂直挡距的一般计算式为垂直挡距的一般计算式为综合比载综合比载对方悬点高取对方悬点高取负,对方悬点负,对方悬点低取正低取正垂直挡距的各种可能情况垂直挡距的各种可能情况I II I::导线最低点O1和02均落在各自挡距范围内,故A杆垂直挡距为正值,A悬点受下压力作用。
IIIIII: II: lv1为正值,lv2=l2/2-m2,m2>1/2, ︱lv1︱> ︱lv2︱所以lv 为正值,A点受下压力IIIIIIIII: III: lv1为正值,lv2=l2/2-m2,m2>1/2, ︱lv1︱< ︱lv2︱所以lv 为负值,A点受上拔力IVIVIVIV::B、C悬点均比A悬点高,lv1=l1/2-m1;lv2=l2/2-m2所以所以lv 为负值,A点受上拔力V VVIV V::B、C悬点均比A悬点低,lv1=l1/2+m1;lv2=l2/2+m2所以所以lv 为正值,A点受下压力VI: VI: lv1为负值,lv2=l2/2+m2,m2>1/2, ︱lv1︱< ︱lv2︱所以lv 为正值,A点受下压力例例6-16-1有一条110kV输电线路,导线为LGJ-150/25型,导线截面积2,在大风气象条件下g1=34.047×10-3,g4=44.954×10-3,g6=56.392×10-3 (1)求大风条件下应力为120N/mm2时,B杆塔的水平档距和垂直挡距以及B杆塔的水平力和垂直力?(2)当导线应力为多大时,B杆塔垂直挡距为正值?解:解:((1 1)水平档距:)水平档距: lv=l1/2+l2/2=220m 垂直挡距:垂直挡距:B B悬点两侧垂直挡距分量:悬点两侧垂直挡距分量:((2 2))B杆塔垂直挡距为正值≥≥0 06. 26. 2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导线在杆塔上的排列方式及线间距离导线在杆头的排列方式导线在杆头的排列方式 导线在塔头上的布置形式可以分为三类:水平排列、垂直排列和三角形排列。
6. 2. 26. 2. 2导线的线间距离导线的线间距离 当导线处于铅垂静止平衡位置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叫做线间距离,要考虑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导线在杆塔上的布置形式及杆塔上的间隙距离;二是导线在挡距中央相互接近时的间隙距离6. 2. 2. 16. 2. 2. 1按导线在杆塔上的绝缘配合决定线间距离按导线在杆塔上的绝缘配合决定线间距离按导线在挡距中央的工作情况决定线间距离按导线在挡距中央的工作情况决定线间距离1.1.水平线间距离水平线间距离: :2.2.垂直线间距离垂直线间距离导线垂直相间距离可为水平相间距离的0. 75倍各级电压线路规定了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的最小各级电压线路规定了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的最小 垂直距离垂直距离3.3.三角排列的线间距离三角排列的线间距离 导线呈三角排列时,先把其实际的线间距离换成等值水平线间距离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距离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距离 α 取值一般为20-30°,双避雷线为20°,单避雷线25°,发电厂及变电所的进线段也介于20-30°之间对大挡距导线与避雷线距离S1应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