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善集禅寺

m****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95MB
约9页
文档ID:574597379
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善集禅寺_第1页
1/9

善集禅寺概况 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古名十八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善集寺位于忠山村西北约1000 米处,四周山峦环抱,田畴绣错,沙溪支流大溪、仁溪环绕而过,形成青山献秀,碧野四合的怡人环境 善集禅寺远景 善集寺历史悠久 据《永安县志》三、四合订本【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记载:【卷之六(寺观)130 页】善集寺,二十五都唐会昌元年建正德三年重修,民国初年,因祝融之灾被毁,后虽有僧人勉力维持,终不能为继,遂废止至今 善集寺规模大,庙产多 据《永安县志》(同前)【卷之六(赋役)寺租79 页】记载:“嘉靖间,闽兵向匮,意将寺观田亩割十之六充饷,其四仍归僧管,名曰“四六焚修,一田两赋”故举永邑寺之有田赋者约56 处,原充饷银184.46 两 ”其中“善集寺额征寺租银16.4232 两 ”占额争总数近十分之一而位于永安城关的高飞寺只征寺租银12.528 两由此证明,善集寺为永安县辖区域内最大的寺院 善集寺遗址保存完好 善集寺虽荒废多年,忠山及附近村民对其尊重有加,从不妄加挖掘、耕薅,其遗址石级犹在,规模仍存,对其恢复修葺有较多有利条件。

善集寺周边宗教文化氛围浓厚 唐末以来,善集寺周围以成为浓厚,丰沃的宗教文化氛围,形成“寺院林立、庵堂星罗,钟鼓之声相闻,弘诵之音不绝”的宗教文化景观,据《永安县志》(同前)记载,在忠山村周围十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东华庵、西华堂、高华堂、永兴庵、淳化院等十余座寺院庵堂,它们同善集寺一道,为“三一教”在忠山附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永兴庵佛像开光大典 法 会 正月初九庙会 元霄灯会 明净法师考察善集禅寺地形 露天观音密坛动工 佛教以“热爱世界,关爱生命,慈悲为怀,众善奉行”为宗旨,这种理念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髓一脉相承,实现佛弟子们“敦伦尽分”的孝心,并结合其之恢复重建的必要性,了却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广大宗教人士的心愿,及时修复古寺,令其重放佛光,令周边的佛家弟子能随时礼佛、拜佛,有家可归由广东汕头证果寺释明净法师为善集禅寺筹备组长,阐扬正法于善集禅寺 明净法师:于沙县性天寺礼天性大和尚出家,由修亮大和尚落发。

于平行寺受具足戒现常住广东天性大和尚的证果禅寺修学 善集禅寺修建详细规划方案 寺庙规划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 总体规划:寺庙宗教场所区,养生园,项目总占地约50 亩,控制面积21 亩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出让和流转二种形式总规化建筑面积10000 平方米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占地约11 亩,建筑总面积8100 方米 建设内容为:露天观音密坛、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金刚舍利塔、财神殿、真武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观堂、西净、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前期工程完成桥基、露天观音密坛、主干道畅通,寺庙修复扩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慈善机构、慈善家投入的善款 目前正在实施:大士身净高4.5 米脚下莲花高1.0 米莲花直径2.16 米莲花以下属须弥山座,由内八角和外八角组成,外八角称大弥须山,内八角称小须山俗称露天观音密坛(观音坛城)立于河边是接引众生度过生死河,也是供众生朝拜种修福,修慧消灾免难,有求必应 岩前自古“前有十八寨、后有十八坑”,忠山原名十八寨(中心寨) ,明洪武年间始更名,其开拓者最早为邓、罗、曹三姓人,据今约有一千多年。

十八寨历史久远,唐朝会昌年间起就已十分繁荣,十八寨古迹众多,石街、石桥、古刹、古墓、宗祠、家祠、官厅、民居等古建筑随处可见其中尤以先贤祠、楚三公祠、绳武堂、蜈蚣街、船型石桥、蒙古包茔、永兴庵等保存最为完整因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2014 年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 “中国传统村落” 十八寨全景 元代桑梓图 元代官道 元代石桥 元代学堂 清代民居 宋朝捷报 明代小巷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