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秦腔脸谱的造型与色彩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2MB
约8页
文档ID:30525047
论秦腔脸谱的造型与色彩_第1页
1/8

1论秦腔脸谱的造型与色彩内容摘要:秦腔脸谱是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戏曲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其绘制风格独特典雅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秦腔脸谱以夸张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艳丽的色彩表现人物的善恶、美丑、个性和身份与秦腔唱腔的宽音大嗓﹑浑厚深沉﹑凄切哀婉相得益彰,入目三分地突出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完美保持了原生态地域文化所孕育的精神内含关键词: 秦腔脸谱 造型 纹饰 色彩 唱腔 一、 秦腔的历史秦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民间歌舞又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逐步完善成长壮大起来 (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秦腔因其流行地区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南路秦腔;流行于关中地区西部宝鸡地区的风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一带的称南路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川剧,东路在山西演变为晋剧,在河南演变成豫剧,在河北演变成梆子据考图 1 闻太师2证,秦腔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

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智慧的民风,且较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音乐体制加之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此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渗透到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秦腔也称“乱弹” ,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其音乐唱腔又分为“欢音” (花音)和“苦音” (哭音)两种声腔和六大唱板苦音;深沉哀婉、慷慨激越、易于表现悲愤、凄楚、怀念的感情欢音;欢乐明快、刚健有力,善于表现欢快喜悦、爽朗热烈的情感唱腔与秦腔脸谱造型的典雅厚重相得益彰,保持了原生态梆子腔系统的代表剧种与典型脸谱 (图 2)二、 秦腔脸谱的造型与色彩脸谱,是传统戏曲图案化的性格化妆,也是我国戏曲艺术特有的一种妆饰手法俗称“花面” 、 “花脸” 戏曲脸谱是在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涂面是同面具(即假面,又叫“代面” 、 魌头)并行发展的化妆艺图 2 方相图 3 秦英3术古时祀神傩舞戴假面;百戏角抵戴各种动物头形;隋唐时歌舞也用假面。

《旧唐书》载:北宋世宗髙澄子兰陵王长恭,生得俊美像妇女,虽勇敢善战而面无威严,为使敌畏惧,临阵戴“假面” ,每战必胜后据此编成戴假面歌舞,名“兰陵王入阵曲” (图 3、 图 4)宋、金杂剧,已有花面化妆,但较简单据现有资料记载,最早的图案化性格化妆,出现于元代以后逐步发展完善其艺术功能,在于突出刻划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观众易于识别它以夸张的造型、清晰的纹饰和艳丽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善恶、美丑、个性和身份秦腔脸谱艺术有独特的韵味,它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为剧中人物化装造型最初的秦腔脸谱,色彩单调,构图简单,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肤色、面形、略作勾画,基本上接近写实到明、清以后,由于剧目增多,脸谱也随之多样化、条理化、定型化,成为有谱可循按“谱”开脸的脸谱艺术了 (图 5)定型的秦腔脸谱艺术,其功用主要在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图 4 魏延图 5 金兀术4征、精神气质它反映了艺人和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评价、褒贬,在内容上又多取材于“列国” 、 “三国” 、 “杨家将” 、 “说岳”等英雄传奇和悲剧故事,剧中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在形式上有动态的装饰美感,因而秦腔脸谱有其更独特的象征性与寓意性。

图 6)秦腔脸谱中的纹饰极为独特,艺人们从有关剧中人物传说、精神、品格、感情、相貌、身份等特点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渲染、夸张和典型化处理,成为角色定型的脸谱当角色一出场,脸谱就首先给观众一个明确的人物品性概念,有利于在其后的情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把握这种艺术形式长期以来,已被人们广泛的认知和熟悉秦腔脸谱着重在眉、眼、纹、色上刻划人物脸谱中,眉的造型颇为别致,它通过夸张变形,使演员的“自然眉形”变为“装饰眉形” 这种“装饰眉形”有粗细、长短、曲直、聚散等可变的形态,在突出角色性格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常见的眉形有:泰山眉:多用于武将之面,显示其威武不屈、英勇善战,如黄盖、李自成、张飞等鸳鸯眉:多用于为人不正的角色,显示其阴险奸诈,如《周仁回府》中的严年等龙须眉:多用于神话人物之面,显示其胸怀法术,神通非凡卧蚕眉:粗壮有力,图 7 关公图 6 杨五郎5显示其赤胆忠心,如关羽之面花眉:如项羽之面,传说楚霸王眉分五色,故亦勾为花眉八字眉:成八字形,多用于无赖之徒及诙谐人物另外还有虎眉、剑眉、狮子眉、扫帚眉、刀眉等,多用于武将之面。

(图 7)秦腔脸谱在眼睛造型上有独到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那些英俊的人物形容为“眉清目秀” ,把那些性情刚烈的人物形容为“粗眉大眼” ,把那些性情暴躁的人物形容为“竖眉瞪眼” 因此艺人在处理眼形时,都以生活为依据进行概括、提炼、夸张、变形,将“自然眼形”变为“装饰眼形” ,并赋予各种典型的性格特征,因而极具艺术魅力常见的眼形有:豹眼(如圆豹眼、细豹眼、花豹眼);粗大圆眼;表现威武勇猛之气概,多用于英武刚烈的人物,如张飞、高宝通等雌雄眼:左右大小不一,部位不正,多用于反面人物,如刘彪、白石刚慧眼(画于额部):多用于神话剧中的灵官、文仲之脸丹凤眼(包括粗凤眼、细凤眼):如关羽之脸三角眼:多用于歹徒、无赖之辈或诙谐人物 (图 8、图9)秦腔脸谱的纹饰主要集中于角色脸部的印堂周围,分散于顶、图 8 郑伦图 9 徐彦眧6地壳、太阳之间如额部、脸膛、鼻子等处,以线描为主,故又称线描花脸,这是不同于其他剧种之处其特点是:线条勾画流畅、转折自如、粗中有细、苍劲有力、一笔挥就常见的纹饰有,珠点纹:成圆点状,点于和尚额头,象征佛光普照点于小孩印堂与两眉呼应,表示“二龙戏珠”之意。

三角火苗纹:画于印堂,象征脾气暴躁易于激动画此纹时,中年人由于血气方刚多用红色,老年人年迈,多用淡红回旋纹(包括大、小回旋):由线条回旋转折构成,用以象征人物奇貌异相秉性顽劣,又有“旋彩花脸”之称,如《苟家滩》中的高宝童,《斩秦英》中的秦英,《玉虎坠》中的马武等回旋纹给人以行云流水、浮动跳跃之感,使人物性格更加明朗突出这是秦腔脸谱区别于其它剧种脸谱的主要特征另外还有冲天纹:由印堂画线冲向额顶通天柱纹:纹饰线条延长至嘴唇的人中处,多用于英武正直的角色,如魏虎、贾似道、徐彦昭等有种名为邹眉肌纹,为椭圆形,常以此纹代替眉毛,显示角色善于思考的特征此外还有特殊饰纹用以象征和揭示人物性格与心理状态,如月牙纹(又称马蹄纹):专用于包拯,象征他秉性刚直,明若日月葫芦纹:专用于孟良之脸,象征他善于火攻青蛙纹:专用于王彦章之额,象征他熟悉图 11 马武图 10 徐彦眧7水性,善于水上征战又如三教中的太极纹,孙悟空的珠宝纹,杨七郎的虎纹,燃灯佛的蛾纹,雷震子的火焰纹等,象征神话人物道法高强,神通广大,能化善变的特征 (图 10、图 11)秦腔脸谱的色彩简洁明快、鲜艳华丽,每张脸谱均用黑色调整调子,色泽沉稳多变,常用一种或几种色作主色调,刻划人物的基本性格,传统上有“红忠” “白奸” “黒耿” “绿犟” “黄残” “蓝鬼”“金神仙” “杂奇”等着色口诀,用色饱满丰富而不杂乱,给每个人物以鲜明的个性。

秦腔脸谱艺术的整体造型风格强烈、醒目、明快、清新,与高亢激越的唱腔呼成一气,体现了地道的黄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质朴的审美观秦中自古帝王川,陕西、甘肃一带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有着古老的文化和勤劳纯朴的民风秦腔脸谱艺术无论在纹饰、线条、色彩上,都体现了那里的人民自古以来黄河文明孕育出来的敦厚、豪爽、朴实的品性素质参考文献:(1) 《中国民间美术教程》孙建君编著,天津美术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2) 《西秦腔再考》作者王正强载《戏曲研究》第 66 辑(3) 《陕西戏剧》作者孟繁树,1984 年第 11 期(4) 《陕西省戏剧志》宝鸡卷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