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谜语解《红楼梦》中的谜语可分为明谜和暗谜两类 明谜即作者点明其为谜语之谜, 暗谜即作者未点明其为谜语之谜 其中明谜又分两种, 一种为作者给出谜底之谜, 一种为作者未给出谜底之谜详见《石头真言》)一、第五十回李氏三姐妹之“春灯谜” 李纨因笑向众人道: “让他自己想去,咱们且说话儿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 谜, 回家和绮儿纹儿睡不着, 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 他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 ” 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倒该作的先说了,我们猜猜李纨笑道:“‘观音 未有世家传’ ,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 “在止于至善 ”宝钗笑道: “你也想一想 ‘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 ”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 “哦,是了是‘虽善无征’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李纨又道:“一 池青草草何名 ”湘云忙道:“这一定是 ‘蒲芦也’再不是不成?” 李纨笑道: “这难为你猜 纹儿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 ,打一古人名 ”探春笑问道:“可 是山涛?” 李纹笑道:“是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 ‘萤’字,打一个字 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 “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 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 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李纨三姐妹之“春灯谜”共有四个谜语,这四个谜语单独各自成谜,串起来 后又构成另外一个谜语。
就是这个连环谜语,道出了有关《石头记》作者之莫大 秘密 1、谜面: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 谜底:虽善无征 原文先指出谜底不是“在止于至善”,宝钗又提醒“想一想‘世家传’三个 字的意思再猜” ,于是黛玉猜出谜底为 “虽善无征” 谜底出自《礼记?中庸》: “上焉者虽善无征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云: “上焉者,谓时王以前, 如夏、 商之礼虽善, 而皆不可考 ”此谜则意为: 观音虽善, 但没有“世家”、 “传”, 无从征考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 古已有之,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欧阳 修撰《新五代史》亦著《列国世家》十篇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 家传( zhuà n)”,传记,这里指史书“纪传表志”之“传”征”,证 明,验证 2、谜面:一池青草草何名? 谜底:蒲芦也 “蒲芦也”出自《四书》《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 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 也者,蒲芦也 东汉郑玄注曰:“蒲芦,蜾蠃(guǒ lu ǒ),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 蠃负之螟蛉,桑虫也。
蒲芦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 若蒲芦之于桑虫也”蜾蠃(蒲芦、土蜂)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 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以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 义子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蒲芦,说者以为蜾赢,疑不然蒲芦,即蒲、苇 耳故曰:‘人道敏政, 地道敏艺’夫政犹蒲芦也, 人之为政, 犹地之艺蒲苇, 遂之而已,亦行其所无事也 所以“蒲芦”既指蜂,又指蒲苇 3、谜面: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 谜底:山涛 谜面出自宋代苏洵“冷香联句”:“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此谜隐着一个“涔( cé n)”字如果没有这个“涔”字,此谜便不成立 “涔”之“山”即“石”;“岑(cé n)”亦指小而高的山所谓“水向石边流 出冷”,意指“涔”字之“水”从“石”(山)边流出一个“汵(gà n)”字, “涔”字则因此被分拆为“山”和“汵”两字而“汵”同“淦(gà n)”,是 河工术语,指起伏很大的激浪, 所以“山汵”即 “山涛”; “涛”即大波浪 “向”, 从;在谜面之“冷”字则是因水之流动从“汵”字转化而来 此谜所隐之“涔( cé n)”字,点出此谜是个字谜,“冷”即“汵”。
所以 我们按照字谜再来解读此谜 “山涛”即“山汵”, “山汵”亦“石汵”谜面之所谓 “水向石边流出冷” 即“水向石边流出(于)汵”,意思为:水从“汵”字向着“石”字之边流出; “向”,向着,朝着石”字之边即“石”字上面的一横一撇, 可称之为“石” 字之“头”,但“汵”字之“水”要从“石”字之“头”流出,只有将“石”字 之“头”冲开才有可能这样在“汵”字之“水”流出后,“石”字便被分拆为 “石”之“头”和“石”之“口”而“石汵”二字则变为三个部分,即“石” 之“头”、“石”之“口”、“汵”之“今”而“石”之“口”和“汵”之“今” 又可以组成一个“吟”字所以在“汵”字之“水”流出后,“石汵”二字实际 上变为了两个部分, 即“石”之“头”和“吟”,即“石头吟” ,亦即《石头记》 “吟”,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 如《秦妇吟》 ; “记”,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4、谜面:萤 谜底:花 萤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化蛹成长,古人误以为萤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来 《礼记?月令?季夏》 :“腐草为萤 ”故黛玉道:“‘萤’可不是草化的?” “草 化”为“花”字之分拆 此谜中之所谓 “萤”,又指第 3 个谜语中的“吟”,即“石头吟”之“吟”; 所谓“草化”之“草”,又指第2 个谜语中的“蒲芦”。
所以所谓“草化萤”即 “蒲芦化吟” “蒲芦”既指蒲苇,又指蜂,而“蜂”又名“万” 《说文》: “万,虫也 《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众多,动以万计《字汇》:“万,蜂也,今 借作数《正字通》:“万,蜂王也 “蜂”即“万”, “万”即指万斯同 所以所谓“蒲芦化吟” 即“万化吟”, 意指万斯同像蒲芦“化桑虫之子为己子”一样,将“明史”化为了“石头吟”, 即《石头记》万斯同”即“万与此相同”之意;“斯”,此也;“同”,一 样,没有差异所以《石头记》作者即万斯同 这个由四个谜语构成的连环谜语之谜底为:观音虽善,但没有“世家”、 “传”可以征考;石头虽蠢,却有万斯同像蒲芦“化桑虫之子为己子”一样为其作《石 头记》石头”即“青埂顽石”,茫茫大士屡称其“蠢”而《石头记》即青 埂顽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即“明史” 李氏三姐妹之“春灯谜”点出《石头记》作者即万斯同二、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之“赤壁怀古”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谜底:( 1)“明史”(2)清初文字狱 解读: “赤壁沉埋水不流” : 明朝已成为历史。
赤壁”, 可以别解为“朱姓王朝”, 即明朝;“沉埋”,入土,成为历史;“水不流”,不再延续赤壁”也可 以别解为“朱家墙垣” ,即明长城;代指明朝明时长城称“边墙”、 “边垣” “徒留名姓载空舟” :只留下名姓记载在 “明史”里空舟”,指“书”; “载”,记载;记载明朝“名姓”之书即“明史” “喧阗一炬悲风冷”:“明史”被清廷在冷风中付之一炬喧阗一炬”, 借“火烧赤壁” 代指清廷禁焚 “明史”,即清初文字狱 “喧阗”,喧哗,热闹 “无限英魂在内游”:“明史”记载着无数历史人物英魂”,指明朝历 史上的忠臣义士 “庄氏明史案”: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告病返乡后,编有《皇明史 概》和《列朝诸臣传》明亡后,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从朱国祯后人处购得部分 史稿,延揽江南一带才子加以修订,并补写了崇祯朝和南明史事书成不久,庄 廷鑨去世,其父庄允城将书刻印行世,书名《明史辑略》该书对清室并没有过 分讪谤之语,只是对清兵入关之事,直书为“夷氛”、“夷寇”,对“奴酋(努 儿哈赤)” 名号,也没有加以避讳 在李成梁传中,称努尔哈赤为李成梁所豢养 这是清廷最忌讳之事, 被归安知县吴知荣告发, 清廷派人查究 庄允城被逮捕上 京,惨死狱中,庄廷鑨被毁棺戮尸。
康熙二年(1663)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 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此案被处死刑者70 多人,其中 18 人被凌迟处死,入狱 者 2000 余人庄氏明史案”被史家称为“清初文字狱第一案” “赤壁怀古”点出《石头记》之创作背景万斯同是在清廷为“明史”大兴 文字狱,部分明史可能因而湮灭的情况下才私撰明史,将清廷所忌讳之“明史” 写成了“反文”,即《石头记》三、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九首和第五十回湘、钗、黛灯谜诗三首 1、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谜底:( 1)鼓(2)黄皆令 解读: (1)鼓“铜铸金镛振纪纲”:“铜铸(的乐器)”与大钟节制军队金镛”即大 钟;“钟”,古乐器 “纪纲”,法度,这里指指挥军队 《吕氏春秋 ?不二》: “有金鼓,所以一耳汉代高诱注:“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所 以所谓“铜制(的乐器)”代指鼓 “声传海外播戎羌” :战鼓声传遍了海外绒羌 “戎羌”,指周边少数民族 “马援自是功劳大”:“马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封伏波将军,曾 带兵西击羌族,南征交趾,北逐匈奴所以其在战鼓声的传播中自然是功劳很大 “铁笛无烦说子房”:金属乐器就不用说张良了(因为张良用“笛”)。
传 说项羽被围垓下时,张良命军士用笛吹楚歌, 瓦解楚军军心明代沈采 《千金记》: “听楚歌叫人悲伤, 思亲泪汪汪,品梅花铁笛断人肠 ,, 我和伊把铁衣卸却早还 乡,早离了战场铁笛”,代指金属乐器无烦”,不需烦劳,不用 (2)黄皆令 鼓为“铜铸”,色乃“黄”;鼓用以号令全军,即“皆令”黄皆令,明末 清初江南名妓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二):“黄媛介,字皆令,嘉兴人,儒 家女也,能诗善画其夫杨兴公,聘后贫不能娶,流落吴门媛介寺名日高,有 以千金聘为名人妾者,其兄坚持不肯 ”2、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谜底:( 1)傀儡(木偶)(2)陈圆圆 解读: (1)傀儡(木偶) “名利何曾伴汝身”:受人操纵的木偶谈不上什么名利 “无端被诏出凡尘”:“出凡尘”,应理解为“出到”或“去到”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傀儡戏有多种,这里指演员拉动丝线操纵木偶(提线 木偶)进行表演 “莫怨他人嘲笑频”:“嘲笑”,戏谑,开玩笑 (2)陈圆圆 陈圆圆,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擅梨园之胜”(冒襄《影梅庵忆语》)陈 圆圆被国戚田畹带进京城,准备献给崇祯帝,正所谓“无端被诏出凡尘”。
其时 崇祯焦虑国事,无心逸乐,陈圆圆被转送给吴三桂清代邹枢《十美词纪》: “陈圆,女优也 ,, 后为田皇亲以二千金酬其母,挈去京师闻又属之某王,宠 冠后宫,入滇南终焉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经因陈圆圆被李 部所掠,镇守山海关之吴三桂降而复叛,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中国历史因 此改写吴三桂道: “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庭闻录》卷一 ) 此即所谓“牵连大抵难休绝”但陈圆圆只不过是身不由己之木偶,故谓“名利 何曾伴汝身” 后吴梅村之《圆圆曲》道: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 正所谓“莫怨他人嘲笑频”3、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谜底:( 1)大便(2)杨云友 解读: (1)大便 “壮士须防恶犬欺”:太平闲人释此谜曰:“此是打狗棒,诸恶业,死有余 恐北俗,人死则以饭一碗,插三秫桿,煨面为槌供之,槌名打狗棒,供亡者过 恶狗村用之但并非只有“打狗棒”可以“防恶犬欺”,“蹲下”也是一招, 此乡间小童皆知也当恶犬扑来,万不可仓惶逃遁,应速蹲下,手在地上做抓拣 瓦砾状,恶犬见之则扭头逃之夭夭矣所以此句意指“蹲下” “三齐位定盖棺时”:两条腿及屁股各就各位,事后盖上马桶盖之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告诉世间不要轻视它轻鄙”,小看,轻视 “一饭之恩死也知”:“(化为)屎”了也不要忘记一“饭”之恩(意指屎 由饭化)死”谐音“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