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螟虫甘蔗螟虫(甘蔗钻心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甘蔗伸长期受虫害造成“死尾蔗”甘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螟虫为害为害严重、较常见的甘蔗螟虫有 5 种:黄螟、白螟、条螟、二点螟、大螟(紫螟) 蔗螟的为害时间及为害程度等因自然生态环境、作物品种不同而异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各种甘蔗螟虫的形状及为害状,简要作一介绍枯心苗一孔位于地上,孔大,附近暗红,虫体淡紫――紫螟位于地面,叶鞘有横列孔洞(羽化状) ,虫体黄白――白螟位于地下,多在节及根带附近,虫体污黄――黄螟多孔直道,虫体有 5 条纵线――二点螟横道,虫体有 4 条纵线――条螟枯梢和螟害节枯梢(扫把尾) ,梢头死亡,侧芽丛生,有一羽化孔――白螟孔位于芽或根带附近,蛀道短――黄螟孔大,鞘内多虫粪,多在嫩节――紫螟孔附近枯黄,蛀道有横向――条螟孔附近不枯黄,蛀道无横向――二点螟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蔗螟,减少虫源: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蔗田残、枯叶茎,就地集中烧毁;将蔗田浸水 3 天,消除越冬虫源;此外,选择无螟害的健壮蔗苗作种,用石灰水浸种;实行轮作。
2)割除枯梢:割除枯梢,可以显著减轻为害3)及时处理枯心苗:拔除枯心苗或人工杀灭蔗螟幼虫4)药剂防治:①苗期以二点螟为主的蔗田,甘蔗下种后,盖上基肥,每亩施用 2%乐果粉 10 千克或 3%呋喃丹颗粒剂 3 一 4 千克,均匀撒施于蔗沟内,再覆土,整个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显著减少,对天敌伤害也最小,同时还可防治蔗龟等地下害虫及白螟如果下种时没有施药,可在甘蔗萌芽后枯心苗发生前,按上述方法补施一次,或掌握在第一代二点螟孵化时用 50%杀螟丹(巴丹)500 倍喷雾,或用 25%杀虫脒 200 倍液喷雾②发现刚孵化的条螟幼虫集中于甘蔗心叶食害,造成“花叶”时,可用 50%杀螟丹 1000 倍液,每亩喷 100 干克;或用 90%敌百虫结晶 500 倍液喷雾,或用 25%亚胺硫磷 500 倍液喷雾,或用 25%杀螟清 500 倍液喷雾上述药剂重点喷雾蔗梢部三丫口处,效果好如果幼虫进入茎内,则效果不佳③苗期以黄螟为主的蔗田,在卵盛孵期每隔 10 天用 5%杀螟松乳剂500 倍液喷雾;或用 90%敌百虫结晶 500 倍液喷雾 1 次,要喷在三丫叶处5)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靠寄生于黄螟、二点螟、条螟等多种害虫的卵中的幼蜂将蔗螟消灭于卵期。
6)性诱剂迷向法防治:防治螟虫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成果由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主持研究成功凤梨病、黑穗病一,凤梨病是真菌病在大多数蔗糖国家和我国各蔗区均有发生本病主要侵染甘蔗种苗,使其不能前发而造成严重损失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种苗及其他感病寄生传播经种苗两端切口侵入,之后在薄壁组织间迅速蔓延感病初期种苗切口呈红色,并散发凤梨香味,继而中心薄壁组织被破坏,其内部变空,呈黑色轻度感病,虽可萌发生长,但生长势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低温、高湿,长期阴雨或过于干旱等不利于蔗苗萌发的因素,均可诱使本病发生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如日本蜜蔗、 “甜梦 2000”②种苗消毒1)将蔗种用2%石灰水浸 12-24 小时或用 50%多菌灵(或托布津)各 100o 倍液浸种 10 分钟3)种蔗窖藏前也要消毒④与其他作物实行一年以上的轮作⑤加强栽培管理土质粘重、水位较高的蔗田应开沟排水,种蔗后应浅水覆盖二,黑穗病属于真菌病,是甘蔗的重要病害,发病症状:在感染病茎的梢头长出一条向下卷曲的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鞭,长达数寸至数尺黑穗初期表面披着一层银白色的薄膜,即甘蔗表皮病株未抽出鞭状物前,叶片细长,叶色淡绿;茎细小,节间长,当蔗茎抽出黑穗鞭后,下面的侧芽开始长出很多细小的侧茎,这些侧茎也长出黑鞭。
干旱的环境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存活,而高温气候则对病菌的萌发和侵入有利因此,在长期干旱、高温的灌溉地区和冬春干旱、夏秋多雨的地区,甘蔗黑穗病的发病率高,发病严重如果氮肥施用过多,会促使迟分蘖和侧芽生长,发病重防治方法是:1)选用抗病品种,如“甜梦 2000”;种植无病种蔗,从无病田选健壮蔗株留种;2)进行种蔗消毒先用温水浸种,用 52°c 的温水浸种 18-20 分钟,可以消灭种蔗内外的病菌;再用 3%的石灰水浸种 24 小时3)及时拔除病株,方法是:在甘蔗的黑穗鞭抽出之前,就应及时拔除病苗对于已长出黑穗鞭的甘蔗,先将黑穗鞭剪下,放在塑料薄膜袋里,带出田外集中烧毁,然后拔除整丛病株烧毁4)与其他作物进行一年以上轮作5)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提高蔗苗抗病能力黄点(斑)病和眼点病黄点(斑)病属于真菌病,是甘蔗叶斑病中为害最大的病害我国主要产蔗区均有发生病菌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萌芽后自气孔或直接侵入叶片,使甘蔗致病甘蔗发病时,受害的嫩叶最初产生不规则的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到 2 厘米的黄斑温度和湿度都适合病菌生长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黄斑形成不久,在病斑正反面出现赤红色小点,逐渐扩大,使叶片大部分变为赤红色。
严重时,全叶变赤黄色病叶先从叶缘开始干枯,最后整个叶片自上而下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中红色小点出现的同时,病斑背面长灰白色霉状物高温多湿,蔗株较密植,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等因素,为本病发生的有利条件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如日本蜜蔗、 “甜梦 2000”②减少菌源及时剥除病叶并烧毁,甘蔗收获后,集中烧毁蔗田病株残叶③施足基肥,施适量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④及时排除蔗田积水,适当追肥,促其生长⑤药剂防治发现发病中心,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1)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亩用 50-100 克加水 100-125 公斤,叶面喷雾,有效期 6-7 周 (2)波尔多液 1:100 倍,每隔 10~14 天喷一次连喷 3-4 次3)硫磺石灰粉,硫磺粉 0.5 公斤加石灰粉 2 公斤混匀,每亩用 15~25 公斤喷粉每隔 7天喷 1 次,连喷 4-6 次眼点病属于真菌病,是一种传染迅速,具有毁灭性的病害病菌在蔗叶上形成眼点形死亡组织,致使蔗叶失去生理功能发病初,蔗叶上出现水渍状小点,继而沿叶中脉扩大成为梭状,中央呈红褐色,四周有一狭窄黄色带环绕病斑,酷似“眼睛”接着病斑顶端出现一条与叶脉平行向叶尖伸展的枯黄条纹,后变红褐色。
本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 20~28℃、相对湿度为 85~90%病斑产生的成熟分生孢子,主要由气流传播至远处,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从植株的气孔或叶片上特大而突出的细胞侵入在高湿(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露水重)环境条件下易发病防治方法:①以抗病品种取代易感病品种日本蜜蔗、 “甜梦 2000”较抗此病②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③及时剥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④实行轮作⑤发病初期,用 0.2%托布津或 1%波尔多液或 0.2%百菌清等药液,加少量尿素,喷于叶面,可减少本病继续发生蔗龟和蔗飞虱一,蔗龟蔗龟种类较多,其中以突背蔗龟、光背蔗龟(两者通常称黑色蔗龟) 、齿线鳃金龟(黄褐色蔗龟) 、二点褐金龟、绿色金龟(红脚丽金龟)等对甘蔗生产影响较大除黑色蔗龟幼虫、成虫均为害甘蔗外,其余蔗龟仅幼虫咬食甘蔗的下部旱地砂土含水量较低的蔗区,黄褐色蔗龟和二点褐金龟为害严重,而含水量较高,有机质丰富的蔗田,黑色蔗龟发生最多蔗龟幼虫及黑色蔗龟成虫喜咬食甘蔗根部及蔗茎地下部苗期为害造成枯心苗,使蔗田缺株断垄,有效茎数减少而后为害地下茎部,受害蔗株遇台风易倒伏,遇干旱蔗叶呈黄色,叶端干枯,影响甘蔗产量及蔗糖分。
据调查,蔗龟为害严重的蔗田可减产 30%,一般为 5~10%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与深耕:有条件的蔗田可实行轮作几种蔗龟幼虫在土中一般分布在蔗头附近 10~20 厘米深处,当化蛹时可深达 20 厘米以上宜及早深耕,可致部分幼虫及蛹于死地2)灌水驱杀:蔗龟特别怕水淹,在 5 月份成虫盛发期,放水浸蔗地,让水漫过畦面10 分钟,驱使成虫浮出水面,立即组织人力捕捉杀灭之后,及时排水,以免影响甘蔗生长防治幼虫也可使用此法,于甘蔗收获前后,放水入蔗地,水浸过泥面,浸 6 天左右,地下幼虫可全部淹死3)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4)药剂防治:①蔗龟为害严重的蔗区,在新植蔗下种时,用 3%呋喃丹颗粒剂3~4 千克/亩,施放于蔗沟内种苗上,然后覆土,或用 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5~6 干克/亩,于甘蔗下种时直接撒于蔗沟,覆薄土②黑色蔗龟成虫为害初期,每亩用 90%敌百虫500 千克或 50%辛硫磷 500~750 克或 50%倍硫磷 1000 克,兑水 1000~1500 升淋施于蔗苗行间二,蔗飞虱为害甘蔗的飞虱以扁飞虱和角飞虱较为常见,其中又以扁飞虱为主蔗飞虱一般在生长茂密而旺盛的蔗田中发生较多。
扁飞虱成虫、若虫通常群集于甘蔗心叶及幼嫩叶鞘内侧刺吸甘蔗汁液,吸食部位分泌出胶体物,影响心叶呼吸作用,并常诱发煤烟病防治方法:①6~7 月用 3%呋哺丹颗粒剂 2.5 千克/亩,混合细土 15 千克、撒施于蔗沟内,然后培土②用 3%味哺丹颗粒剂 25 千克或 2%叶蝉散 1.5~2.5 千克/亩,混合细土 25 千克撒施于心叶上,能在短期内控制为害③甘蔗生长中后期,蔗飞虱大发生时,可用 80%敌敌畏或 40%乐果 1000 倍液,每周喷心叶 1 次,可较好地控制为害粉蚧壳虫甘蔗粉蚧壳虫遍布全国各蔗区,是丘陵旱地甘蔗的主要害虫发生种类主要有两种:蔗粉蚧(粉红粉蚧壳虫)和蔗节粉蚧(灰粉蚧壳虫) 前者较为普遍蔗粉蚧着生于蔗茎的节下部蜡粉带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组织内汁液,排泄蜜露于蔗茎表面,常引起煤烟病发生靠种苗传播,或在连作蔗地搬迁蔗粉蚧成虫不活动,幼(若)虫较活泼,能自由爬行入叶鞘内侧及芽周围,所以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蔗种带虫在正常情况下,该虫以孤雌卵胎生,无翅雌虫营孤雌生殖,产卵或产初龄若虫每雌虫一生平均可产卵 200~300 粒,或直接产若虫,一生可产 700~800 头成虫寿命 1~2 个月,周年均有发生,世代重叠明显。
春季温暖少雨,可助长本虫发育繁殖,尤其当雨量适中、温度适宜时常大发生其次是水肥条件差,甘蔗生长不良的蔗田发生较多,多年连作地严重防治方法:①选用不带虫的种苗:严格选用无虫害健株作种苗,杜绝种苗传播远距离调种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带虫种苗传入发生虫害的甘蔗不应选作下年留种用②及时剥叶施药:甘蔗粉蚧盛发期,可将老叶剥去和叶鞘剥开,有利田间蜘蛛等天敌的捕食,减轻为害在虫口密度大的蔗田,在剥叶后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0 倍液或 40%氧乐果乳油 200g 对水 50kg 喷雾防治③下种前采用药剂处理种苗:用 50%氯丹加 80%敌敌畏(1:0.5)400 倍液浸种消毒 2 分钟,收效好,并可兼杀多种地下害虫,或用 2%石灰水浸种 24 小时,也有杀虫效果大田移栽时,种苗每亩用 3%呋喃丹颗粒剂 2kg,施于植蔗沟内,然后放置种蔗,或拌细泥撒施于种植后的蔗种上,既可杀死若虫,也可杀灭地下害虫;④合理轮作:蔗粉蚧发生重的蔗田与其他作物轮作或改种水稻及其他作物⑤减少虫源: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蔗茬和田间残茎枯叶及田埂杂草,减少越冬虫源甘蔗绵蚜虫和蓟马一,甘蔗绵蚜甘蔗绵蚜虫分无翅型和有翅型两种绵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中脉两旁,以刺吸式口器插入叶中吸食汁液,使蔗叶枯黄凋萎,并排泄蜜露于叶片上,导致煤烟病发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
受害严重的蔗区,甘蔗生长萎缩,产量及蔗糖分降低,质量变劣,不能留作种苗据调查,受害严重的蔗田减产 20~30%,受害一般的减产 5~10%,蔗糖分下降 1~2%绵蚜虫世代重叠,在南方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绵蚜虫无雄性个体,为孤雌胎生,若虫在母体内孵化发育产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