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超 声 诊 断 学* *2 2* *3 3第一节、解剖概要 女性盆腔及其内部结构:骨盆为环状骨性结构,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 髋骨组成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胛上缘 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大骨盆(假骨盆)和小骨 盆(真骨盆)大骨盆内主要为肠道小骨盆腔分为前、 中、后3部分前部为膀胱和尿道占据,中部正中 为子宫、宫颈阴道,两侧为输卵管和卵巢后部 为直肠子宫陷凹(陶氏腔)和直肠子宫俯于膀胱 之上 *4 4小骨盆内的肌肉有闭孔内肌及提肛肌,覆盖于小骨盆内侧壁,还有深部的梨状肌与尾骨肌该肌肉群在盆腔炎症时易受累而发生肿胀骨盆内血管主要为髂内、外动静脉及其分支正常解剖* *5 5子宫动脉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向下至宫颈后 发出一支下行的阴道支,供应宫颈的下部和阴道 的上部的血流主干上升至子宫角时,即分为3支 ,一支分布于子宫底部,称子宫底支,一支循输 卵管而行,称输卵管支,另一支分布至卵巢,称 卵巢支卵巢具有双重血供即从腹主动脉发出的卵 巢动脉和上述子宫动脉上支静脉:子宫的两侧弓形静脉汇合成子宫静脉 ,然后流入髂静脉右卵巢静脉流入腔静脉,左 卵巢静脉流入左肾静脉 子宫卵巢的血液供应* *6 6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部分阴道、 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 常被称为附件。
第一节 盆腔脏器的超声解剖* *7 7第一节 盆腔脏器的超声解剖子宫后面观: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关系1、输卵管2、输卵管系膜3、卵巢4、圆韧带5、 宫颈6、间质部7、峡部8、壶腹部9、伞部* *8 8子宫体壁由三层组织构成,外层为浆膜 层,即脏层腹膜,中间为肌层,内层为粘膜 层即子宫内膜 *9 9正常子宫大小随发育、未产、经产、绝经及 体型而异子宫体与子宫颈长度之比,在青春期 约为1:1,生育期约为2:1,老年人又成为1:1 *1010子宫位置的变化:子宫一般位置是 前屈 *1111左、右输卵管自子宫的两角部伸展 至左、右卵巢为输送卵细胞进入子宫 的管道分为间质、峡、壶腹和漏斗部 分输卵管* *1212间质部为通入子宫壁内的部分,峡部为间质部 外侧的一段,管腔较窄,壶腹部较宽大,伞部为输 卵管末端 *1313卵巢的主要 功能是产生和 排出卵细胞, 以及分泌激素 为一对 扁椭圆形的性 腺,位于输卵 管后下方,子 宫两侧的后上 方卵巢、子宫和输卵管关系示意图* *1414在生殖年龄妇女,卵巢大小约 4*3*1cm绝经后,体积缩小卵巢 剖面 解剖 和卵 泡发 育示 意图* *1515超声检查多采用凸阵或线阵式探头,频率 3.5MHz或 5.0MHz。
经阴道超声检查则用特制的腔内探头,频率 5~7.5MHz,最大扫查角可达 240º 第二节 检查技术方法有:1、经腹部体表探查;2、经阴道探查;3、经宫腔超声探查;* *1616经腹壁直接扫查时,膀胱应适度充盈, 以推开肠管,使子宫附件清楚显示经阴道探头扫查无需特殊准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能显示子宫和卵 巢病变的血流情况 *1717(一)经腹体表探测扫 查 方 法 :* *1818(二)经阴道超声探测扫 查 方 法 :* *1919经阴道超声的优点: 1、频率及分辨力比腹部探头高,盆腔器官的声像图显示清晰,尤其是对后位子宫、宫腔内病变、后盆腔肿块、位于后盆腔的卵巢卵泡监测、早期异位妊娠、早早孕等观察2、不需充盈膀胱,盆腔器官处于自然状态检查技术* *20201、远区显示欠清,对中、晚期妊娠及较大 盆腔肿块或子宫肌瘤,经阴道超声不能显示 全貌,须用经腹部超声检查所以,妇产科 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二者配 合诊断准确性更高,二者都不能缺少2、阴道探头因需放入阴道内进行操作,对 未婚妇女、月经期、阴道畸形、阴道炎症者 不宜使用 经阴道超声的局限性: 检查技术* *2121CDFI:一般而言,妇科恶性肿瘤血管网丰富,走 行紊乱、管腔形态不规则等。
血流频谱测定多呈 高速低阻状态,即RI0.4,PI>1.0 *2222子宫纵切呈倒梨 形,轮廓光滑清晰 肌层均质性中等强度 回声一、正常图象一、正常图象成年妇女正常子宫超声测值为长5.5- 7.5cm,宽4.5-5.5cm,厚3.0-4.0cm横切面呈椭圆形,宫 腔为线状强回声,周围有 内膜的弱回声环绕,其厚 度、回声强度及子宫大小 均随月经周期而呈规律性 变化一、正常图象一、正常图象* *2424后位子宫的 位置前位子宫* *2525* *2626* *2727* *2828子宫后倾后屈位纵切面横切面* *2929* *30301、宫体最大横切面(输卵管水 平及测量水平)2、宫颈横切面 3、阴道横切面* *3131子宫大小的测量:子宫的测量通常 子宫体不包括宫颈, 一般仅测宫体的长、 横、厚纵径、前后径宫颈横径* *3232* *3333子宫随 年龄的增长 和内分泌的 影响,其大 小、形态、 宫体与宫颈 的比例及内 回声均有明 显的变化 *3434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卵巢声像图改变 子宫内膜周期变化,不论卵是否受精,一般分为:①月经期(第1—4日)②增殖期(第 5—14日)③分泌期(第15—28日) 。
增殖期内膜多呈线状回声,分泌期和月经期由于内膜水肿,腺体分泌,血管增殖,则表现为线状回声的周围有增宽的弱回声,或呈团块状回声 *3535月经周期中卵巢、子宫内膜变化模式图* *3636正常卵巢切面呈圆 形或椭圆形,常有变位 一、正常图象一、正常图象成人卵巢大小: 4cm ×3cm ×1cm; 输卵管:内径小于 5 mm *3838卵巢在排卵期体积增大,其内有卵泡的圆形无回声暗,大小约为 1—2 cm排卵时卵泡位置移向卵表面,且一侧无卵巢组织覆盖,并向外突出排卵后进入黄体期,卵巢内的黄体可较卵泡大,边缘皱缩不规则,内有细弱光点此外,排卵期的子宫直肠窝可见小量的无回声暗区可能系继发于卵泡的破裂少量腹腔积血 *3939成熟卵泡17 -24毫米排卵后卵泡* *4040子宫、卵巢的血流监测与意义子宫、卵巢血供状态可随年龄、生殖状态(绝 经前、绝经期或绝经后期)和月经周期而变化,只 有充分掌握这些生理性改变,才有助于对病理状态 做出正确地判断子宫的血流灌注与雌激素和孕酮的循环水平 有关通过血流阻力指数(RI)与搏动指数)(PI )等有关血流参数的测定,即可观察到随月经周期 明显变化,在分泌期和月经期,RI与PI值增高 (RI=0.88±0.1,PI=1.8±0.4),增殖期为中间值, 而RI、PI减低是在分泌早期、中期。
妊娠后RI和PI 在放射状动脉和螺旋动脉中明显降低 *4141子宫、卵巢的血流监测与意义卵巢血管供血取决于每侧卵巢的功能状态, 排卵前的卵泡有广泛的毛细血管网,而这些毛细 血管网可能是通过前列腺素E2循环水平的增加来 调节频谱多普勒检测时,RI、PI值逐渐减低 在黄体生成素(LH)达高峰时,RI、PI值最低, 呈低阻力状态卵巢动脉主支显示高阻力的血流频谱曲 线表现无功能或不活动状态卵泡增殖期显示中 等阻力而黄体则为低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