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情况及发展对策-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82KB
约6页
文档ID:316702927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情况及发展对策-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_第1页
1/6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情况及发展对策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情况及发展对策——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李莉(西宁市农牧扶贫开发局蔬菜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16)Reference: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畅、民主管理缺乏、利益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在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合作社培育现状、特点和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育壮大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Keys: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1培育现状及特点截止2014年底,西宁市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83家,入社农户近4万户,带动农户12.6万户,生产经营涉及多个行业其中,从事粮油、蔬菜种植的319家,占36.1%;从事畜禽养殖的340家,占38.5%;其他从事农机服务、土地流转、苗木花卉、营销运输等行业的224家,占25.4%按区县分,大通县325家,湟中县310家,湟源县136家,四区112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运行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组建方式多元化主要有村集体组织牵头型、专业大户创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区域分布产业化。

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当地已形成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专业性生产经营,产业分布明显;三是合作空间开放化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打破农村区域、行业等局限,逐步形成跨县、跨行业的合作;四是服务领域多样化开展多行业、多领域的服务,涵盖了种植、养殖、冷藏保鲜、配送运输、农机作业、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2存在问题2.1思想观念滞后一些干部对合作社的认识有待提高,部分创办者的动机值得关注,此外不少农民对合作社态度淡漠如不少干部把一些将农民集合起来,一次性买断农民农产品的组织视为合作社,把合作社与股份公司混为一谈还有不少干部对合作社数量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往往以数量衡量工作成绩,而忽视合作社市场竞争力的培育一部分创办者办社目的是希望通过合作社来获取国家资金支持,或者套取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数农民对合作社知之不多、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给人以“被合作”之感有利则合,无利则退”的投机心理非常普遍2.2管理体制不畅政府作为方面,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指导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扶持工作有待改进如农业、工商、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但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在扶持资金发放过程中,因各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和综合评估,影响了扶持对象的准确选择。

在指导管理工作方面,有关部门在指导农民如何建立合作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合作社建立后如何规范运作缺乏指导,对合作社扶持资金的使用等情况监督管理少,从而造成扶持资金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部分税务部门因对合作社性质不清,仍按普通企业标准向合作社征税2.3合作社产权不清村集体牵头型的合作社,基本上都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三合一”组织模式专业大户创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合作社存在出资不实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将成员私有资产当成合作社资产计算,货币资金与实物资金不分部分成员出资充顶全部成员出资,形成一资独大的状况,对合作社的营运及规范化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4缺乏民主管理从“上墙”的制度来看,合作社中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都存在,章程中的成员大会表决等民主程序也应有尽有,但从实际运作来看,部分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制度流于形式,“一人一票”形同虚设,“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多数合作社没有专职会计,账务处理不正规,难以进行会计经济核算2.5利益机制不健全目前,很多农民成员与合作社利益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尽管章程中都有利益分配规定,但实际上未得到有效执行合作社主要成员往往以合作社的名义,与其他入社农户进行一次性“买断”式交易,双方仅仅结成了产业共同体,却没有成为利益共同体。

2.6党组织建设严重滞后据2013年年底的统计报表统计只有6家建立了合作社党组织(城中区、大通县、湟源县各2家)在各类组建方式中,村集体牵头型的合作社党组织虽未正式建立,但党建工作与村“两委”党建工作交织在一起开展了一些工作,成员中的党员也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大户创办型等合作社的党建情况较差,要么是达不到设立党组织的标准无法设立,要么就是虽然达到了设立党组织的标准但尚未设立党组织3发展对策3.1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教育培训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介宣传合作社的政策法规及合作社典型事例;编制和印发简明实用、通俗易懂的合作社普及读物;利用党校、职业教育学院、农广校等教育资源,对农口干部、镇村干部、合作社的骨干进行分类培训[1]3.2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涉农金融部门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实力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科技含量高的龙[来自wwW.L]头专业合作社;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切实使扶持资金用于合作社发展。

3.3健全内部规范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的规范化指导工作,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任职同时规范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按照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相关制度,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制度保障3.4稳定联结机制在发展“订单农业”的同时,明确产销双方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各自的行为,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和提倡合作社通过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设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合作社通过吸收农户土地、资金等要素入股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允许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或到合作社兼职、挂职等形式参与合作社建设[2]3.5强化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尝试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模式,以单独组建、跨村联建、社企联建、依托乡镇党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帮建等方式创新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及时融入产业发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达到“党建强社,合作富民”的目的Reference[1]张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学术交流,2011,(11):101-106.[2]郑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机制及政策选择[J].农业经济,2011,(2):12-14.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