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单元综合评价检测34小学考试

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0.67KB
约7页
文档ID:366285410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单元综合评价检测34小学考试_第1页
1/7

ABC中,AB=AC=10,∠A=30°,则腰AB上的高等于.15.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长为()A.3cm或5cmB.3cm或7cmC.3cD.5cm二.填空C的斜边AB上取两点D、E,使AD=AC,BE=BC.当∠B的度数变化时,试讨论∠DCE如何变化?说明你的根据.第一章单元测试轴对称图形1.A2.B3.C4.C5.A6.D7.C8.C9.B10.C1长方形; ④等腰三角形. 其中是轴对称图形有(A.1 个 B.2 个 C.3 个3.已知∠AOB =30°, 点 P 在∠AOB 的内部, P 与 P 122是A.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 B .顶角是 B30 的等腰三角形;第一章单元测试 轴对称图形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 ①两个全等三角形合在一起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②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 ③等边三角形一边上的高 就是这边的垂直平分线; ④一条线段可以看着是以它的垂直平分 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正确的说法有( )个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2.下列图形中: ①平行四边形; ②有一个角是 30°的直角三角形; ③)个D. 4 个A关于 OA 对称, P 与 P 关于 OB 对称,则△P OP1( )EPCD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4.如图:等边三角形 ABC 中, BD =CE,AD 与 BE 相交于点 P,则 ∠APE 的度数是 ( )A.45° B.55° C.60° D.75°5. 等腰梯形两底长为 4cm 和 10cm ,面积为 21cm2 ,则 这个梯形较 小的底角是( )度.是16,求ABC的周长.27.如图,已知AB=AC,DB=DC.这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如果∠BAC=115°,则∠EAF=.19.在镜子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则实际时间是.20.已知等腰三角A.45° B.30° C.60° D.90°6.已知点 P 段 AB 的中垂线上,点 Q 段 AB 的中垂线外, 则( )A.PA+PB >QA+QB B.PA+PB <QA+QBD.PA+PB =QA+QB D.不能确定7.已知△ABC 与△A1B1C1 关于直线 MN 对称,且 BC 与 B1C1 交与 直线 MN 上一点 O,则 ( )A.点 O 是 BC 的中点 B.点 O 是 B1C1 的中点 C.以上都不 对D.线段 OA 与 OA1 关于直线 MN 对称8. 如 图 : 已 知 ∠AOP= ∠BOP=15°,PC ∥OA,PD ⊥OA ,若 PC=4 ,则 PD= ( )A. 4 B . 3 C. 2 D. 19. ∠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 P 到 OA 的距离 为 5,Q 是 OB 上任一点,则 ( )A.PQ>5 B.PQ≥5 C.PQ<5 D.PQ≤510.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5cm ,其中一边长为 3cm.则 该等腰三角 形的底长为 ( )A.3cm 或 5cm B.3cm 或 7cmC的斜边AB上取两点D、E,使AD=AC,BE=BC.当∠B的度数变化时,试讨论∠DCE如何变化?说E=20cm,∠BEG=60°,求折痕EF的长.C中,AB=A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A△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14.等腰△C.3c D.5cm二.填空题11.线段轴是对称图形,它有_______条对称轴.12.等腰△ABC 中,若∠A=30°, 则∠B=________.13.在 Rt △ABC 中, ∠C=90°,AD 平分∠BAC 交 BC 于 D,若 CD=4, 则点 D 到 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14.等腰△ABC 中, AB=AC=10 ,∠A=30°, 则 腰 AB 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_.15.如图: 等腰梯形 ABCD 中, AD ∥BC,AB=6, AD=5,BC=8 ,且 AB ∥DE ,则△DEC 的 周长是____________.16.等腰梯形的腰长为 2,上、下底之和为 10 且有一底角为60°, 则它的两底长分别为____________.17.若 D 为△ABC 的边 BC 上一点,且 AD=BD ,AB=AC=CD ,则∠BAC=____________.18. △ABC 中, AB 、AC 的垂 直平分线 分别交 BC 于点 E、F,若 ∠BAC=115°,则∠EAF=___________.19.在镜子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则实际时间是.21cm2,则这个梯形较小的底角是()度.A.45°B.30°C.60°D.90°6.已知点P段A与OA1关于直线MN对称8.如图:已知∠AOP=∠BOP=15°,PC∥OA,PD⊥OA,若PC=下底之和为10且有一底角为60°,则它的两底长分别为.17.若D为△ABC的边BC上一点,且AD=BC的斜边AB上取两点D、E,使AD=AC,BE=BC.当∠B的度数变化时,试讨论∠DCE如何变化?说BAB CD2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4 和 是;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OB 和 C、D 两点, 求作一点 P,使 PC=PD ,且 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6 ,则第三边的长AC··DO22. 如 图 : AD 为 △ABC 的 高 ,∠B=2 ∠C ,用轴对称图形说明:CD=AB+BD .23.有一本书折了其中一页的一角, 如图: 测得 AD=30cm,BE=20cm , ∠BEG=60°,求折痕 EF 的长.1.212.30°、75°、120°13.414.515.1516.617.72°18.50°19.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长为()A.3cm或5cmB.3cm或7cmC.3cD.5cm二.填空点,则()A.PQ>5B.PQ≥5C.PQ<5D.PQ≤510.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其中一边△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14.等腰△24.如图 :△ABAEDB CC 中, AB=AC=5 ,AB 的垂直平分线 DE 交 AB 、AC 于 E、D, ① 若△BCD 的周长为 8,求 BC 的长;② 若 BC=4 ,求△BCD 的周长.25.等边△ABC 中,点 P 在△ABC 内, Q 在△ABC 外,且∠ABP= ∠ACQ , BP=CQ ,问 △APQ 是什么形状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点的D.PA+PB=QA+QBD.不能确定7.已知△ABC与△A1B1C1关于直线MN对称,且BC与B1题11.线段轴是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12.等腰△ABC中,若∠A=30°,则∠B=.13.在RtABC中,AB=AC=10,∠A=30°,则腰AB上的高等于.15.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28.已知直线l及其两侧两点A、B,如图.(1)在直线l上求一点P,26.已知 ABC 中 AB=AC=10 ,DE 垂直平分 AB,交 AC 于 E.已知 BEC 的周长是 16,求 ABC 的周长.27.如图,已知 AB=AC ,DB=DC. 这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28.已知直线l及其两侧两点 A、B ,如图.( 1 )在直线 l 上求一点 P ,使PA=PB;(2)在直线l 上求一点 Q,使l平分∠AQB.29.如图,过 ABC 底边 BC 上一点 D 作 BC 的垂线,交 AC 和 BA 的延长线于点 E、F,若 AE=AF ,试说明AB=AC.30.如图,在直角三角形 ABC 的斜边 AB 上取两点 D、E,使 AD=AC ,BE=BC. 当∠B 的度数变化时,试讨论∠D,AB=AC=CD,则∠BAC=.18.△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若的垂线,交AC和BA的延长线于点E、F,若AE=AF,试说明AB=AC.30.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E=20cm,∠BEG=60°,求折痕EF的长.C中,AB=A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AC的斜边AB上取两点D、E,使AD=AC,BE=BC.当∠B的度数变化时,试讨论∠DCE如何变化?说DCE 如何变化?说明你的根据.第一章单元测试 轴对称图形1. A 2. B 3. C 4. C 5. A 6. D 7. C 8. C 9. B10.C11.2 12.30°、75°、120° 13.4 14.5 15.15 16.4、6 17.72°18.50°19.16:25:08 20.4 或 6 21. 提示:作 CD 的中垂线和∠AOB 的平分线,两线的交点即为所作的点 P;22 提示:在 CD 上取一点 E 使 DE=BD ,连结 AE;23.EF=20 ; 24.①BC =3,② 9;25.提示: △APQ 为等边三角形, 先证△ABP ≌△ACQ 再证∠PAQ =60 即可 .26. ABC 的周长是26 27. 形 ; 轴对称图形是 AD 所在的直线 28. 略 30.略得 AP=AQ, 是轴对称图 29. 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