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都地铁【成都市地铁站导识系统设计调查分析】 摘要:以成都地铁站为探讨对象,通过现场调查的探讨方法,了解该站导识系统在地铁运营中的现状,总结导识系统中的问题,提出需改进的设计重点,体现人性化理念 关键词:地铁、识别性、方向感、标识设计 1.前言 成都地铁一号线是我国西部地区开通的首条地铁线路,北起升仙湖,南至世纪城,全长18.5公里,线路上共设17座车站在地铁站里,导识系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地铁站是比较封闭、空间错综困难的地下环境,人们缺少判别方向的外部参照物,只能依靠导识引导行走路途成都地铁一号线导识系统基本能满意乘客的活动需求,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改进 2.成都地铁站导识系统现状 成都地铁一号线的17个地铁站口在色调和风格上都接近,统一采纳流线型设计,站口两侧采纳钢化玻璃封闭,顶部采纳铝板,以便市民形成印象,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地铁但是在火车南站口,仅仅能在出站口看到一个方向指引标识,出站后的很长一段路上都没有标识天府广场站入口要通过广场中心的石梯往下走,但是在地面看不到有标识牌,导致站在站口,都不知道旁边就是地铁站另外,出站后须要换乘公交的乘客也常因为找不到指示公交站牌的标示而遇到麻烦。
站内的每个出入口前都有导向图,便于乘客选择正确的进出站方向,人们在进入站后也可以依据导识标示搭乘正确方向的地铁到达目的地每个地铁站内都设置网络智能多媒体触摸查询系统,这套高端系统有47寸的大尺寸触摸屏,可以查看地铁四周的公交线路、政府办公点、医院、学校等信息但是乘坐地铁的人群以20岁至40岁的上班族为主,老年人由于看不清或不会看导识,乘坐地铁没有方向感,没有家人陪伴不会乘坐地铁 进入地铁站后的人们在楼梯上显得有些拥挤,因为每个阶梯下方都有“出”字标记,而且阶梯左右两端都有导致出站人流分成左右两股,尤其是在客流高峰期,进地铁的人左右两侧都有人迎面走来,会有一种很烦躁、拥挤的感觉 3.对于完善成都地铁站导识系统设计的建议 完善、设置合理的导向标识系统,可以为乘客供应较为丰富的信息量,削减乘客的重复询问次数,为乘客的乘车带来便利为了更好地建设成都地铁,成都地铁站一号线的导识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设计老年人易识别的地铁标识系统 把最全面、最清楚、最易懂的车站信息供应给各类层次的乘客,最大限度地削减乘客在标识前的无效停留时间,是地铁标识系统设计的基础标识的信息量要少而精、简洁而明确、重点突出。
(2)增加地面进出站口旁边的标识 在现代城市中,市民出行大都须要换乘1次甚至2 次以上才能到达目的地对于与其他交通方式(公共汽车、出租车等) 换乘的站点位置介绍特别重要首先,应在车站的肯定范围内连续设置标识,表明旁边有地铁车站并指向车站最近出入口;标记应醒目、便于乘客观看并与四周环境协调其次,出入口设显示整体线网概况标记牌,使乘客了解自己的乘车路程,对于有换乘线路要求的乘客,可以削减站内的停留时间 (3)完善地铁站出入口楼梯引导标记,实现导向标记设计标准的统一化、规范化 目前成都地铁站阶梯上的“出”字标识是当地铁站发生紧急状况,引导乘客从地铁站紧急逃命用的但是现在被人们误认为地铁站出站引导标记假如改成靠右边楼梯标明‘出’字,引导乘客在进出站时靠右侧上下,拥挤的感觉便可消退 (4) 按国际惯例对站点进行三位数的数字编号 地铁站的站点除了国语、英文提示,还应有数字编号,让外国人甚至文盲都能一目了然编号原则是:同一条线车站编号从起点起先,数字从小到大逐个编写比如1号线从最北端升仙湖起先,站点编号依次为101、102、103……117这样,除了便利外国乘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国乘客也有好处,和记住一个生疏的站点名称相比,数字要简洁快捷得多。
(5)主动尝试各类协助性导识设计的开发应用 单纯依靠传统的标识类导识系统是不足以解决站台上瞬息万变的种种状况,因此要充分调动人类对空间的认知实力,合理利用站台空间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①利用站台造型装饰协助导识设计. 站台的整体造型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最剧烈、最直观的感受站台整体造型的装饰化处理,会使车厢里的乘客更简单辨识空间,具备极强的导识作用廊柱是站台空间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不同站台的廊柱进行差异化的处理,可以成为站台的另类“标识牌”在设计上,可对廊柱的形态、材质、装饰图案等方面有所突破 ②利用公共设施协助导识设计. 地铁站台上供应了很多公共设施:线路信息栏、座椅、灯具、垃圾桶、自动售货机、无碍设施等等针对不同站台的座椅、线路信息栏、灯具等公共设施做出适当的改变,肯定可以快速成为人们识别站台的有效标记站台上的灯具由于具备发光的特性,特殊简单引起人们的留意,假如再对灯具的造型做些精致的设计,肯定可以成为特别好的标记符号由于它们通常被放置在较高的位置,特别简单被人望见,这也可以解决人流拥挤时一般标识牌简单被遮挡的问题 ③利用公共艺术品协助导识设计 艺术作品走入地铁站已成为现代地铁站空间设计的一种趋势,地铁站是艺术作品特别好的展示平台。
密集的人流量、宽敞的展示空间,很简单与大众拉近距离充分考虑地铁站的特别性,将“识别性”、“坐标性”理念融入其中,让作品从不经意间被观赏转向人们主动地去找寻观赏 4.结论 通过这次对成都地铁站导向标识系统的调查探讨,发觉了该站导识设计应留意的一些问题,并对导识设计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今后的地铁标识有关方面的改进将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建勋,韩宝明,许婷. 地铁车站乘客导向标记设计要点分析[ J ]. 城市轨道交通探讨, 2023, 10 (12) : 41243. [ 2 ]鲍宁,董玉香,苏涛.北京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调查分析[ J ].都市快轨交通,2023,12: 2328. [ 3 ]孙 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标识导向系统探讨[ J ].铁道标准设计,2023 (4 ):118121. [ 4]郭智勇.地铁站台空间的协助性导识设计探析[ J ]. 装饰,2023,02: 9293. 作者简介: 郝好; 性别:女; 诞生年月:1989年11月;籍贯:河南林州;学历:硕士探讨生 ; 探讨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郭丽慧 性别:女; 诞生年月:1988年10月;籍贯:山西大同;学历:硕士探讨生 ; 探讨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