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产品进口放量增长与“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60KB
约12页
文档ID:308168840
农产品进口放量增长与“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_第1页
1/12

农产品进口放量增长与“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 [论文资料库为您搜集整理][摘要]借助叶圣陶先生那双敏锐的眼睛,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的悲惨命运他们需要保护、引导和组织提高农业竞争力是中国社会的难题之一中国的畜牧业,历经了十几年的时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可是,像大豆种植业,面临放量进口的冲击,农民们一再破产在其竞争力还没有提高之前,就被消灭掉了可是,中国人的大豆消费,持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种植业,不能就这样被摧毁整个中国农业体系需要重大的变革大豆等的疯狂进口是有一股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在消费终端,在市场上抑制并化解农产品进口的推动力量运用经济杠杆,平抑进口大豆的利润率在生活方式的变化上,也在加强文化观念的引导[关键词]农产品;进口;农民上中学时课本上有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不懂农业经济学的老师说:这篇文章描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重读《多收了三五斗》,所获良多,觉得它应当成为一切与农业有关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必读作品因为就对农业问题和农民苦难的观察而言,叶老先生七十年多前的这篇文章,比迄今为止国内的经济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许多著述都要准确得多,深刻得多因此,考察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受保护的农户的命运,不可不看《多收了三五斗》。

而今它影响所及远远超过了农业和经济的范畴 一、《多收了三五斗》的深刻之处在于集中表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受保护的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谷贱伤农”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挥之不去的历史问题,这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如果农民多收了三五斗就听任谷贱伤农,引发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中国历代政府都特别注意解决这一问题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发表于1933年下面我们看一看叶先生是如何揭示当时的存在问题的:(一)农民没有在商品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风险意识叶先生描述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获得丰收的农民,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可见农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风险意识不足所以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么?”“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哪里有跌得这样利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象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⑴市场是残酷的,农民多收了三五斗反遭吞噬。

二)放任农产品进口的危害仅是多收了三五斗,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引起粮食市场如此剧烈的震荡主要还是放任粮食进口引发的祸害,而农民对此不可能找到应有的对策: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愤激的话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怎么能够不粜呢?田主方面的租是要缴的,为了雇帮工,买肥料,吃饱肚皮,借下的债是要还的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只有比那些洋米洋面卖得更贱,才会卖得出去商人们却在暗地里窃笑三)“同行公议”——商业利益集团的有组织的压价,轻而易举地胜过了一盘散沙的农民请看下面的一幕:“我们摇到范墓去粜吧,”在范墓,或许有比较好的命运等候着他们,有人这么想不要说范墓,就是摇到城里去也一样我们同行公议,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一盘散沙的小农,其实是一群又一群的待宰的羔羊四)政府及各种恶势力的盘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政府腐败,各种恶势力横行到范墓去粜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就说依他们捐,哪里来的现洋钱?”在这种盘剥之下农民更是无可奈何五)金融混乱,在支付手段上大做手脚米价如此之低,可是,到手的却不是相对能够保值的银元,而是刹那间就可能贬值的钞票:白白的米换不到白白的现洋钱,好象又被他们打了个折扣,怪不舒服。

那末,换中国银行的吧从花纹上辨认,知道手里的钞票不是中国银行的这是中央银行的,你们不要,可是要想吃官司?”把万分舍不得的白白的米送进万盛的廒间,换到了并非白白的现洋钱的钞票就这样米行轻而易举地把金融危机转嫁给了农民如今人民币币值稳定,可是乡间却有了更下作的手段——干脆打白条更有甚至者,白条也不打就扣下了六)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叶先生当时未必能看清楚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可是他老老实实地写出了农民“路路断绝”后来证明:一旦农民看到了出路,就会奔向那里,这就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内在原因请看:“去年是水灾,收成不好,亏本今年算是好年时,收成好,还是亏本!”“今年亏本比去年都厉害;去年还粜七块半呢又得把自己吃的米粜出去了唉,种田人吃不到自己种出来的米!”“也只好不缴租呀缴租立刻借新债借了四分钱五分钱的债去缴租,贪图些什么,难道贪图明年背着重重的债!”“田真个种不得了!”“逃荒去,债也赖了,会钱也不用解了,好打算,我们一块儿去!”“我看,到上海去做工也不坏我们村里的小王,不是么?在上海什么厂里做工,听说一个月工钱有十五块十五块,照今天的价钱,就是三担米呢!”“你翻什么隔年旧历本!上海东洋人打仗,好多的厂关了门,小王在那里做叫化子了,你还不知道?”路路断绝。

一时大家沉默了我们年年种田,到底替谁种的?”“我们吃辛吃苦,赔重利钱借债,种了出来,他们嘴唇皮一动,说:‘五块钱一担!’就把我们的油水一古脑儿吞了去!”“我们的田也是拿本钱来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为什么要替田主白当差!”他们有的粜了自己吃的米,卖了可怜的耕牛,或者借了四分钱五分钱的债缴租;有的挺身而出,被关在拘押所里,两角三角地,忍痛缴纳自己的饭钱,……有的来人去说好话,向田主退租,准备做一个干干净净的穷光蛋;有的溜之大吉,悄俏地爬上开往上海的四等车七)社会各界的反映面对如此局面,叶先生也写到了社会各界都有所反映: “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地主感觉收租棘手,便开会,发通电,大意说:今年收成特丰,粮食过剩,粮价低落,农民不堪其苦,应请共筹救济的方案金融界本来在那里要做买卖,便提出了救济的方案:……工业界是不声不响米价低落,工人的“米贴”之类可以免除,在他们是有利的社会科学家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从统计,从学理,提出粮食过剩之说简直是笑话;“谷贱伤农”也未必然,谷即使不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之下,农也得伤这些都是都市里的事情,在“乡亲”是一点也不知道乡亲不知道,可是政府知道;知道这些的国民党政府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也就有了后来兵败如山倒的结局,和农民推着小车支前,帮助解放军打胜仗。

据说,当他们溃退到了台湾才注意解决了这些问题也才算是有了立足之地二、2003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不到保护的农民境况2003年7月10日《南方周末》载:“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大豆达1008万吨之巨,与2002年全年进口量仅仅相差124万吨,如果不能平抑过分进口,不仅会伤及3000万豆农,还会伤及整个大豆加工业链条,给整个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⑵5月28日,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函警告个别进口商,他们在领到进口检疫证书之前,就同国外供应商签订合同通知重申,国内进口商必须首先获得进口许可证,然后才能对外签订进口合同这表明:进口商在拿到许可证之前已经签订了进口合同 如此警告,作用如何呢?中粮期货的数据显示,6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数量仍旧高达246万吨这就意味着,今年中国大豆产区的农民,不必担心他们的大豆的产量,可是一定得担心大豆的价格那些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大豆产量越高,市场价格可能越低,其中的有些人破产已成定局让我们回顾一下:直到1995年,中国仍然是大豆出口国;再往前,20世纪的80年代初,刚刚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中国农业,产量大幅提高,震惊了整个世界,以美国为首的农业大国特别担心中国农产品出口,给整个世界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到了1996年情况急转直下,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大豆进口国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对美国开放,美国的大豆玉米给中国市场造成了最大的冲击大豆玉米的市场价格也就飞流直下,差不多降低了一半,结果只能是农业损失惨重,农民破产据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进口大豆首次突破千万吨;2001年进口量则上升为1392万吨; 2002年略降至1132万吨2003年再度反弹,上半年就突破1000万吨也就是说,近三年来只有2002年中国农民获得了短暂的喘息的机会2003年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就再次面临破产这种问题的积累,其结果是可想而知人大会上那些对农民增收问题的奢谈是多么地无力一)政府措施收效甚微当2001年中国大豆玉米的市场价格下降近一半后,2002年1月7日,农业部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出口安全管理办法》,并于3月1日实施2002年3月11日,农业部又颁布了《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措施管理程序》,实施期限为2002年3月20日至12月20日,后又延长至2003年9月20日在“临时措施”颁布后的2002年5月份,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只有区区的6万吨因为很多进口商对临时许可证的申请很陌生,而且刚开始的限制条件也非常之严格巴西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官员刘宏认为,当然也不排除中国有意利用这一措施来限制大豆的进口。

这就是中国农民在2002年获得喘息机会的原因但是,目前管理条例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证据就是上述大豆疯狂进口,数字惊人这是因为:该措施一出台,就招致了大豆主要出口国的反对之声美国为此向中国提出了抗议,并专门就管理条例与中国进行了紧急磋商2002年3月7日,双方达成协议,中国设立一个进口的过渡期,包括转基因大豆的临时过渡期国内的贸易商也是怨声四起国内大豆价格上涨,这使得种植大豆的农民稍微好过了一点为缓解大豆的短缺状况,中国2002年6月份加快了进口许可证的发放速度,放松了对大豆进口的控制而从7月份开始大豆进口量又明显增加,每个月进口都超过了100万吨而从2002年至今的大豆进口情况表明,“临时措施”的实施并没有改变中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局面二)粮食加工企业及相关的利益集团强悍有力这些年在沿海地区兴起了众多的榨油企业这些以外资和民营资本为主的企业建在那里,而不是靠近大豆的主产区,显然是为吸纳进口大豆,节约运输成本外资和民营资本是大豆疯狂进口的推动力量2002年,山东日照地区就上马了3家榨油企业,其中中粮集团下属的黄海粮油日加工能力达1500吨据说,中国目前大豆加工企业的满负荷加工能力已达到4500万吨,这成为大豆进口激增的重要因素。

中国每年大豆需求量在2800万吨左右,大豆国产量保持在1650万吨左右,两者相减,就是消费缺口,大致在1200万吨左右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本年度进口目标———1200万吨至1300万吨这个数字说明,制定者本不想用进口大豆冲击国内大豆市场和农民的大豆种植但是,目前市场条件下,加工企业的利益驱动是最强有力的4500万吨的加工能力必然形成进口大豆的强烈需求三)通过粮食加工企业的利益驱动打开进口大门,是美国农产品市场开发的成功经验,并且屡试不爽当初美国农产品大举进口日本时,精明的日本人从关税到各种规定,对美国防范限制,使得美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非常困难但是美国在日本成功地找到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壁垒,越过障碍,不断开拓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市场美国大豆协会的乔治·斯特莱,1956年为开拓大豆市场第一次访问日本,努力地与日本有关企业建立关系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与日本的五个团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