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说课说课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与作用1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2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4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 3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 学院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开设的一门了解汉学院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开设的一门了解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增长民俗知识,了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增长民俗知识,了解各民族生活习惯,为新时期的年轻人学习和继承解各民族生活习惯,为新时期的年轻人学习和继承传统民俗文化提供借鉴和帮助的一门选修课传统民俗文化提供借鉴和帮助的一门选修课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的作用课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作为民间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作为民间传承的一种生活领域中的文化现象,它还是民族传承的一种生活领域中的文化现象,它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对于前人留下的丰富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对于前人留下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要认真学习并加以保护。
弘扬多彩的民俗文化,要认真学习并加以保护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加强对大学生人生态度、人格尊优秀民俗文化,加强对大学生人生态度、人格尊严、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塑造大学生个性,实现严、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塑造大学生个性,实现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不断完善与自身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不断完善与自身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扩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扩大学生视野大学生视野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理解生活理解生活, ,热爱生活热爱生活, ,更好的更好的融入生活融入生活, ,让学生深刻体会这门课程与我们的生让学生深刻体会这门课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活联系得如此紧密, ,它就是在讲我们的生活它就是在讲我们的生活, ,让让学生乐学、易学学生乐学、易学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设计的理念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设计的思路 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和了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为主线,课堂上采用知识介绍、启发、引解为主线,课堂上采用知识介绍、启发、引导、课后材料整理收集等教学模式,穿插一导、课后材料整理收集等教学模式,穿插一系列的民俗文化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系列的民俗文化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解和掌握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的选取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第一讲第一讲民俗的概念与特征民俗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讲第二讲中国民间人生礼仪习俗中国民间人生礼仪习俗第三讲第三讲中国民间服饰习俗中国民间服饰习俗第四讲第四讲中国民间饮食习俗中国民间饮食习俗第五讲第五讲中国民间建筑与居住习俗中国民间建筑与居住习俗第六讲第六讲中国岁时节日习俗中国岁时节日习俗第七讲第七讲中国民间姓氏习俗中国民间姓氏习俗第八讲第八讲吉祥文化习俗吉祥文化习俗第九讲第九讲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上述九讲基本上覆盖了中国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上述九讲基本上覆盖了中国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每节理论课之后,配套安排了一节视频鉴赏课在每节理论课之后,配套安排了一节视频鉴赏课程内容上,与相应的理论教学相呼应;形式上,程内容上,与相应的理论教学相呼应;形式上,通过观看各地区各民族民俗文化视频,使学生体通过观看各地区各民族民俗文化视频,使学生体验、感悟、内化,形象生动的了解掌握有关中国验、感悟、内化,形象生动的了解掌握有关中国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1+1”1+1”课堂教学模课堂教学模式式 即在每一讲课堂教学中,其中一节课讲理论,一节即在每一讲课堂教学中,其中一节课讲理论,一节课搞活动通过课堂理论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民俗课搞活动通过课堂理论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基本常识通过观看各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视频,文化基本常识通过观看各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视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受有形或者无形的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受有形或者无形的知识拓展,这比纯粹的知识灌输更能深入人心识拓展,这比纯粹的知识灌输更能深入人心 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互动教学法等课堂讲授、互动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PPT、民俗、民俗文化视频、图文鉴赏等)文化视频、图文鉴赏等)教学单元设计第六讲第六讲中国岁时节日习俗中国岁时节日习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各岁时节日习俗的来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本民族岁时节日习俗,了解身边同学朋友所在民族的岁时节日习俗。
技能目标技能目标Ø重点:中国各岁时节日的内容重点:中国各岁时节日的内容Ø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 1、、课堂讲解课堂讲解与讨论与讨论 2 2、、观看视频观看视频Ø教具教具:: 课本、多媒体课本、多媒体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第一部分部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 第二第二部分部分::活动教学活动教学讲授内容:讲授内容:一、通过刚刚过去的春节守岁、拜年,正一、通过刚刚过去的春节守岁、拜年,正 月十五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引出中国月十五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引出中国岁时节日习俗岁时节日习俗 二、什么是岁时节日?二、什么是岁时节日? 三、汉族岁时节日三、汉族岁时节日 四、介绍每一种岁时节日的特色和习俗四、介绍每一种岁时节日的特色和习俗五、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五、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部分部分一、、通过刚刚过去的春节守岁、拜年,正一、、通过刚刚过去的春节守岁、拜年,正月十五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引出中国岁月十五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引出中国岁时节日习俗。
时节日习俗Ø1 1)提问:我们了解的中国岁时节日习俗还)提问:我们了解的中国岁时节日习俗还有哪些?分别属于哪个民族?有哪些?分别属于哪个民族?Ø2 2)设疑、引入新课:系统讲解汉族的岁时)设疑、引入新课:系统讲解汉族的岁时节日习俗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节日习俗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二、什么是岁时节日?二、什么是岁时节日?Ø岁时节日是民俗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岁时节日,岁时节日是民俗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岁时节日,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是中国民众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的的特定时日,是中国民众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除需要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除了适应社会生活和日常生产之外,更多的体现了了适应社会生活和日常生产之外,更多的体现了人民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汉族岁时节日三、汉族岁时节日Ø汉族岁时节日包括:除夕与春节、元宵节、汉族岁时节日包括:除夕与春节、元宵节、青龙节、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七夕青龙节、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腊八节。
腊八节四、介绍每一种岁时节日的特色和习俗四、介绍每一种岁时节日的特色和习俗Ø 辞旧迎新的除夕与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辞旧迎新的除夕与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风调雨顺青龙节、怀念先祖清明节、迎接酷暑立风调雨顺青龙节、怀念先祖清明节、迎接酷暑立夏节、吃粽子祭屈原的端午节、中国的情人节七夏节、吃粽子祭屈原的端午节、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夕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节、登高赏菊重阳节、关心先人的送寒衣的中秋节、登高赏菊重阳节、关心先人的送寒衣节、释迦牟尼成道腊八节节、释迦牟尼成道腊八节五、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五、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Ø介绍蒙古族节日、藏族节日、回族节日等介绍蒙古族节日、藏族节日、回族节日等 活动教学部分活动教学部分通过举例、视频观看等讲述各地区民通过举例、视频观看等讲述各地区民族的岁时节日风俗习惯,让学生更生族的岁时节日风俗习惯,让学生更生动、立体、直观的进行了解动、立体、直观的进行了解 作业作业Ø了解身边同学所属民族的民族岁时节日的特了解身边同学所属民族的民族岁时节日的特色及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