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南省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4.59KB
约10页
文档ID:260087357
河南省收入分配问题研究_第1页
1/10

          河南省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 张璞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民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结构发[来自wWw.lw5u.coM]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收入分配结构,对剖析收入来源构成、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有重要意义一、河南收入分配现状1.从政府、企业、个人三者所占比例来看,不论是初次分配还是最终分配,个人所占比重均逐渐下降从初次分配看,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中,个人所占的份额逐渐下降1990年初次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分配比例为10:39:51,2008年发展为14:44:42从最终分配看,1990年三者之间分配比例为18:11:71,2008年发展为19:25:56,个人在最终分配中的比例也在减少从初次分配构成看,2008年劳动者报酬占CDP比重为31.5%,比1990年低28.5个百分点;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比重占41.8%,比1990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从再分配看,居民通过转移得到的收入比重加大,居民通过政府转移取得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9%,比1990年提高3.6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由于1994年税制改革后增强了国家收入,使得国家所得比重明显上升同时在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由于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在市场分配中资本处于强势地位,劳动处于弱势,造成个人所占比重逐渐下降2.从收入构成来看,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变化较大,城镇居民相对稳定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虽然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步提升,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步提升,2008年同2003年相比,[来自www.lw5U.coM]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6.6%,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9.5%上升到33.7%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04—2008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年均增长11.0%,占纯收入的比重由67.2%下降到60.6qe,下降了6.6个百分点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加,2003—2008年,转移性收入年均增长34.6%,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1%上升到5.0%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2008年河南城镇居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二者占到总收人比重的900/0左右,其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为65.0%,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比重有所下降外,基本维持在66.5 010左右,比例比较稳定。

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为25.5%,比重略有上升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小,比重变化不大相比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城镇居民收入构成相对比较稳定3.收入差距呈现加大趋势一是从基尼系数来看,收入分配的不平衡性不断扩大总体来看,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大于城市按照新基尼系数计算方法.2008年,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766,处于较为常态区间,比2003年提高0.008,不公平程度有所加大;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804,处于较有差异区间,比2003年提高0.010,不公平程度也呈加大趋势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大于城镇,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更加明显二是不同收入分组差距拉大从收入分组来看,2008年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人均总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最低收入组的6.8倍和6.9倍,分别比2003年提高0.6倍和0.6倍,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08年,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高收入户是低收入户的5.1倍,比2003年提高0.2倍,收入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三是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大从各种分组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看,不同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别较大,2008年最高收入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证券业109549兀、其他金融活动48711元、铁路运输业41764元,最低三个行业分别为林业14675元、畜牧业13543元、农业12061元,最高收入为最低收入的9.1倍,比2003年提高3.0倍。

四是地区收入差距较大,主要是中原城市群与黄淮四市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市与农村收入差距明显2008年中原城市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742元和5365元,同期黄淮四市分别为11090元和3855元,中原城市群分别是黄淮四市的1.24倍和1.39倍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0:1,而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左右,超过2:1的极少,说明河南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了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五是收入增长速度差异明显2008年河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816元,是2003年10749元的2.3倍,年均增长15.0%不同行业工资增长速度差异明显,2003~2008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增幅最高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服务业、证券业、教育业,分别是2003年的4.1倍、3.3倍和2.5倍,年均增长26.6%、22.0%和17.6%;增幅最低的行业分别为航空运输业、电信和软件业,分别是2003年的0.8倍、1.4倍和1.5倍,年均增长-3.6%、4.7%和6.4%最高行业增速与最低增速差距30.2个百分点4.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程度不断加大。

随着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分配制度逐渐多元化,劳动力、资本、技术作为重要因素参与到分配中来劳动力要素差异主要体现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上,从行业表现上来看,从事证券、银行、电信及信息传输等行业的基本可以认为是脑力劳动,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而处于最底层的广大体力劳动者,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收入水平较低资本要素参与分配主要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民营资本和外资占资本的比重不断提升,参与分配所取得的收入越来越多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民营资本和外资所获得的利润占社会总利润的比重超过50%技术因素主要表现为发明创造、专利技术在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拥有发明专利、高科技技术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2008年,全省拥有发明专利3396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1514件,占4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102件,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最多,三个行业拥有的专利数占36.1%,这些行业人均劳动报酬也明显高于工业中的其他行业二、河南收入分配中的主要问题1.低收入群体占多数低收入群体中大多数是农民、城市无业、失业者。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居多,农业从业人员居多2008年底河南有将近50%的从业人员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所得是三次产业中最低的在城镇居民中,由于国有企业改革,部分停工、倒闭企业员工成为失业人员,加上城镇化进程中转移到城市的一部分农村人口,初步估算,所有低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在50%左右低收入群体生活窘迫,对社会不满,对未来丧失信心,群体庞大,带来了一系列不安定因素2.部分行业依赖垄断取得较高收入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国民经济中还存在不少垄断部门,他们借助于资源、权利等优势,取得高收入,如金融、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电信、烟草等行业都属于垄断行业,2008年这些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最低行业工资的三倍还多,如果再考虑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更大3.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入城市的人口中,多数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或缺乏技术,只能从事低收入或高危行业近年来,河南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到2008年,河南城镇化率达到36.0%但流动到城市的人口中,多数人文化水平有限,或者缺乏技能,多从事危难险脏重等低薪行业,比如部分制造业、商业和居民服务业等。

4.非法收入的存在,导致收入差距较大非法收入是争议最大、最敏感的问题,非法收入是社会总收入中被一部分人以非法非正常手段占有的部分,包括偷税漏税、腐败、走私、诈骗等,或貌似合法但有悖于道德规范的非正常的收入现阶段,由于纳税制度的不完善,及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淡薄,导致现实中很多税种有名无实,征管严重不到位个人所得税征收困难,对高收入者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高收入群体偷税漏税现象严重,税收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有限2008年,河南个人所得税占GDP比重仅为0.45%三、影响收入分配变化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很多,有对此产生影响的制度性原因,也有劳动者个人原因,更有市场体制本身的因素,只有找出收入差距存在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归纳如下:1.体制改革制度变迁因素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是伴随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的,其演变自1 949年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实行的是大体平均、略有差别的分配,收入差别很小二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九十年代中期,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开始出现,原先的平均分配的格局被打破,如国有企业承包制等改革,实行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根据职工的劳动贡献和岗位情况,采取了各种奖金、津贴等分配形式,收入差距开始扩大。

三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收入分配差距加快拉大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行中高层管理者年薪制等,都引起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引起收入差距行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各行业工资差异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吸引其他部门的人才向该行业转移,促进该行业的发展,收入也快速增长但劳动生产率低的行业,收入水平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劳动积极性和创新动力受到影响,使收入水平更低,第一产业在河南GDP中比重高,而该产业中的从业人员多,比重大,生产效率低,必然影响到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处于偏低水平3.机会不均等、行业准入门槛、竞争机制不健全、就业歧视等制度性障碍引起收入差距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在:受教育、就业等的机会不均等;部分行业设置门槛,限制非国有资本进入;公平竞争的机制仍然不完善,部分行业仍然存在垄断;就业过程中仍然区别对待城乡户口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容易造成收入差距不断拉大4.决定社会地位的先赋性与后致性因素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先赋性是指与生俱来的、个人不能选择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国家制度、政策安排、教育环境、家庭背景、天赋秉性等内容,是社会流动的基础。

后致性是指人们通过后天的勤奋学习和主观努力,而获得的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同时社会按照人的能力、努力程度和工作实绩,给予相应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地位先赋性和后致性因素影响着公众职业地位、社会地位的取得,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四、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的对策建议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社会不公平直接会导致非效率甚至无效率,会影响贫穷群体的心理平衡观念,大大增加社会消极情绪,造成社会不安定,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不断滋生低收入人群比例过大,不利于内需的扩大收入差距扩大是在现有经济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但差距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遏制不合理收入差距,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1.适当提高工资水平要想方设法加快经济发展,为全省工资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逐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加快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建立分配形式灵活、激励手段多样的薪酬制度,使不同就业身份人员的收入在企业内部都具有合理性、公正性,在企业外部具有市场竞争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