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指导纲要辽教发(2017) 6号第一部分前言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执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 程设置方案(2016年修订)》,根据《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 施意见》,制定本指导纲要一、课程性质辽宁省地方课程是由省情教育和各类专题教育组成的地方综 合性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 程的必要补充或延伸,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开设,要有利于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强 地方课程管理与实施,解决课程的重复、交叉等问题;有利于学 校实施、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 律,彰显辽宁特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辽宁、爱祖国的情感,为个人幸福、 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成长二、课程理念(一)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本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体现辽宁特色,彰显辽宁 精神,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坚定学 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 信。
二) 面向全体,能力为重本课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避免艰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概念, 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注重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 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三) 注重实践,多元学习本课程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学定教”,突出践行环节,关注过程体验,避免学科化、 成人化倾向,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多 元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四)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本课程要立足学习过程,重在 促进学生发展,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有机结合,实施综合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反馈、导向的功能三、课程基本特征(一)综合性本课程要优化课程结构,系统整合、科学安 排省情教育和各类专题教育内容,注重横向有机整合与纵向循序 渐进,避免课程及内容重复交叉等问题,充分发挥省情教育和各 类专题教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功能和整体效应二)实践性本课程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生 活和社会生产实际的结合,通过实践、体验、探究等多种学习方 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同时, 给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留有生成、开发、拓展、选择的 空间,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地方课程建设的主动性、(三)时代性本课程要反映国家及我省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新成果、新任务,与时 俱进,不断调整、完善、充实、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发展的 活力四 课程设置安排(-)省情教育课程设置安排1. 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省情教育是体现我省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及区域特色的综合性课程省情教育 包括省情通识和区域特色两部分内容省情通识部分由省里统一 组织编制;区域特色部分应体现各地的地域特点,由各市编制指 导纲要和教学用书2. 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省情教育通识部分要遵循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4—9年级整体安排课程内容,总计42课时二)专题教育课程设置安排1. 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专题教育是依据国家及省对中小 学开展各类专题教育的要求,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 自我”三个领域整合的综合性课程,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全过程2. 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专题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1—9年级整体安排课程内容,总计339课时三)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课时安排年课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课时合计省情教育省情通识88866642区域特色15924专题教育人与自然141416161616212121339人与社会141416161616人与自我141416161616学年课时总计424248616161303030405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体目标(一)省情教育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学生学习和掌握辽宁省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时代新风等基本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学生逐步融入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辽宁、热爱 祖国的思想情感;学习和掌握辽宁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东北振兴发展战略,初步树立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 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建设家乡、振 兴辽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了解辽宁省全面实现小康 社会的目标及愿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 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初步树立建设家乡、振兴辽宁、报效祖国、 服务人民的志向。
二)专题教育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学生学会与掌握必备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 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与形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革命传 统和革命精神,培养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增强 社会责任感,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二、分类目标(一)省情教育课程分类目标1. 知识目标(1) 初步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地理概况,初步认识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2) 初步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风土人情、 时代风尚,掌握家乡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重大历史事 件和重要人物在中华文明进程和家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3) 了解家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成 就及趋势,了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任务,明确辽宁全面实现 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愿景2. 能力目标(1) 初步掌握适应和参与社会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逐步 融入社会的能力,形成珍惜家乡资源,保护家乡环境,维护家乡 安全的自觉行为。
2)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地考察能力、田野调研能力,初步掌 握收集、研究、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和运用 调查研究的原则、途径、方式和方法3) 初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发现、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提高学生 的学习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辽宁、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增强学生建设家乡、振兴辽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初步树立 建设家乡、振兴辽宁、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志向2)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培育和弘扬辽宁精神,继 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3) 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激励学生为个人幸福、辽宁振兴、国家富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成长进步二)专题教育课程分类目标1 •知识目标(1) 初步了解和掌握人与环境的常识,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分析和理解经济技术、社会生 活、政策法律与环境之间的作用,知道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 主要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和技术新发展,初步了解和 掌握科学与技术对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作用。
2) 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掌握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必备的法律常识;掌握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清正廉洁的意义与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和掌握金融理财知识;初步掌握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和 技能;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 初步掌握与其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方式3) 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珍 惜生命;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了解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 的危险因素;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在日常生 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方法;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预防方法和措施;了解毒品危害的基本知识2. 能力目标(1) 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获得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初 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形成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能力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环保行为习惯,初步形成 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方式,养成绿色出行、勤俭节约的生活习 惯,主动参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3) 培养学生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珍视 中华优秀文明成果的意识;增强民主法治意识,知法、懂法、守 法、用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和生活 观;指导学生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形成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交流的初步意识 和能力。
4) 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 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处理 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 生存能力;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 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 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2) 初步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提高学生的 人文素养,增强网络道德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自我、关爱他人的 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 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省情教育课程内容1•根据辽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的历 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义务教育4—9年级安排课程内容2.每个年级分三大板块和若干主题第一板块:辽宁的“自然与地理”主要内容包括区域位置、 气候条件、地质情况、生物种类、人口状况、物产特色、交通建 设、海洋环境、水资源状况和生态文明等。
让学生从中熟悉个人 生活、活动区域范围和特征,了解家乡区域变化和沿革,了解家 乡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特征和态势第二板块:辽宁的“历史与文化”了解辽宁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主要包括民间故事、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风民俗、 民族特色、艺术戏剧、时代新风等让学生从中知道家乡人类活 动的情况,认识家乡著名人物和事迹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人新事 新气象第三板块:辽宁的“经济与社会”主要包括经济建设、社会 发展、科教进步、旅游资源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家乡人口、城市 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家乡资源、环境特点,以及坚持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建设与谐社会的方略了解家 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收集家乡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