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案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9页
文档ID:548459819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案_第1页
1/9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 程和提水工具,冶铸业和其他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 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私田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封 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和 封建制度的确立,商鞅变法二、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对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阐释历 史问题的能力2. 通过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变法运动的学习,培 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论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 变化观点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大型 水利工程的兴建,反映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统治者对 发展农业的重视这些因素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2.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冶铸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的进步、生产关系的变 革都有重要作用农业与手工业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又导致产品交换频繁,商业渐趋发达,一些重要城市成 为商业活动的中心,社会经济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 形成的历史大变革时期。

随着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奴隶社会的井 田制逐渐瓦解,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解放4.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逐渐发展,地主阶 级要求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扩大政治权利,促使各大诸 侯国不断进行变法运动特别是进入战国时期,废除没 落的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地主阶级政权成为改革的主 题,经过百余年的斗争,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 通过商鞅变法的积极社会效果,证明了改革是社会生产 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前提5.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较为彻底的一次, 通过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确立封建地主阶级的 中央集权制度,使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 极的影响教学要点、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1. 铁农具的使用2. 牛耕技术3. 水利事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发展1.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2. 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3. 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4. 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三、商业和城市四、由公田到私田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1. 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2.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和魏、楚等国的变 法3. 商鞅变法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课为两课时。

重点: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技术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 用,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地 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 相互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及其历史作用二、在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与学生在初中、高一、高二形成的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相联系还 要注意启发学生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知识相联系,多 视角分析历史现象,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能力三、“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一目,教材分三部 分进行讲解 1. 铁农具的使用; 2. 牛耕技术; 3. 水利事 业的发展1. 铁农具的使用教材使用一段大字、一段小字、 两幅插图介绍铁器以及铁农具的使用情况,主要说明三 方面内容: (1) 我国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 (2) 春秋战国 时期铁农具使用的情况 (3) 铁器使用的重要意义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根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古代西 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指导学生分析铁器使用范 围的扩大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 具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2. 牛耕技术教材介绍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牛耕的逐 渐推广,特别强调了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 命。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时期犁是一种先进 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 命,有助于农业劳动力的解放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 时期长达五百余年,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是渐进的过程, 且受农户经济条件制约3. 水利事业的发展教材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回忆初中 所学知识,结合地图记忆空间位置,认识:黄河、淮河、 长江流域都出现重要的水利工程;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是与较为丰富的水利知识、经验、技术,与较强的经济 实力以及开明的统治政策分不开的四、“手工业的发展”一目,教材分为四个主要部 分1.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 2.青铜铸造、加工工 艺的发展; 3. 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 4?手工业工 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1.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教材突出强调了此项 技术的重要意义结合化学知识,分析铁原素的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此项技术使铁器更耐用,从而更实用引 导学生回忆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内容,认识我国 古代冶铁技术的领先地位2. 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教师可结合商代青 铜生产工艺情况,指导学生归纳发展情况: (1) 铸造工艺 更新; (2) 出现金银错技术; (3) 雕铸艺术有新发展。

3. 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教材主要介绍了具 有代表性的四种手工业: (1) 漆工艺 (2) 纺织业注意 与其他章节讲述的纺织业进行归纳、比较 (3) 煮盐业 (4) 酿酒业但不必讲得过细4. 手工业工艺专著 《考工记》 的出现教材简要介绍 了《考工记》 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地位应启发学生认识,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是 《考工记》 出现的最基本条件 《考 工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手工业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地 位另外,要注意提示学生重视对同类问题的总结、归 纳五、“商业和城市”一目,主要讲述了商业的发达 和城市的繁荣教学时应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 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商业的发展使许多城市成为繁 华的商业中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空前发展,标志 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 长同时也应认识:商业活动主要在大城市中进行;经 销的不少产品还是服务于社会上层的奢侈品;广大农村 仍旧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因此与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商 品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区别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和材料,增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感性认识六、“由公田到私田”一目,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 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有可能通过开荒获取新的生产 资料,扩大生产规模。

随着新开垦的耕地——“私田” 的不断增加,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劳动成果的分配情 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冲击着原有的井田制度私田主 人出于增加自己土地收入的动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 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以调动劳动者的 积极性,客观上起了改变双方身份的作用这时,劳动 者逐渐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 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封 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指导学生总结、概括: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 产关系的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由自身 属于他人财产,没有丝毫人身自由的奴隶,转化为可拥 有少量财产,具有人身自由的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 程度的解放七、“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这一目是本节 的重点、难点内容,共有三大部分: 1. 春秋时期封建土 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 2.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和魏、楚等国的变法; 3. 商鞅变法1. 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教材介绍 了春秋时期东方的齐、鲁等诸侯国通过改革,使封建土 地所有制得以确立具体史实有:齐国管仲的“相地而 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阅读小字内容中发现特点——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不分公田、私田),在此 基础上向国君承担纳税义务。

这就在实际上废除了奴隶 社会的井田制2. 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和魏、楚等国的变 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归纳新兴地主阶级的 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认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 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 也越来越大,已成为一种强大的阶级力量另一方面, 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使旧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 井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奴隶 制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已经崩溃,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的 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些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顺应时代的潮流,推行变法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终于促成封建制度的确立可以指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内容,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战国时期变法的特点3. 商鞅变法教材包括: (1)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 商鞅变法的影响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认识:春秋以来, 秦在各大诸侯国中是较为落后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兴 地主阶级支持国家进行变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逐条分析变法措施,尤其对 “实行连坐法”“燔诗书而明法令”“重农抑商”等措 施进行辩证分析结合第五节内容及下一章知识分析变法的影响。

指导学生以商鞅变法为例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间的辩证关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